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近代以来的城市化进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0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钟表旅行记机械钟表最早出现于12世纪的意大利,主要服务于天主教国家和地区宗教活动仪式的开展。随着宗教文化的交流,钟表旅行到法国和瑞士等地。新大陆的发现和耶稣教会登陆东方,引发了钟表向美洲和亚洲的旅行。16世纪中期,钟表成为打开东方古老国家大门的钥匙。从钟表完成全世界旅行的那天开始,标准的、统一的世界时间就被构建了。

——摘编自刘小芳《从计时器到奢侈品》

材料二   钟表帝国瑞士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钟表帝国”,这与宗教改革有着密切的关联。宗教改革中的一些法令为钟表业的发展排除了劲敌首饰业,并将那些从事首饰业的工匠转化为钟表业的潜在技术人员。同时宗教改革发生后,受到宗教迫害的法国宗教难民等,又为瑞士钟表业的兴起提供了技术、资金、人才以及销售网络等资源,也使得宗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有机地结合起来,从思想层面上促进了钟表工业的发展。在上层建筑领域,改革者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为钟表工业的发展创造了一个适宜的环境,同时缔造了一个钟表之城日内瓦,又对瑞士近代城市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宗教改革糅合了人才与科教研事业,推动瑞士钟表帝国的崛起,对瑞士近代的经济、社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摘编自马丁《欧洲宗教改革与瑞士钟表业的崛起》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推动“钟表旅行”的因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宗教改革与瑞士钟表业发展的关系,并说明瑞士钟表业发展的影响。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1960年新加坡成立建屋发展局出资建造组屋,出售或租赁给中低收入群体。政府在出售或租赁组屋时实行族群按比例居住政策,规定族群在各个组屋区内的比例不得超过其所占人口比例,以抽签方式按比例分配住房。新加坡政府推行这一政策旨在(     
A.维护社会的公平与正义B.缓解社会贫富差距问题
C.促进民族融合国家认同D.弥补自由市场体制弊端
3 .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英国之所以能够成为第一个城市化国家,正是源自其是第一个工业化国家。工业化对英国城市化的首要推动作用,就是它的集聚效应导致的经济和人口不断集中,这促进了英国城市化的发生。工业化的自身需求,使得英国工业与城市良性互动,实现发展。工业化带来的交通运输变革,整合了以城市为主体的英国社会经济系统。工业生产方式的分工和专业化,必然会促使一部分人从事非生产劳动。工业的分工和集聚达到一定程度后,将极大地促进工农业以外的产业的发展,即工业不仅直接推动着城市化的发展,而且通过产业连锁反应间接地推动着城市化的发展。

——摘编自赵煦《英国城市化的核心动力:工业革命与工业化》

材料二 进入工厂工业时代以后,各种门类、不同规模的工业企业在地域上的集中,有利于生产的专业化和各企业间的协作,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成本。交通运输系统只有在达到一定规模的城市间才能兴建。城市集中了大量的劳动力,能为经济发展提供足够的人力资源。工人大众学习文化的热情也大大提高了。19世纪上半叶,在英国兴起的宪章运动""工会运动”“合作运动等工人激进运动,就是这种学习热潮产生的结果。应该说,城市化有利于经济的发展,进而能推动社会的进步,但城市化也不可避免地会给社会带来某些消极影响。

——摘编自李其荣《世界城市史话》


(1)概括材料一中英国工业化对城市化推动作用的主要表现。
(2)简析材料二中英国城市化的影响。
(3)根据上述材料,简要谈谈英国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关系。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从18世纪后期到19世纪中叶,英国的城市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比例从20%跃升至51%,英国初步实现了城市化。英国人口城市化的过程既是封建小农经济逐步破产的过程,也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逐步确立的过程。以圈地运动为开端,在封建制度残余被扫除的同时,大量农业劳动力也被从土地上驱离,被迫进入城市。随着工业革命的进行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确立,市场的扩大、交通通信技术的发展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形成的人口流动,真正现代意义上的人口城市化形成了。此外,殖民掠夺和海外移民是英国完成原始积累的重要手段,也是工业化和人口城市化的基础。

——摘编自樊晓燕《英国人口城市化道路的再认识与启示--兼论中国农民工问题》

材料二



                         世界城镇人口占世界总人口比例变化情况图

——根据联合国《世界城镇化展望(2018年版)等资料编制


(1)根据材料一,概括18世纪后期到19世纪中叶英国城市化水平迅速发展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阐述19世纪以来世界城镇化的发展历程,并谈谈你对世界城镇化的认识。
2023-05-03更新 | 64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75年,英国人修建的海关花园是在武汉最早兴建的租界公园。此后,租界内公园不断修建,公园中的园林的设计,建筑的风格都具有异国文化特色。民国时期,公园多由市政当局提倡、组织,规划设计、兴建。1928年筹建的中山公园则可视为近代中国城市公园的代表,其修建经费由汉口市公安局从当地的一所游乐园筹集而来。该公园由犯人、乞丐及驻军修建,园内配置中式的亭台楼阁,建有运动场、游泳池、溜冰场、民众教育馆和中山纪念堂等,是“亚洲第一个综合公园”。此后,武汉又陆续兴建了汉口府前公园、武昌蛇山公园等。

——摘编自吴薇《近代中国城市公园建设解析——以武汉为例》

材料二   纽约中央公园是美国城市公园运动的起点。1851年,纽约州议会通过第一个《公园法》,对公园用地的购买、公园建设组织化等进行了规定。1857年,州政府任命十一人组成公园建设委员会,全权负责中央公园建设。该委员会通过竞赛的方式向社会公开召集设计方案。奥姆斯特德等人的“绿色草原”方案最终入选,该方案试图将中央公园打造成“城市之肺”。纽约中央公园植被茂密,从而将城市中的空气污染阻隔在外,人们游览时可以呼吸到质量相对更高的空气。为了帮助人们更好地接触自然,19世纪中央公园中建立了一套车行、人行,骑行分离的交通系统。为了解决庞大的资金需求,州政府还发行“公园债券”预先向公民筹资。

——摘编自许浩《美国城市公园系统的形成与特点》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近代武汉城市公园建设演进的趋势及城市公园发展的作用。
(2)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与武汉中山公园相比,近代美国纽约中央公园建设的特点及其成因。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近代欧洲的黑夜史

时期

概况

中世纪

在教会看来,黑暗是撒旦在地球上的邪恶领地,魔鬼拥抱黑夜,与基督的王国为敌。欧洲城市普遍实行宵禁,行会禁止工匠开夜工。

16世纪

贵族们开始逐渐享受夜间的娱乐生活。一些活动属于室内经常性活动,如化妆舞会是贵族最有参与感的活动,但大多数市民还没有介入夜生活。

17世纪

17世纪中后期,尼德兰有42%的人口生活在61个人口规模超过2500人的城市里。这时,英国开始流行夜里喝咖啡,巴黎、阿姆斯特丹、柏林、伦敦和维也纳大都开始用公共经费提供公共照明。

18世纪

城市里的夜间娱乐和社交活动开始流行,一些曾属贵族圈子的娱乐活动开始扩及民间。英国的餐厅、小酒馆常常可以通宵开放,俱乐部在英国也很快流行开来,且长盛不衰。巴黎的夜晚,咖啡屋、啤酒馆、酒店数量也很多,娱乐、赌博、演戏、跳舞等活动样样都有。“夜季”这个本来专指夜晚时光的用词,逐渐地从日常用语中消失了。

18世纪中后期-19世纪上半期

一些行业和工场的劳动时间向夜间延伸,尤其是那些采用了机器生产的行业。劳资双方经过长期斗争,最终确立8小时工作制。采用8小时工作制的行业和企业,无一例外地采用了两班制或三班制劳动,把整个夜晚都纳入劳动时间,夜间劳动从此成了劳动制度的组成部分。

19世纪

汽灯很快普及,商家们开始用灯饰来制作广告,展示商品。当时巴黎最有特色的夜生活在拱廊,夜晚的拱廊灯火辉煌,橱窗里的商品在灯光映衬下显得美轮美奂,勾起人们的物质欲望。1870年前后,英格兰的剧院差不多有200家,音乐厅的数量也迅猛增长,甚至像中西部小城达德利也有7家音乐厅。

——据俞金尧《资本扩张与近代欧洲的黑夜史》整理

材料二   近代以来的世界历史表明,资本主义起先是从空间上不断向外扩张,随后又逐渐地从时间上侵蚀黑夜。如同开拓殖民地一样,夜晚最终成了资本主义开发的荒原和前沿……夜生活是资本的杰作,而夜班生产是资本对黑夜的占领。

——摘编自俞金尧《资本扩张与近代欧洲的黑夜史》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以“近代欧洲的黑夜史”为题写一则历史短文。

(要求:表述成文,叙述完整;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2023-04-21更新 | 295次组卷 | 4卷引用:广东省深圳市福田区红岭中学(红岭教育集团)2023届高三下学期第五次月考历史试题
7 . 1933年的某份统计材料显示,截至1931年,我国48个开埠口岸城市的人口总计为1353.5万,占10万人以上城市人口总数的1/3以上。人口超过10万的城市大多集中在沿海地区。这一现象说明我国近代(     
A.城市化水平快速提高B.城市化深受开埠影响
C.产业结构严重不平衡D.工业化缺乏内驱因素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世纪城市培育了很多新的经济理念。传统农业社会的经济活动主要是解决温饱问题,物品满足需要即可。而11世纪以来的城市逐渐形成了新的认识,即各种有用物品都可用货币标准来衡量,因此获取货币便成了获得更多物品的途径。在早期基督教价值观影响 下,财富只被看成维持“生存”的手段,现世生活应奉行苦行主义。随着工商业的发展,财富被当作价值增殖的资本,放贷可以收利的意识逐渐在人们头脑中扎根。同时,市民将所获财富部分地用于改善生活,其大胆的消费实践似乎并没有被上帝惩处。

—— 摘编自刘景华《中世纪城市与欧洲文明成型》

材料二   美国真正的城市化高潮始于19世纪初。与东部沿海城市的私人主导的自发发展相比,联邦政府则更重视开发内地。 一系列运河的开挖将沿海和内地连接起来,铁路的修建也推动了中西部城市的发展。20世纪初,大城市里电报、自来水、电灯等设施得到建设,钢和混凝土等新型建筑材料创造了新的城市形态。这个时期工业的发展已经逐渐开始影响到城市 的居住环境,因此,19世纪90年代到20世纪20年代开始了以奥姆斯塔德为领军人物的城市美化运动,各个城市都争先恐后地发展自己的公园系统。

—— 摘编自赵亮《美国1920世纪城市发展演变及启示)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世纪城市培育的新的经济理念,结合15、16世纪相关史实说明这些新的经济理念在近代欧洲文明成型过程中的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世纪至20世纪20年代美国城市化的特点及原因。
9 . 1801-1851年,英国城镇人口快速增长,并逐渐超过农村人口。英国的社会改革家查德威克在提交的《英国劳动人口卫生状况报告书》中指出:“在我国的某些城镇里竟如此缺乏市政管理,以致清洁卫生方面之糟,几乎和一个野营的游牧民族或一支无纪律的军队不相上下。”他意在说明,英国(     
A.城市化降低了人们生活水平B.清洁卫生是城市治理的重心
C.城市管理应匹配城市化进程D.军队政治纪律意识非常淡薄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下表是世界各地区的城市社会公共服务状况统计。据此可知(       

城市人口密度(人/平方公里)(2005年)

生活在贫民应的人口比率(%)(2005年)

公共卫生得到改善的人口比率(%)(2004年)

拥有安全饮用水的人口比率(%)(2004年)

世界

非洲

亚洲

欧洲

拉丁美洲和加勒比海地区

北美洲

大洋洲

906

1589

1577

631

820


303

477

..

51

35

..

27


..

..


80

62

74

97

86


100

98

95

84

94

100

96


100

98

注:两个圆点(..)表示数据无法获得

A.人口密度影响了公共服务B.经济水平影响了城市的发展
C.发达国家解决了贫困问题D.城市发展关注生活环境改善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