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近代以来的城市化进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88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19世纪20-40年代,法国城市化初现端倪;到了70年代,城市化星呈现出强劲的发展态势,到1910年,法国的城市化率已达60%。法国近代的城市化(     
A.受拿破仑对外战争的推动B.得益于国家产业革命的快速推进
C.是共和制最终确立的结果D.与三国同盟的军备竞赛密切相关
2 . 从19世纪70年代开始,上海进出口贸易额始终居各港之首。这带动长江沿岸地区逐渐形成以上海为中心,各沿岸开放城市为中介的结构有序、层次分明的市场体系;一条东起上海、西至重庆,以上海、南京、汉口和重庆四大城市为中心的长江沿岸狭长工业带也逐渐成型。上述现象(       
A.得益于长江沿岸地区的逐渐开放B.表明长江沿岸开始成为经济重心
C.说明长江沿岸工业形成完整体系D.体现出长江沿岸发展呈现均衡性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明清时期,武汉地区繁荣昌盛,既因为水陆交通枢纽的位置成为“九省通衢”,又因经济发达得以与北京、苏州、佛山并称为“天下四聚”。晚清以来,武汉成为洋务运动的先驱城市之一,并建立了汉阳铁厂、湖北织布局、湖北枪炮厂等一批中国早期的近代化企业,奠定了一定的工业基础。近代武汉铁路网的形成,带动了武汉近代化的发展。1911年10月10日,湖北新军工程第八营士兵在武昌打响了“辛亥革命第一枪”,拉开了推翻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序幕。

杜伊斯堡位于西欧第一大河、德国的摇篮莱茵河畔,是位于德国西部的重要工业城市,被称为德国的钢铁心脏。19世纪上半叶,随着鲁尔区的工业发展,杜伊斯堡也成为著名的煤矿和钢铁生产基地,对德国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武汉与杜伊斯堡于1982年建立友好关系,这也是中德两国结成的第一对友好城市。今天,杜伊斯堡是80%从中国驶来列车在欧洲经停的第一站,已有100家中国企业落户杜伊斯堡。

——摘编自《中德友好省市清单,你在哪座城?》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近代武汉发展的原因,并概括武汉和杜伊斯堡在近现代发展中的相同之处。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武汉和杜伊斯堡结为友好城市的历史背景。
4 . 下表所示是某学者对清代沿海省份和内地省份(不含内蒙古和五大将军府辖区)人口比重的比较。对这一变化影响最直接的因素是(       
清代沿海人口比重(部分年份)
时间沿海内地总计沿海人口占比
1820年16985.9万人20579.4万人37538.3万人45.2%
1851年19086.3万人23502.0万人42588.3万人44.8%
1901年19152.1万人21936.3万人41088.4万人46.6%
A.瓜分狂潮深入中国内地B.华侨对民族工业的投资
C.东北及新疆的开发开放D.通商口岸的城市化加快
5 . 自1866年始,清政府在天津开设大规模军工企业,使天津“如在传统城市之外,又出现了一个新的城市”。孙中山在1919年成书的《实业计划》展示了他的愿景:“使用机器,助其工业,则广州不久必复其昔日为大制造中心之繁盛都会矣。”材料可用于说明(     
A.城乡差距始于近代工业发展B.洋务运动的主要成就
C.机器生产是城市化重要条件D.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2024-04-27更新 | 104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长沙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6 . 【武汉城市转型与发展】

材料一   武汉地处内陆腹地,居中得水,地理区位优越,在历史上就是一个交通便利、商贸发达的大都会。武汉不仅在20世纪初叶辛亥革命中打响了第一枪,而且早在19世纪中期就是民族工业发展的领头羊。但武汉的传统社会特征同样非常突出。武汉解放伊始,就面临着荡涤旧社会遗留下来的污泥浊水的任务,新生的城市政府明令禁止和严厉取缔纳妾、赌博、吸(鸦片)烟等各种社会丑恶现象,大力移风易俗,改革、消除各种毒化社会、危害市民身心健康的社会风气和生活习俗。

——刘崇顺《社会转型与城市发展——写在武汉解放60周年》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武汉立足自身实际,学习和借鉴其他城市先进经验,对城市管理体制进行了新的探索。武汉市在重点解决城市管理职能交叉、重叠、缺位、错位等问题的基础上,强化全口径城市管理数据互通共享,加大资源整合力度,提高城市管理的权威和综合效能。同时,加强对虚拟社会的管理和引导,积极优化网络生态环境。政府先后制定《武汉市容环境卫生规范》《武汉市城市综合管理条例》等规范性文件,既规范了城市管理执法权力,又促进新高考联考协作体了权力运行的精细化。上世纪90年代中期,武汉即提出城市管理市场化改革思路,由政府花钱买服务,引入市场力量、使用市场手段提升了城市管理效率。武汉市引导社会各界通过问计献策”“电视问政、微信微博等各种途径参与城市社会管理,为优化城市治理出谋划策。

——陶维兵《武汉城市治理的历史探索与未来之路》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近代武汉由传统都会向现代都市转型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总结改革开放以来武汉城市化治理的经验。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1835年,英国议会通过了《城市机构法》,在178个城市中设立了济贫法委员会、工厂视察员办公室、卫生总局、教育部、铁道部等政府管理机构。19世纪中后期,英国颁布了多部《首都水法》,对自来水水质、水量、水价等作了严格的规定。1875年颁布的《克罗斯法》准许地方政府制订改造贫民区的计划。英国这些举措的出台(     
A.反映出城市居住条件和基础设施日趋完善
B.加速了城市治理的制度化发展
C.表明城市治理有赖于社会力量的紧密配合
D.得益于国家推行干预经济政策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1843—1893年,城市人口占总人口(除台湾和满洲)的比例在长江下游地区由7.4%增为10.6%,在长江中游地区由4.5%增为5.2%,在长江上游地区由4.1%增为4.7%。以上数据反映出当时(     
A.城乡结构发生根本改变B.小农经济正在加速解体
C.长江流域成为经济中心D.经济发展不平衡性加剧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1929年,国都建设委员会主持编制了《首都计划》,它提出“本诸欧美科学之原则,而于吾国美术之优点”,从宏观上运用欧美的规划模式,在微观上采用中国传统的形式来规划南京城。这说明当时的城市规划建设理念(     
A.强调城市的政治功能B.遵循传统儒家礼制
C.蕴含理性和辩证色彩D.受到国际局势影响
10 . 二战后,美国城市住房供应在一段时期内异常紧张,很多退伍军人只能暂时与他们的父母挤在一起,或租用地下室、阁楼和没有取暖设备的简陋房屋,有些人甚至住在仓库、公共汽车和工具间内。这表明当时美国(     
A.城市化进程中存在问题B.社会经济结构日益失衡
C.现代科学技术作用有限D.中间阶层影响力的增强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