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近代以来的城市化进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7 道试题
1 . 美国部分学者认为,美国大都市往往也是产业聚焦地点,考虑到运输、劳动力成本,相关制造者往往集中经营,且生产分工。因此,大都市专业化程度高,功能较单一,但区域间城市密度大,城市间关联性高,区域效应明显,蔓延带状发展。这一观点强调了(       
A.大都市成为制造工业发展的基础B.城市化水平受到产业结构的制约
C.市场集聚效应加强都市辐射作用D.社会分工推动着城市规模的扩展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491957年是新中国城市化的第一个黄金时期,我国的城市化在此时期取得显著成效:城镇数量迅速增加,1957年年底全国建制市增至176个;城镇人口迅速增长,8年内由5765万人增加到9949万人,年均递增率高达7.05%……城市建设取得较大成效,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城市公用事业均得到较大发展……但是,城市化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的施行导致城市化发展的经济动力严重不足;19491957年,城市和农村的户口登记、管理及相应的办法已初步定型,限制农业人口向城市流动的政策、法律框架已基本定型,城乡隔离的二元社会格局初步形成。这些均在客观上不利于城市化发展。

——摘编自付春《新中国建立初期城市化分析》

材料二   美国城市化从开始到基本完成仅用了120年的时间。美国城市化自19世纪70年代以来,出现了三次高潮。第一次高潮是19世纪后期大规模铁路建设带动城市的兴起;第二次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汽车的广泛使用推动城市的发展;第三次是在2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出现的主要原因是高速公路网的修建,使得城市向郊区发展,带动了大城市和城市群的出现,使美国城市化水平位居世界前列。……美国城市化是以市场为主导的低密度蔓延式的城市化,出现过自由放任的发展态势,也导致了过度郊区化、生态环境破坏严重、城市不断向外低密度蔓延、城镇建设无序等问题。

——摘编自周正祥、张平《美国城市化经验对我国农村中心集镇发展的启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影响新中国初期城市化的因素。
(2)根据材料一、二,指出美国城市化进程与新中国建立初期城市化的不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美国城市化对中国城市化的启示。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城市化”

材料一   宋代是我国古代城市化发展的高峰期,南宋时期的城市化率达到了22% …… 当时,打破 了唐代以来城坊制的旧格局,实行街巷制的新体制,并大力发展各类手工业、服务业、娱乐业、 广告业,同时取消流传千年的宵禁,大兴夜市。而且,户籍制度也不像唐代那样严格(唐代户 籍分为编户和非编户,编户称为良民,非编户称为贱民,贱民不得独立门户,须与良民共用一 个户口本),流动人口统称“浮客”,在城市居住一年即可落户,不少城市,浮客已多于主户。

——摘编自刘奇著《中国三次城市化浪潮的启示》

材料二   鸦片战争后,列强的侵略使中国丧失主权,经济结构发展畸形,造成近代中国长期的贫穷 与落后。但是,西方一些先进工业文明的涌入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近代资本主义的发展,对 中国近代城市的崛起也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城市的结构与功能都有了明显的变化。近代 城市的崛起过程,简而言之,就是“因商而兴,由工而盛”。

——摘编自赵津、李菁著《论中国近代城市的崛起》


(1)据材料一,概括宋代城市化发展的表现。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影响近代中国城市化的因素。
4 . 经过从洋务运动到南京国民政府前十年的建设,中国逐渐发展了现代的工商业……现代工商业集中的地区,包括铁路、轮船航线,电报、电话,所及诸处,文化与社会均呈现"都会化"现象,而且居民也趋向于接受西方的生活方式。据此可知,中国近代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主要特点是(     
A.西方引领与政府主导相结合B.以民族经济的发展为主导动力
C.铁路和电信事业发展较迅速D.大中城市的建设居于优先地位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1987年,巴西新首都巴西利亚以“不拥挤、无污染”以及“充满现代理念的城市格局与建筑”等因素入选“世界文化遗产”;2018年4月,我国政府发布《河北雄安新区规划纲要》,备受全球关注的中国首都北京面向雄安的世纪大疏解正式拉开帷幕。据此可知(       
A.迁建新都已成为世界潮流B.人们的居住环境明显改善
C.城市化中的问题受到重视D.我国善于借鉴国外的经验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下表是世界各地区的城市社会公共服务状况统计。据此可知(       

城市人口密度(人/平方公里)(2005年)

生活在贫民应的人口比率(%)(2005年)

公共卫生得到改善的人口比率(%)(2004年)

拥有安全饮用水的人口比率(%)(2004年)

世界

非洲

亚洲

欧洲

拉丁美洲和加勒比海地区

北美洲

大洋洲

906

1589

1577

631

820


303

477

..

51

35

..

27


..

..


80

62

74

97

86


100

98

95

84

94

100

96


100

98

注:两个圆点(..)表示数据无法获得

A.人口密度影响了公共服务B.经济水平影响了城市的发展
C.发达国家解决了贫困问题D.城市发展关注生活环境改善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1846年,由英国清教徒建立的纽敦镇因哈佛与麻省理工两所大学而升格为剑桥市;1886年,美国铁路巨头斯坦福捐款250万美元创建斯坦福大学,汇聚一批科研机构和国际知名企业,逐渐形成帕罗奥多市,并成为美国硅谷的核心区。这些史实说明(       
A.科技进步带来城市类型多样B.美国城市深受殖民文化影响
C.慈善事业推动城市功能完善D.文教发展推动了城市化进程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19世纪后期,巴黎的城市排水系统中,地下的管道系统供水管、煤气管和通信电缆等管线集中在一起,形成了地下共同沟(工程术语,隧道结构的一种)的早期雏形。据此可知当时巴黎的地下管道系统设计(     
A.旨在应对城市化的弊病B.受到工业革命发展的影响
C.提升了民众的卫生意识D.得益于新能源的广泛开发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唐代的城市管理以治安和政治管理为中心,仍实行坊市制度。宋代,随着坊市制度的瓦解,此前的坊门已经废弛,街、坊地界划分已经混乱,在州府及以上城市中形成了以厢统坊的厢坊制,并出现厢坊、壁隅交错并存,行政、民事、赋役、军事等交叉管理的格局,县级城市中则主要以坊进行管理。具体职能方面,厢主要管理行政和治安。壁和隅是军事性机构,其区划与厢、坊交错,主要管理军事、防火和治安,民事则主要由州县政府管理。而坊作为宋代城市中最普遍存在的城市基层管理单位,起初具有行政管理与治安管理等职能。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厢坊制交叉管理使得坊作为管理单位的特点逐步淡化,成为征收赋役的基层单位,坊与巷日渐混同。

       ——摘编自寇博文、贾莹《宋代江南城市基层管理研究——以厢坊制为例》

材料二   16世纪以来,伦敦作为政治中心、经济中心和文化中心,经济快速发展,人口不断增长,城市不断扩张。面对经济、社会的剧烈变化,伦敦的城市形态日趋落后,城市环境不断恶化,政府消极被动的管理方式,并不能解决城市快速发展中所出现的问题。1666年,伦敦大火为城市重建提供了契机。在王室主导下,依靠不断深化的经济社会变革,伦敦依据大火后的城市实际状况,折中设计师提出的重建方案,统一新建建筑规格,着重修建基础设施和标志性建筑,城市功能日趋完备,从而完成城市形态的转变。完成城市转型后的伦敦,自身活力大大提升,也引领了其他城市的建设风潮。

       ——摘编自刘聚《近代早期伦敦城市治理转型研究(16661720年)》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厢房制度形成背景及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17世纪英国伦敦城市治理转型成功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宋代与近代英国城市治理的异同。
2023-02-18更新 | 296次组卷 | 2卷引用:甘肃省张掖市高台县第一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10 . 1832年,法国爆发霍乱。巴黎市政府于次年着手规划地下管线系统,将下水道、自来水管道、压缩空气管、不同功能的电缆等线路整合起来,形成了解决地下管线铺设问题的系统方案。这一做法(     
A.得益于工业革命的完成B.提高了居民的公共卫生观念
C.阻断了疫情的社区传播D.提供了现代城市规划的范本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