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近代以来的城市化进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7 道试题
1 . 下图是1903至1937天津人口增长概况。从城市化角度分析正确的有(       

第6题图
①乡村人口大量涌入       ②近代城市工业发展       ③初等教育实现普及       ④城市基础设施发展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2023-09-03更新 | 127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七彩阳光高考联盟2024届高三上学期返校联考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51年,英国人口中半数以上生活在城镇里,初步实现了城镇化。工业的发展,使各种类型的城镇都得到了发展的机遇,1821年,棉纺织厂的中心曼彻斯特的诞生,也促进了老城镇的新发展。17761851年这近百年期间,除18061811年和18361841年,城市人口自然增长率高于外来移民人口增长率外,其他年份的外来移民增长率都高于或等于城市人口自然增长率。1801年,英国有1036个大小城镇,1911年达到1541个。到1950年,大约80%的人居住在城市里,余下的20%里有许多其实也是通勤到城里上下班。19世纪初,中产阶级还大多居住在市中心,但逐渐在近郊开拓居住空间,与穷人拉开距离。

材料二   19世纪初的郊区住宅,还是紧靠老城区,以围绕广场而建的豪华联排别墅为主要形式。到19世纪40年代至50年代这20年中,伦敦郊区向四周全方位扩展,中产阶级甚至其他各阶级也全面参与了城市的空间扩展进程。而伦敦东区和南区的扩展,在很大程度上是为了满足码头、工厂的需要,满足工人居住的需要。某些新“地铁”线路是为失业者提供的公共项目。家用小汽车的日益普及,使城市向周围区域不断扩展一从城市到郊区,再从郊区到大都市,再到城市远郊。

——陆伟芳《英国城镇化与郊区化发展的路径与特征》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概括英国城镇化的表现。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英国郊区化的原因。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496月,英国皇家艺术协会讨论在1851年举办一次展览会的可能性。这次会议就展览的几个关键问题达成了一致意见:第一,"展览会必须是国际性的、展品要有外国产品参加”,从而“让世界清楚地了解英国作为工业领袖的角色";第二,展品按照原材料、机械、工业制品、雕塑来分类;   …这次会议“开启了1851年的大博览会”。通过此次展览,英国向全世界展示了本国工业化的成果,提升了其作为世界工厂的形象,加速了自由贸易的进程。它还在某种程度上结束了英国社会“对商人和技工的蔑视",“体力劳动者如今在社会上获得了认可和尊重"。

——摘编自傅新球《伦敦世博会:缘起、组织及影响》

材料二   如果说2001年中国加入WTO是从贸易体制上融入世界的话,2010年上海世博会就是中国在精神和价值层面上与世界的一次拥抱,是一次中国社会走向开放和现代化社会的“成人礼”。上海世博会的主题“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几乎将上海和中国的城市化问题(主题)天衣无缝地与世界各国的城市化问题相联接,从而使这届世博会更具有普世意义。

—摘编自徐波《用世博精神继续讲好中国故事》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中英两国举办世博会的影响。
(2)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英两国世博会的主要不同点。
4 . [近现代中外城市管理]

材料一   工业革命的狂飙突进使伦敦人口出现了爆炸式增长,到1850年伦敦人口已超过200万,19世纪末更是达到了500万人。城市发展产生了大量公共管理需求,原有的地区自治管理模式已经难以满足居民的需要,最终触发了1855年的伦敦管理制度改革。改革道路呈现出由地方自治逐步转向集权管理的趋势,改革建立的双层管理制度最初以教区委员会为基础,体现了对地方主义思想的尊重,之后随着一级管理系统的膨胀,次级管理系统受到压迫,双层管理制度的重心开始向一级管理系统转移。1855年的改革未能解决存在于城市内部的诸多矛盾,但是它通过《伦敦地方管理法》建立起一套双层城市管理制度,这一创举为此后的大城市管理问题开辟了新的道路。

——摘编自朱一丹《1855年伦敦管理制度改革》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初期,在地方的统一实践与要求下,中共中央同意在大城市设立二级政府,1954年通过了《城市街道办事处组织条例》和《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条例》,建立了街道办事处和居民委员会。这样,上海建构了“二级政府加街居管理”的新体制。新中国对上海城市社会进行了单位化重组,通过单位这一组织形式,国家统合大量物质和精神资源,职工即单位人在单位中获得有效管理。不仅如此,单位化并未止步于工作场域,在全社会单位化的背景下,以往游离于国家政治统治机器以外的社会成员也被纳入以街居组织为主要形态的基层群众组织框架,甚至一些居无定所的社会边缘人也被覆盖。如此一来,国家又通过街居体制实现了对无单位归属的社会成员的管理。至此,在街居体制之下,国家权力实现了对社会前所未有的控制。在这种体制下,国家对上海基层社会进行管理的基本模式,是以单位管理为主,辅之以街居管理的。

——摘编自郭圣莉等《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城市管理体制的建立及其层级结构研究》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括1855年英国伦敦和新中国成立初期上海城市管理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新中国成立初期上海城市单位化管理的影响。综合上述材料,简析影响城市管理体制的因素。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011世纪,西欧各地兴起了众多新兴城市。11世纪后期,英国的考文垂有约6000人,约克有1万余人;14世纪初,只有几座城市超过5万人。随着城市的发展,市民包括城市贵族、富裕商人、手工业者、教士、律师、教师、帮工、学徒等。1115世纪,领主常将自治特许状赐予城市,以标明相互间的权利与义务。城市市民在处理相互关系时,也往往约定各自的权利和义务。与封建制以出身定等级不同的是,城市中的社会等级是以财富为基础的。每个人的社会身份都不是固定不变的,人人都可以通过发家致富享有优越地位,富人也有因顷刻破产而沦为下层的可能。

——摘编自姜守明《浅析中世纪西欧城市制的起源和发展》

材料二   近代西方工业化社会的形成,有力的改变了西方社会中传统的社会状况和生活结构,使有史以来的以农业为主要职业和以农民为主体的社会结构,出现一个大的转变。农村人口大量的向城市迁徙,祖祖辈辈从事于农业生产的农民,迅速的转向各种工商业工作,新兴的工业城市不断涌现。这一时期的城市化依托于大工业的生产方式,破坏了原来脱胎于封建城市的那种以家庭经济为中心的城市结构。城市中劳动人民居住条件恶化,形成贫民窟;而资产阶级在环境较好的地区建造舒适的高级住宅别墅。

——摘编自郭笑撰《西方城市化理论、实践与我国城市化模式的选择》

材料三   世界城市化发展趋势(19602010年)   

年份整体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
城市人口(亿)城市化水平(%)城市人口(亿)城市化水平(%)城市人口(亿)城市化水平(%)
196010.3234.25.7260.54.6022.2
197013.7137.16.9866.66.7325.4
198017.6439.67.9870.29.6629.2
199022.3442.68.7772.513.5733.6
200028.5446.69.5074.419.0439.3
201036.2351.810.1176.026.1246.2

——许学强、周一星等编著《城市地理学》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括西欧新兴城市的主要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近代西方城市化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概括世界城市化发展趋势,并分析发展中国家城市化与发达国家城市化相比不同的原因。
2023-08-04更新 | 103次组卷 | 3卷引用:黑龙江省鹤岗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1902年,天津城墙拆除。1906年,汉口绅商要求拆除此前修筑的城墙堡垣,地方政府同意了这一请求,并在原址基础上修筑了一条马路。1914年冬,在绅商的强烈要求下,上海城墙全部拆除。城墙的拆除反映了(     
A.中国近代城市半殖民地程度增强B.清朝统治阶层适应外国侵略需要
C.商品经济作用下城市的逐步发展D.封建统治力量在城市的不断强化
7 . 1750年,英国2500人以上的城市人口仅占全国总人口的25%,1801年增至37.8%,1851年上升到50.2%。材料反映了(     
A.英政府注重投资城市化建设B.工业革命加快了英国城市化进程
C.工业革命导致贫富差距缩小D.三角贸易促使城市人口快速增加
2023-07-30更新 | 84次组卷 | 3卷引用:广西南宁市横州市第二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20世纪初,上海市郊农民,放弃了播种棉稻豆麦的旧生活,十之六七,以种蔬菜为生。1912年海关报告记载:“一个颇有规模的、以供应市场为目的的菜园行业已经兴起。”该现象的出现(     
A.反映了上海城市规模的扩大B.说明了自然经济的彻底瓦解
C.实现了产业结构的升级转型D.促进了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03年,上海商人游说时任两广总督岑春煊创办自来水。1904年,岑春煊奏请清廷,“欲救二端(救火、卫生),非速办自来水不可”。申请获批后,岑春煊从官饷中拨出白银六十万两,再由上海商人集资六十万两,于1905年成立自来水公司。鉴于缺乏给水技术经验,公司花高价聘请外国工师,订购机器设备。1909年水厂正式向市区供水。

——摘编自王德海《政府接管前后的广州自来水公司(1905-1938))》

材料二 作为城市近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广州自来水事业早期发展却步履缓慢。与上海要排队或“走后门”报装不同,广州居民报装者并不多。当时还没有出现抽水马桶等设备,导致居民的用水量不会大增,广州也缺乏用水量较大的近代工业。广州曲折狭窄的街道,给铺设自来水管的工程带来一定的困难。长期以来,中国城市没有专门机构负责公共事业,污水处理、疫病防治,多由社会力量负责。自来水曾一度因为有伤风化而被广州市民拒绝。

——摘编自谭慧施《晚清民国时期广州自来水事业与城市近代化》

(1)据材料一,概括近代上海自来水公司成功创办的路径。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广州自来水事业早期发展缓慢的原因,并说明广州自来水事业发展的影响。
2023-06-27更新 | 73次组卷 | 3卷引用:江苏省扬州市扬州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英国毛纺业在1516世纪成为民族工业,以科茨沃兹为中心的格罗斯特郡,与邻近的威尔特郡、萨默塞特郡一道,成为英国最重要的毛纺织区。随着毛纺业发展,新兴纺织城镇和纺织村庄遍布科茨沃兹地区。但这种基于传统手工技术和旧有组织方式的生产,难以抵挡新技术和机器大工业的冲击,科茨沃兹所在西部毛纺区不但没有率先发生工业革命,甚至还未紧随。这个英国原工业化“先锋”,在迈向工业革命的进程中落伍了,西部原有毛纺业城镇逐渐“空心化”。

从中世纪起,科茨沃兹当地人普遍用这种岩石筑房,其建筑的样式与色泽别具风格,加上绿色的草地、白色的羊群、赭色的岩石、遍布的毛纺业遗址,使得这里旅游资源极为丰富。1966年,科茨沃兹被规划成英格兰最大的“卓越自然美区域”而进行建设。2000年被列为国家公园。随着乡村旅游成为科茨沃兹经济新增长点和最重要的经济部门,该地区居民收入远高于伯明翰、曼彻斯特、利物浦、利兹等大工商业都市区。

——摘编自刘景华《科茨沃兹:城镇化进程中成功转身的美丽乡村》

材料二   在旅游开发晚于周庄、西塘等同类古镇的背景下,另辟蹊径的“乌镇模式”成了国内古镇旅游开发的典范。乌镇文化遗存与水乡风光在精心保护中得到了传承创新,成了年接待游客量超千万人次的“梦里水乡”。随着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以乌镇为“圆心”,苏嘉湖交界区域奏响了共同富裕“交响曲”。20135月,由陈向宏、黄磊、赖声川、孟京辉共同发起的首届乌镇戏剧节举行。乌镇当代国际艺术展、木心美术馆……越来越多的文化元素像乌镇戏剧节一样“飞入寻常百姓家”,让乌镇从“旅游小镇”“度假小镇”,摇身一变成为国际化的“文化小镇”。2014年,乌镇成为世界互联网大会永久会址。首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召开以来,乌镇的数字经济企业数从12家增至1000多家。

——摘编自新华网《乌镇如何成为“世界级”》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科茨沃兹地区城乡转型的基本历程,并简要分析影响各阶段状况出现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乌镇相对于科茨沃兹的有利发展条件。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城镇建设的认识。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