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近代以来的城市化进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光绪年间,时值上海口岸开放五十周年,上海各租界洋人华人隆重庆祝,悬灯结彩,沿街游行,十分热闹,上海《点石斋画报》以赛灯为题连续刊出九幅图画报道这次庆祝活动,下图为其中一幅。据图可知当时的上海(     

                                           赛灯申庆
A.经典民俗平添时代内涵B.在华洋人重视租界建设
C.口岸开放带来经济繁荣D.近代传媒发展领先全国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文化是城市的灵魂”。雅典作为理想城市的范本,不是因为它集聚了多少财富和人口,而是因为它的文明和文化创造。但即使在雅典城,仍存在着美中不足乃至重要缺陷——物质生产与精神生产的不平衡。这种物质与精神的不平衡,在“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宋代江南地区,得到了很好的解决。宋代江南城市引领中国古代城市按照更符合城市自然规律的方式发展演化,展示了经济与文化“两全其美”的盛况。

——摘编自刘士林《城市史视野下的宋代江南城市与文化》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依靠强大的政权力量构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城市基层社会组织体系,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城市社会控制体系。新中国初期的城市社会组织体系的重构应该说是成功的,是从当时实际出发的与马克思主义相结合的一种较为成功的选择,它有效地实现了部分的全面整合,在较短时间内构建了新政权的社会基础。在强大的基层组织体系的保障下,中国共产党成功地将一个个动乱分裂的城市改造成为社会主义的新型城市。

——摘编自高中伟《新中国成立初期党对城市基层社会组织的重构》

材料三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全国改革开放给城市的蓬勃发展带来了机遇,我国城市化的发展逐渐走上了健康的轨道。新兴的小城镇在经济发达的广东、江浙地区,由乡镇企业带动的小城镇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1980年5月,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决定将深圳、珠海、汕头、厦门这四个出口特区改为经济特区,使深圳、珠海等原来偏僻的小渔村和小县城迅速崛起并发展为大都市。1984年5月,中共中央和国务院批准《沿海部分城市座谈会纪要》关于进一步开放沿海14个港口城市的建议。1994年,中国的“民工大潮”汹涌澎湃,大批农民工加入到城市的建设中。2001年正式启动的西部大开发战略,推动了中国西部城市化发展的步伐。

——摘编自李军、狄江华《新中国城市发展历程探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雅典作为“理想城市的范本”所体现的城市功能,并分析宋代江南城市能够实现“经济与文化‘两全其美’”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分析新中国成立初期重构城市基层社会组织的意义。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概括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市发展的特点并分析其时代背景。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1902年,天津城墙拆除。1906年,汉口绅商要求拆除此前修筑的城墙堡垣,地方政府同意了这一请求,并在原址基础上修筑了一条马路。1914年冬,在绅商的强烈要求下,上海城墙全部拆除。城墙的拆除反映了(     
A.中国近代城市半殖民地程度增强B.清朝统治阶层适应外国侵略需要
C.商品经济作用下城市的逐步发展D.封建统治力量在城市的不断强化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世纪初巴黎的基础设施残破不堪,每天都发生严重的交通堵塞,水体污染导致的霍乱夺去了数万条生命。1853年,刚刚恢复帝制的法兰西第二帝国皇帝开启了一项庞大的巴黎市政改造工程。道路建设是核心使命,第一条   铺设的林荫大道跨越了塞纳河并连接起几座广场与火车站,目的是疏导往返于火车站的交通流。林荫大道两旁的新式公寓住宅享有更通畅的空气。整个60年代,巴黎开发了长达26千米的林荫大道,其中最宏伟的就是为皇帝塑造的凯旋门景观——12条辐射状的街道交汇于此。巴黎还建设了饮用水系统、污水处理厂和逾60千米的宽敞明亮的新下水道。采用钢铁框架设计的新歌剧院代表了第二帝国文化上的巅峰,餐厅和咖啡馆在巴黎随处可见,大型百货公司提供了令人目不暇接的购物机会。这项改造计划不但使巴黎的面貌焕然一新,还为19世纪和20世纪初的城市规划树立了典范。

——摘编自(英)鲁伯特·克里斯琴《光之城:巴黎重建与现代大都会的诞生》

材料二   北京这座古城经过多年战乱已经满目疮痍。19536月北京都市计划委员会经多次讨论,在综合多种方案的基础上提出了《关于改建与扩建北京市规划草案》并上报中央。《草案》规定了为劳动人民服务的建设总方针,同时指出:“在城市性质上,北京应成为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特别要把它建设成为我国强大的工业基地和技术科学中心。”为进一步加强首都规划,1958年又提出了《北京城市建设总体规划初步方案》。其中包括扩大城市绿化用地面积;解决北京水源问题;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增建电站,发展集中供热;对城市交通加以系统改造等。

——摘编自鹿璐《新中国成立以来北京城市的总体规划》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巴黎和北京城市规划的异同。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巴黎和北京城市规划提出的背景。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美国部分学者认为,美国大都市往往也是产业聚焦地点,考虑到运输、劳动力成本,相关制造者往往集中经营,且生产分工。因此,大都市专业化程度高,功能较单一,但区域间城市密度大,城市间关联性高,区域效应明显,蔓延带状发展。这一观点强调了(       
A.大都市成为制造工业发展的基础B.城市化水平受到产业结构的制约
C.市场集聚效应加强都市辐射作用D.社会分工推动着城市规模的扩展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1987年,巴西新首都巴西利亚以“不拥挤、无污染”以及“充满现代理念的城市格局与建筑”等因素入选“世界文化遗产”;2018年4月,我国政府发布《河北雄安新区规划纲要》,备受全球关注的中国首都北京面向雄安的世纪大疏解正式拉开帷幕。据此可知(       
A.迁建新都已成为世界潮流B.人们的居住环境明显改善
C.城市化中的问题受到重视D.我国善于借鉴国外的经验
7 . 1832年,法国爆发霍乱。巴黎市政府于次年着手规划地下管线系统,将下水道、自来水管道、压缩空气管、不同功能的电缆等线路整合起来,形成了解决地下管线铺设问题的系统方案。这一做法(     
A.得益于工业革命的完成B.提高了居民的公共卫生观念
C.阻断了疫情的社区传播D.提供了现代城市规划的范本
8 . 下面是19世纪西欧主要国家与中国城市和农村人口统计表,中西方在城市化上的差异主要表明
国家总人口(单位:万人)农村人口百分比城市人口百分比
英国(1851年)约180048%52%
法国(1851年)约360075%25%
中国(1851年)约4320089%11%
A.在城市化上,工业文明明显优于农业文明
B.中西方在城市化上,走上了明显不同的道路
C.在城市化上,西方是主动的,中国是被动的
D.中西方农村人口对城市化的态度不同
2022-03-23更新 | 1085次组卷 | 23卷引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十一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3月月考历史试题
9 . 从19世纪30年代开始,英国政府陆续设置了济贫委员会、工厂视察员办公室、卫生总局,负责解决城市住房短缺、贫民窟密布、公共卫生设施匮乏、环境污染等“大城市病”,此外还兴建了商店、公园、仓库、车站等公共设施。这表明
A.工业革命促进了英国城市化进程B.城市化过程中政府注重“以人为本”
C.工业化进程中城市问题日益突出D.城市发展需要一定的经济实力支撑
2022-02-19更新 | 1773次组卷 | 17卷引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十一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3月月考历史试题
10 . 如图为1953~1962年中国城镇化率(%)变化情况。引起1960~1963年城镇化率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人民公社的兴起B.国民经济的调整
C.自然灾害的发生D.三线建设的开始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