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近代以来的城市化进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9 道试题
1 . 近代中西城市化进程表现迥异,折射出中西方近代工业发展的不同历程。分析如图,结合所学可知(     
城镇化水平(%)

1850年—2050年英国和中国城市化进程示意图(含预测)
A.近代西方城市化的发展主要是工业城市的发展
B.一国城市化水平与该国的工业化水平保持一致
C.改革开放前中国工业化城市化发展都十分缓慢
D.入世是新中国城市化进程迅猛发展的决定因素
2024-04-06更新 | 49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珠海市斗门区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据美国学者SkinneV统计,1843—1893年的50年中,长江下游地区的城市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比例由7.4%增加到10.6%。能够说明这一现象的是晚清(     
A.贸易和工业的发展B.洋务运动的兴起C.帝国主义经济侵略D.太平天国的冲击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拿破仑三世(1808年—1873年)当选总统后决定治理巴黎的下水道。1867年,巴黎下水道成为展览项目,每天可供四百名游客坐着小船或小车游览。人们评价道:“即使女士穿着干净美丽的裙子在地下从卢浮宫走到协和广场,也不会弄脏裙子。”这说明了(     
A.民主改革推动城市建设B.公共工程提升生活质量
C.工业生产改善人居环境D.设施进步便利大众出行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清时期江南地区城市居民习惯于将粪便、污水等生活垃圾倒进城市河流之中,导致河道堵塞、河水脏臭。另外,由于城市街道道路不平,疏于维修,居民在街道上乱倒污水、粪便、垃圾等,致使城市道路两旁的排水沟成为污水沟或臭水沟,在气温上升时散发出阵阵恶臭。清代嘉道以后,随着人口增长和城镇化的发展、江南地区过量的生活垃圾和手工业废弃物对环境造成的污染愈加严重,主要表现为水质变差、环境卫生状况不良,每到天热时节,秽臭熏蒸,苍蝇、蚊子、臭虫等泛滥猖獗。

材料二   1906年,《京话日报》刊出“开口就说强国,合口就说强种,要强国先得强种”,“要强种先得讲求卫生”。当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强国与卫生的内在关联,对臭味的认知也随之发生改变。“臭味”暗示着无序、落后与贫弱,环境恶臭从习以为常的现象变成非常严重的社会问题。一旦国人意识到脑乱臭与封闭落后的内在关联,就希望通过除臭以达到对洁净的渴望。洁净意味着有序、强盛、文明和进步,对洁净的期待反映了近代国人强种强族、摆脱民族危亡的迫切愿望,洁净成为中国摆脱积贫积弱,实现国家强盛的必由之路。此时,除臭作为清洁卫生的重要手段开始有了新的意义,成为实现国家民族富强的重要举措,是国家和官府应尽的职责。

——摘编自李永菊《近代城市居民公共卫生意识的转变与嗅觉构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清时期城市公共卫生领域的问题。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近代公共卫生事业发展的特点,并简析近代公共卫生事业发展的影响。
2024-03-22更新 | 16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普宁市勤建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下图是中国近代城市空间结构的基本模式,据图推知当时中国城市(     

A.功能以政治、军事为主B.主要体现统治性与秩序性
C.交通依赖的是自然条件D.文化中西交融,多元并举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如表是1820—2011年中国人口及城市化率略表,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年份总人口(万人)城市人口(万人)城市化率(%)
18203737723506.3
18933367726687.9
194954167576510.6
19606620713075.8819.75
199211717132374.3527.63
201113473569078.6351.27
A.近代中国城市化进程开始于鸦片战争前
B.新中国城市化伴随着工业革命展开而加快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加快了城市化步伐
D.中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城镇人口超过总人口50%的国家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1875年,美国密苏里州宪法宣布授权人口在十万以上的市可制定宪章,实施地方自治;至一战前共有12个州实行地方自治。市政府权力涉及到饮用水供应、健康和卫生、城市建设、警察、消防、教育和福利、娱乐等领域。推动美国地方自治的主要因素是(     

A.启蒙思想的广泛传播B.国内工人运动的有力推动
C.乡镇自治的历史传统D.城市化进入蓬勃发展时期
8 . 【城市化的发展】

材料一   19世纪世界城市化进程及地区差异。

全世界发达国家和地区发展中国家和地区
总人口(百万)城镇人口(百万)城市化水平(%)城镇人口(百万)城市化水平(%)城镇人口(百万)城市化水平(%)
1800978505.1207.3304.3
18251100605.4258.2354.3
18501262806.34011.4404.4
187514201258.87517.2505.0
1900165022013.315026.1706.5

材料二   1978年年底到1997年年底,我国城市化水平由17.9%提高到29.9%,年均增长0.63个百分点,是新中国成立后前29年城市化速度的2.5倍,是世界同期城市化平均速度的2倍。1992年以后,逐步加快了中西部地区对外开放的步伐,一批陆上边境口岸城市、长江沿岸城市、内陆地区省会城市开始享受沿海开放城市的优惠政策。20世纪80年代以后,小城市的数量和在城市人口中的比重开始呈增长趋势。到1997年末,有731个外资金融机构(代表处和分行)分布在中国大陆的29个城市,其中700家分布在东部沿海地区,63%集中在北京(243家)和上海(215家)两个城市,其次是广州(61家)和深圳(54家)。

——摘编自周一星曹广忠《改革开放20年来的中国城市化进程》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世纪世界城市化发展的主要特征并说明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市化的发展趋势。综合上述材料,请你给当代我国的城市化提出合理化建议。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据统计,1819年苏格兰因刑事罪被捕的只有89件,1837年已有3176件,1842年增加到4189件。19世纪中叶工人平均寿命仅为22岁,普遍低于农民阶级。19世纪末,曼彻斯特市内有2万人住在地下室里,占工人数的12%。材料可用于说明当时英国(     
A.工业化进程中城市建设的相对滞后B.城市化加剧了社会贫富分化
C.“城市病”催生了城市治理的新模式D.社会基层自治制度问题众多
10 . 揭示历史事件或历史现象的内在联系,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阅读人教版普通高中教科书历史《经济与社会生活》第四单元,回答问题。

第四单元《村落、城镇与居住环境》

目录子目关键词摘编
第10课古代的村落、集镇和城市村落的产生人类、农业、居住形式、公共活动场所
集镇的出现生产力、交换、财富和人身安全、市场
城市的产生功能、布局、典型代表
世界各地的民居自然环境、社会经济水平、文化习俗
第11课近代以来的城市化进程城市化的演进工业革命
居住条件的改变居住、生活服务
基础设施的发展自来水、电力、交通、通讯
城市化进程中的问题环境、交通、贫富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说明第四单元的内容主旨。(要求:主旨明确、线索清晰、史论结合、逻辑清晰、不超过300字)
2024-02-01更新 | 111次组卷 | 3卷引用:2024届广东省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三下学期综合测试(三)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