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近代以来的城市化进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54 道试题
1 . [城市经济的发展]

材料一   宋太祖曾降旨:“令京城夜市至三鼓以来不得禁止。”夜生活变得丰富起来。一日两餐的传统饮食制度发生改变,变为一日三餐。酒店夜间营业成为刚需,并出现了灯箱广告。夜市的经营时间不断延长,甚至通宵。自此,夜市由原来的非法交易变为合法经营,州桥夜市是名副其实的“美食街”,美食美味各具特色,应有尽有。马行   街夜市里出现了很多“瓦子”,表演杂耍、曲艺、傀儡戏、影戏等。宋朝各大城市的夜市 “侵占官道,接造浮屋”“起造屋宇,侵占河岸”。以致“坊无广巷,市不通骑”。街道司负 责街道卫生管理,“每日扫街道垃圾”。据《铁围山丛谈》记载,马行街的油烟污染,致使   蚊虫不生。潘楼街鬼市杂有假冒伪劣商品,是出售来路不明之物的专门夜市场。汴京相国寺市场也被称为“销赃所”。

——摘编自铁引《<清明上河图>里的烟火气与大宋的地摊经济》

材料二   从现在研究来看,无论是资本主义列强所选择的通商城市和租界,还是清 政府所选择的优先发展的工业城市,其目光皆仅局限在少数几个点上,且主要是沿海和沿江城市,内陆地区及更为广阔的农村地区,被清政府的官员和外国侵略者所忽视。城 市社会的变迁固然促进了近代中国的城市化进程,但是也带来了城市社会的复杂和混乱,城市化的质量和水平更是相当低下。近代城市空间出现新城、旧城区和棚户区贫民 窟同时并存的现象,三者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由此产生的一系列城市问题,给城市的市 政治理带来了巨大挑战。

——摘编自顾强、章钊铭《从城市化到城市治理:晚清时期中国城市发展的历史逻辑》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代城市经济发展影响。
(2)根据材料二,归纳晚清城市化的特征,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晚清城市化发展的原因。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租房现象兴盛是宋朝一大社会问题,这在东京和临安尤甚,房屋租赁也成为两地最赚钱的行当。宋代租房群体除商人外,还多出了一个官僚士大夫群体。他们多因官员铨选制度、避籍法、迁转法以及三年一次的磨勘法等制度影响,使“待阙”和“宦游”成为其生活常态。此外,三年一次的科考,也使浩浩荡荡的科举大军涌向京城,如“宣和元年,诸道进士赴省试者几万人”,名落孙山者,会选择长住京师,以备来年再考。

——摘编自刁培俊《宋代的租房购房政策与风俗》

材料二

据统计,民国京、津、沪、宁等城市约有20%的家庭是居住在自家房屋;高级公务员、大学教师、医生、律师、买办多租住于四合院(传统院落)、花园洋房、公寓等,其他群体如小职员、低级教员、工人等多分租一个四合院的不同房间、洋房阁楼以及棚户区的单间等,平均每间居住约3个成年人。房租在工人阶级的消费占比较高,因此他们多以火炉、煤油灯等传统工具生活。面对房租上涨,20世纪30年代初,上海掀起了广泛的减租运动。1938年后,重庆、昆明等西南城市房租猛增,并迫使当地政府出台《居屋租赁规则》,对房东权利予以限制,并鼓励房主出租空房。1945年后,国民政府又在京、沪、宁等地出台《房屋租赁条例》《房屋租赁纠纷处理办法》等文件,规定:租金按月支付,租金最高额由政府根据当地经济状况予以限制,成立房屋租赁调解委员会,以及对在市区自建住宅的居民予以免征一定年限的土地税等。

——摘编自李自典《民国时期城市租房生活管窥》

材料三

2010年,国务院颁布了《关于加快发展公共租赁住房的指导意见》等文件,把保障房(含公租房)作为一项重要民生问题来抓,更将其上升到政治任务的高度。各地政府努力为公租房建设提供低价用地和建设资金,并以公民缴纳的住房公积金利息收益作为公租房建设的重要资金来源,还免征房地产企业建造公租房涉及的印花税。截至20119月底,全国保障性住房(含公租房)开工总量达986万套。

——摘编自徐东辉《中国公租房制度创新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宋代租房现象兴盛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民国租房市场的特点。
(3)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国民政府的租房举措相比,当代中国的公租房政策的进步性。
昨日更新 | 6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2024届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冲刺押题卷(三)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896—1949年杭州城市发展简况。

阶段简况
杭州早期建设时期(1896—1911年)
1.通商口岸开放与交通建设。1896年杭州开放为通商口岸,通过借鉴上海发展模式,推动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1909年,沪杭铁路的竣工,改变了杭州的交通运输方式,加强了杭州与其他城市间的交流,更加快了其城市化进程。
2.设立海关和开辟租界。1896年,杭州开设海关并正式开港通商,同年日本在杭州开辟租界,设立领事馆。它们的出现也是杭州城市近代化的主要带动因素之一。
3.公共事业快速发展。1883年建成有线电报路线并设立中国电报总局杭州分局。1910年建成火力发电厂
风景建设时期(1912—1937年)
1.调整城市用地布局,加强自然景观保护。疏浚西湖,开放孤山公园,新建湖滨公园。
2.改造交通。建成杭江铁路和钱塘江大桥,在连接原有的铁路后改名为浙赣铁路,成为中国东南部的一条交通干线。大规模拆除城墙修建道路的同时修建通往邻近省市的道路。经过多年的发展,形成了以杭州为中心的错综复杂的交通网络
3.创立新市场。将西湖湖滨的清朝旗营旧地拆除后改建为新兴的商业区—“新市场”,实现了商业和旅游业互相促进。
4.杭州市分区设计。1932年,杭州市民政司拟定《市政府分区计划草图》,将西湖和环西湖的风景区划为市区。1934年发布《杭州新都市计划图》,将城市分为行政区、风景区、森林区和商业区等13个区
杭州新都市时期(1945—1949年)1.恢复城市功能,修缮维护城市内的相关道路、桥梁、水渠等。
2.调整城市绿化,疏浚市内大小河道。
3.成立公共工程委员会,制定《杭州市公共工程委员会组织规程》

——改编自王晓晓、施瑞婷《杭州近代城市发展研究》

(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杭州城市发展的原因并分析其影响。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杭州城市发展的有益经验。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武汉地区的相关建制始于西汉,初为江夏郡沙羡县地。东汉末年,荆州牧刘表设置江夏太守,将郡治设在位于今汉阳龟山的“却月城”中,“却月城”遂成为武汉市区内的最早城堡。223年,东吴孙权在武昌蛇山修筑夏口城,同时在城内黄鹄矶上修筑瞭望塔,取名黄鹤楼。唐时江夏(武昌)和汉阳分别升为鄂州和沔州州治,成为长江沿岸的商业重镇。明朝成化年间,汉水改道,汉口因水流平缓、易于船舶停靠,而一跃成为货物集散的商业重镇。明末清初,汉口已是商贾云集,舟楫如织,货物山积,有“货到汉口活”的美誉。“十里帆樯依市立,万家灯火彻宵明”,汉口镇以其高度发达的工商业经济,与朱仙镇、景德镇、佛山镇并称天下“四大名镇”。19世纪初,作为武汉三镇之一的汉口会馆数量最多时达200多所。叶调元竹枝词云:“此地从来无土著,九分商贾一分民。”

——摘编自《武汉: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通览》

材料二   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老汉口镇的下游沿长江先后开辟了汉口英租界、汉口德租界、汉口俄租界、汉口法租界和汉口日租界五国租界,这些租界独立于中国政府管辖之外,在界内分别设置工部局、巡捕房、领事法院等迥异于中国政治体制的管理机构。19111010日,辛亥革命首义于武昌,宣布脱离清朝,成立中华民国,建立中华民国军政府。清末民初,汉口这一个城市的对外贸易就占全国外贸总量的10%,仅次于上海。日本驻汉口总领事水野幸吉写道“与武昌、汉阳鼎立之汉口者,贸易年额一亿三千万两,夙超天津,近凌广东,今也位于清国要港之二、将近而摩上海之垒,使观察者艳称为东方之芝加哥。”孙中山在《建国方略》决心把上海建成东方纽约、把汉口建成东方芝加哥。1926年国民政府攻下汉口,1927年把武昌、汉口、汉阳合并称为武汉,并且迁都武汉,作为直辖市,这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直辖市。

——摘编自陈刚《近代汉口社会转型与住居形态发展》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代武汉地区城镇发展演变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指出近代武汉城市化进程不同于古代之处,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2024-04-13更新 | 7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山西省晋中市高三下学期4月份大联考(二模)文综试题-高中历史
5 .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有社会史专家研究发现,19世纪中后期,巴黎的地下管网密度、供水和污水排放的总量均持续增长,大部分污水通过市政下水道排入克里希等地的塞纳河畔,对河流环境尤其下游城镇水源地的威胁与日俱增。1890年后,在城市污水总量持续增长的情况下,巴黎排往塞纳河的污水量不增反降。

材料二   1885年前后,年轻的法国画家乔治·秀拉在位于巴黎西郊的塞纳河边上创作了两幅画,其中一幅名为《阿尼埃的浴场》,另一幅名为《大碗岛上的周日午后》。画中的塞纳河水面清澈,人们在河岸上休息度假,呈现出宁静和谐的场景,给人们留下深刻的印象。

材料三   据法国某媒体报道称,20世纪60年代中期起,在中央政府、水务局等多方支持下,巴黎周边8省数百个城镇走到一起,在建造污水处理厂、下水管网的归并和升级改造等事务上展开协作。到1978年,在新近投入运营的3座大型处理厂的支撑下,巴黎地区的日污水处理能力跃升至180万立方米,处理率也再次突破80%。到20世纪80年代,塞纳河全流域水质得到全面改善。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钟孜《19世纪中叶以来塞纳河水环境的变迁》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世纪中后期塞纳河遭到大面积污染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阿尼埃的浴场》和《大碗岛上的周日午后》的史料价值。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应如何看待法国相关媒体报道的客观程度?
2024-04-10更新 | 93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广东省普通高中选择性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20世纪初,美国从一个曾经的农业国变成了一个以城市为主的国家。美国入千多座城市的人口数从1862年的620万人增加到1920年的5430万人,这个数字已经超过了当时美国总人口数的一半。尽管城市人口增长的部分原因应归结于出生率高于死亡率,但是最重要的原因是新移民的到来。他们有的来自美国的农村,有的来自国外,有的来自其他美国小城镇。美国南方的黑人,饱受经济剥削、种族歧视和债务之苦,有些人就离开农场出去闯荡赚薪水,以求温饱。他们顺着水路或者沿着铁路,去往北方扩张中的商业或工业中心城市。在20世纪10年代末,因为第一次世界大战扩大了就业需求,大批新移民纷至沓来,北方城市的黑人社区发展尤其迅速。

——摘编自丘达柯夫《美国城市社会的演变》

材料二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库整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20世纪初城市人口增加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人口变化的特点。
2024-06-01更新 | 14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大庆市大庆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024·浙江·二模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世纪中期至19世纪中期,随着纺织工业和采煤冶铁等工业的发展,英格兰西北部的许多村镇发展为大城市,如曼彻斯特、伯明翰和利兹等,村镇及周围农村地区的大量农民转化成了工业劳动力。

——《新华文摘》2015年第18期

材料二   近代中国大城市主要兴起于沿海和条约口岸。这些地方外资集中,进出口贸易繁忙,政府又开展了自强运动,使得更多的中国商人移居那里,同时,失去生计的农民也来到城市寻找工作。这样,越来越多的沿海和条约口岸成为中国金融、工商业和人口集中之地,如上海、南京、广州、汉口、天津都发展成为相当规模和拥有一定财富的中心城市。

——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材料三   下图是农村城镇化的两种成功模式。

天津华明镇                                        瑞士小村镇

(1)依据材料一,指出英格兰西北部大城市兴起的动力,并结合时代背景,分析这一现象对农村的影响。
(2)依据材料二,概括近代中国大城市发展的原因,并指出其时代背景。
(3)结合材料三图中场景,分别指出农村城镇化两种建设模式的特点及制度因素。综上三则材料,谈谈你对城市化的认识。
2024-04-04更新 | 65次组卷 | 1卷引用:冲刺2024年高考历史真题重组卷02(浙江专用)
8 . 城市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产物,也是人类重要的经济单元、居住之所和权力空间。城市化率是衡量社会发展程度的重要指标。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由汉代至清代,中国的城市基本就是中央集权式的行政体系的载体。主要的城市都是地方官府和士人集中的地方,又是科举与官学等教化机构所在,以推行与农业经济直接有关的农田水利、河道整治工程,负责地区文化和社会建设,包括教育、刑名、教灾、福利和医疗等服务的提供。

——薛风旋《中国城市及其文明的演变》

材料二

年份总人口(万人)城市人(万人)城市化中(%)
194954167576510.64
1960662071307519.75
19636917211648.5616.84
19789625917249.6117.92
199211717132374.3527.63
200012674345906.3136.22
201113473569078.6351.27

——摘编自国家统计局:中国城市化率历年统计数据等

(1)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城市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成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成立以来城市化率的变化趋势,说明1978年后城市化率增长的原因。
材料分析题 | 困难(0.15) |
名校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古希腊古罗马的城市是成也贸易败也贸易。由于岛国城邦的更迭,地理位置和体制,早期形态的城市是防御为主;但是城市本身跟随贸易和工商业自发生长,城市或者城邦的存亡更选并不影响人民的富足安定。不同于欧洲地缘城邦和自由贸易的社会模式,中国由于喜马拉雅山脉的隔绝,相对安宁的延续了几千年的血缘宗亲和封建帝制统治,城市布局一直遵循天圆地方、阴阳五行、尊卑有序的文化指导思想,反映在城市平面形态上就是主座居中,左右对称的轴线布局手法。在实际的复杂的地理环境中,如山地、水乡,虽有一些变异,但也尽量遵循这一主导思想。

——摘编自张延生《中西古典理想城市的形态比较》

材料二   关于通商口岸城市形成中的传承与创新,费正清着重强调了西方文化的冲击,另一批学者则认为中国城市发展源于中国传统城市内部结构。建筑风格呈现中西合壁的特色,布局呈现中国传统建筑空间与近代化街道空间的结合。通商口岸城市选址时倾向于远离老城区之处,以环城道路代替封闭性城墙。从全国口岸城市来看,西北城市依山布局,江南城市临水设街,平原城市平缓开阔,沿海城市随海就势。城市出现工业区、工业居住区、物流区、集体住宅、商业区、行政区、娱乐区等新的功能分区,并不断向城市郊区或外围乡村扩展。

——摘编自《中国通商口岸城市平面形态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影响古代希腊罗马和古代中国城市布局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中国近代通商口岸城市的布局特点。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7世纪初,英国城市化程度要低于除中欧以外的其他欧洲国家。18世纪60年代以来,兰开夏郡就发展成棉纺织业工业区,而曼彻斯特、索尔福德等工业城市迅速成长壮大,此后,煤炭工业中心和炼铁中心也出现了大批城镇。伴随着交通运输业的革命,位于交通咽喉处的城镇也繁荣起来……这些城市的发展都是自发的,因而在城市布局上显示出天然性、不平衡性。18011851年间,英国纺织业城市人口增长率居第一、其他如港口城市为214%,制造业城市为186%,城市发展规模非常惊人。城市化使英国的社会生活也随之发生了巨大的变迁,这不仅仅牵涉到物质生活的改善,也牵涉到精神领域的变化,人们的生活方式、社会管理均有令人瞩目的转变。从17501851年间,城市化水平即由10%提高到50%,英国成为世界上最早完成城市化的国家。

——摘编自陆伟芳《英国近代城市化特点及其社会影响》

材料二   近代部分年份中国城市人口总数及城市化率

年份全国总人口数
(万人)
城市人口数
(万人)
城市化率
(%)
18203737724206.5
18404128127696.7
18434172428256.6
18933367127698.2
19014264541739.8
192044715474210.6
193146884510610.9
193646962528111.2
194954167576510.6

——摘编自李蓓蓓徐峰《中国近代城市化率及分期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英国城市化的特点并简要说明其影响。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与英国相比,中国近代城市化迟滞的原因;并谈谈近代以来中英城市化给我们带来的启示。
首页5 6 7 8 9 10 11 12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