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水陆交通的变迁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 道试题
1 . 世界变化

材料一   《史记》载:“宛(西域)左右以蒲陶(同葡萄)为酒……汉使取其实来,于是天子使种苜蓿、蒲陶肥饶地。及天马多,外国使来众,则离宫别观旁尽种蒲萄、苜蓿极望。”一般认为,葡萄传入中国在张骞“凿空”西域之后。作为“异方珍奇”之一,葡萄也出现在《天子游猎赋》等文学作品中,有学者据此考证葡萄传入的时间可能更早。

——来森华《葡萄传入中原的时间可能更早——基于<天子游猎赋>作时的蠡测》

材料二   玉米由哥伦布从新大陆带回欧洲。大约 16 世纪中期,玉米传入中国。有三条独立的传播路径。一条是西北陆路传入。玉米先由欧洲传入麦加(今沙特阿拉伯的重要城市),再由麦加经中亚细亚的丝绸之路传入我国西北陕甘地区,最早见于《平凉府志》。一条是西南陆路传入,先由欧洲传入印度、缅甸,再传入我国西南地区,最早见于《大理府志》。一条是由东南海陆传入,先由欧洲传入菲律宾,后经海路传到中国。

——咸金山《从方志记载看玉米在我国的引进和传播》

材料二   伦敦见证了世界近现代史的发展历程。


——选自【英】彼得·阿克罗伊德《伦敦传》

材料四 传统中国交通代步工具主要是轿子、畜力车等。政府对官民身份与乘轿、坐车的规格有严格的规定,官轿出行,民人需躲避。大多数平民日常步行出行。鸦片战争后,新式交通工具发展。据统计,乘坐轮船从全国来天津租界码头的华人旅客 1866 年是 5800 人次,而到 1901年则增至 5万人次,主要是商人或一般谋生计的人。在大城市短途“电车以取值廉,且光阴宝贵,乘之者不仅屠沽佣保,虽达官贵人、富商大贾,亦群趋之”。上海许多住在城市边缘住宅区的工人每天都乘电车通勤,往来于住地和城市工商业中心区之间。到 1930 年代,轮船航运、铁路火车形成全国水陆交通网,但在乡村仍以以木船、畜力车等旧式工具为主,出行困难,封闭性强。

——整理自李长莉《近代交通进步的社会文化效应对国人生活的影响》


(1)依据材料一、二,比较葡萄和玉米传入中国的不同。并结合所学,分析造成不同的原因。
(2)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任选三个视角,简述伦敦的发展折射的人类文明进步。要求:史论结合,史实充分,逻辑清晰
(3)依据材料四,结合所学,以“近代交通工具的进步推动社会变迁”为题加以论述。
2023-01-04更新 | 206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东城区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2 . 据文献记载,官路与民路共同组成了清代的水陆交通运输网络,扩大了商品流通的渠道,大量商品正是沿着这一网络的经纬,从任何一地流到另外一地,农村、市镇、城市之间经济上的联系由此而密切起来。据此可知清代
A.城乡榷场互市贸易逐渐兴盛B.全国范围商业贸易网络形成
C.市镇成为地区贸易网络核心D.地域性的商人群体就此而兴
2022-01-25更新 | 1127次组卷 | 17卷引用:浙江省舟山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元朝海运的开辟是中国海运史上划时代的大事。下列记载体现了当时海运优势的是
A.“功效大著,民间垦辟种艺之业,增前数倍。”
B.“江南行省起运诸物,皆由会通河以达于都。”
C.“星罗棋布,脉络相通,朝令夕至,声闻毕达。”
D.“河漕视陆运之费省什三四,海运视陆运之费省什七八。”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