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现代交通运输的新变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 道试题
1 . 主题一     古代的陆路和水陆交通

材料一     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海运和造船业的发达,中外海上交通有了重大发展。从广州出发,沿马来半岛,经印度洋到达阿拉伯巴格达的海上中西航线已初步形成。这条被誉为“海上丝绸之路”的航线,有力促进了中外经济、文化的交流。这时期中国与外国的水陆交通、商贸、文化交流都超越了前代,并为以后隋唐时期中外关系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摘编自詹子庆《中国古代历史上册》

材料二     宋代是海外贸易得到空前发展的时期。较之前代,宋代港口广泛分布于北起京东路、南至海南岛的广大区域,数量有了明显增长。当时的贸易范围已远至红海沿岸及非洲东海岸。不但进出口的商品种类增加,而且贸易额也有所扩大,一个海商一次贩运的货物价值高达数 十万贯。政府对海外贸易采取了鼓励支持的态度,“江海求利,以资国用”。

——摘编自杨宁一《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

材料三     罗马人在被征服地区建立行省,派总督进行统治,出现了高度繁荣的物质文明。生产工具与技术取得进步,北非、埃及、多瑙河地区和行省的谷物生产十分发达,成为帝国的粮仓。在法国南部与莱茵河畔,兴起了一些冶金、纺织、陶器与玻璃制作中心。一批城市兴起,其中罗马是最大的都市,拥有120万人口。帝国商业交往兴盛,以大城市为中心,以若干市镇为据点,借助便利的水陆交通,形成了一个联系密切的地中海区域商业交换网。罗马的商人常常到波罗的海沿岸与北欧、东欧,用精美的工艺品换取皮毛与木材及琥珀,在非洲内陆用铁器、纺织品、玻璃换取黄金、象牙与香料。在中亚、印度乃至中国,则主要通过丝绸之路用金银来购买中国的丝绸、印度的宝石与香料等。

——摘编自李世安、孟广林等著《世界文明史》

材料四     关于罗马与中国的外交联系,现在已知的只有非常零星的信息:根据中国的史料记录,公元166年,安敦皇帝(马可·奥勒留)派代表团来到中国,而在公元266年,一位名叫秦论的罗马商人抵达了皇帝孙权在南京的朝廷。但这些并不能说明什么问题。罗马帝国和中国的汉朝,古代世界这两个最伟大的帝国基本上是各行其道,几乎没有意识到对方的存在。

——摘编自【英】西蒙·普莱斯等著《古典欧洲的诞生——从特洛伊到奥古斯丁》

主题二   对海洋的探索和全球航路的建立

材料五   海上格局指国家力量在海上的对比态势。16—17世纪,葡萄牙、西班牙、荷兰先后成为海上霸主。17世纪中后期,在与英国海战失利后,荷兰霸主地位被取代。18世纪至19世纪初,英国多次击败法国,维持了海上霸权。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美国海权崛起,英、美、法、日等海权国家并立。二战结束后,美国海军成为独一无二的海上力量。21世纪以来,“海上多极”趋势明显。

海上格局转换的焦点集中在两大方面:一是关于力量对比的竞争;二是关于海洋规则的博弈。西方国家强调“基于规则的国际秩序”,但在对海洋规则的理解上,各海洋强国存在严重的认识分歧。尤其在主权和安全理念方面,奉行霸权主义的美国与后发海洋国家中国、俄罗斯和印度等存在着较为尖锐的矛盾。国际秩序的建立或塑造离不开实力的支撑。

随着全球社会的发展,各海洋强国既需要在经济方面相互依存,又需要在全球治理上协调一致。由于海洋环境恶化、自然或人为灾害等全球性问题进一步发酵,人类正在迈入全方位认知、利用和保护海洋的新时代。

——摘编自胡波《从霸权更替到“多极制衡”》

主题三     工业革命与交通发展

材料七   大工业……首次开创了世界历史,因为它使每个文明国家以及这些国家中的每一个人的需要的满足都依赖于整个世界,因为它消灭了以往自然形成的各国的孤立状态。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

材料八   为什么世界历史应从1500年开始?……回答是,1500年以前,人类基本上生活在彼此隔绝的地区中。各种族集团实际上以完全与世隔绝的方式散居各地。直到1500年前后,各种族集团之间才第一次有了直接的交往。从那时起,它们才终于联系在一起,无论是南非的布须曼人、有教养的中国官吏,还是原始的巴塔哥尼亚人。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1500年以后的世界》

材料九     工业革命时期,便捷的交通所带来的“支出少且迅速得到供应的确定性”,迅速激起了一种积极的耕作精神,也使更大面积的农业种植成为可能,一些以前因为交通不便而没得到充分利用的荒地逐渐得到开垦。由于交通运输的发展,农业生产和市场有了更紧密的联系。英国农民已不再仅仅为了本地居民的消费而生产,而是越来越多地把农产品当作商品投入市场。于是许多农民成为商品生产者,交通运输的拓展大大扩展了农产品的交易范围。

——摘编自林国锦《1750-1830年英国交通变革及其影响初探》

材料十   唐胥铁路,是李鸿章为解决开平矿务公司的煤炭运输至海口的问题而下令修建的。铁路最先计划连接开平煤矿至北塘口,但清末的中国官府却视先进的蒸汽机车为怪物,尤其害怕它隆隆的震颤声惊动了距离唐山不远的东陵而竭力反对。为避开清朝顽固派的反对,李鸿章在筑路奏请中特别声明只修以骡马为牵引力的“快车马路”。铁路于1881年6月9日开工,同年11月9日竣工,全长9.7公里。铁路总工程师为英国人克劳德·金达,使用标准轨道,建造费用11万两白银。……1886年,开平铁路公司成立,首先从开平煤矿收购唐胥铁路,独立经营铁路业务,然后开始展筑铁路。唐胥铁路后来成为京山(山海关)铁路的一部分,1994年在唐山因京山铁路压煤改线而成为七滦铁路的一部分。

——摘编自李子明《晚清铁路发展史》

主题四   交通与社会变迁

材料十一   1865—1916年是美国铁路发展的黄金时期。产业结构的变化,凸显了铁路运输的巨大优势,同时,政府通过赠予土地等优惠政策鼓励铁路发展。美国大陆铁路里程由1861年的3万英里增长到1916年的25.4万英里,铁路成为最重要的交通基础设施。1916年,美国铁路货运量占整个交通运输周转量的份额达到77%,而客运周转量则达到98%。

——摘编自孟祥春《美国铁路的历史沿革与管制变迁》

材料十二 建国初的铁路建设促使中央和地方、城市和农村联成一体,深度互融,进而维护和增强了国家的政治稳定;铁路作为国家经济建设的“脉搏”,在打破敌人封锁、开展城乡交流、攻坚克难的新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道路上,凸显了尤为重要的作用;纵横交错、四通八达的铁路运输网,使得战备需求下的军事运输能力得以提高,进一步巩固了我国的国防事业;铁路国际联运业务的开辟,打破了我国在政治上孤立无援的被动局面,促进了我国与周边国家的交融,强有力地推动了新中国的外交工作;人民铁路事业的积极发展,彻底改善了人民群众的生活。

——摘编自姜尧《中国共产党与建国初的铁路建设研究》

材料十三 在铁路出现之前,各城市有自己的时间,按照各自的经度确定。但在铁路形成网络,列车四通八达之后,时间的标准化就十分必要了。今天的美国人,或许很少有人知道,他们的时区是铁路需要保持准确计时的产物……虽然很多早期的乘客是为了做生意而乘火车,但铁路公司很快就高兴地发现,休闲旅游能带来巨大的新市场。可以说铁路使得休闲大众化并把它变成大生意。

——摘编自克里斯蒂安·沃尔玛尔《铁路改变世界》

✱基础测评✱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该时期“海上丝绸之路”发展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概括宋代海外贸易空前发展的表现,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其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罗马物质文明高度发达的原因。
(4)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汉王朝与罗马帝国交流的特点,并简要说明研究早期文明交流时应注意的问题。
(5)根据材料五,概括近代以来海上格局演变的特征。
(6)根据材料五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影响海上格局变化的主要因素。
(7)材料七、八关于“世界历史”的开创(开始)提出了怎样不同的看法?
✱能力提升✱
(8)根据材料九,概述工业革命时期英国交通建设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9)根据材料十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胥铁路在中国铁路发展史上的地位。根据材料二,分析铁路建设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10)根据材料十一并结合所学,概括19世纪60年代后的半个世纪美国铁路迅速发展的原因。
(11)根据材料十二,分析新中国成立初期铁路建设所产生的影响,并结合所学指出历史上中国人自行设计和施工的第一条铁路。
✱历史纵横✱
(12)根据材料十三并结合所学,从社会生活的角度谈谈你对近代以来铁路发展的认识。
2023-11-26更新 | 75次组卷 | 1卷引用:12·选必二第12课·学科网-【一题打天下】同步教学新方案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朝建立以后,陆上设置驿道,贯通全国各地,驿道沿途设置驿站,全国共设有1639个,接待过往的使者和官吏。主要的驿道有:从长安经太原,往东至幽州,往西可至回纥道;从长安经洛阳,可接渤海道、幽州、扬州;从长安经兰州,接安西入西域道;从长安经成都,可以到南诏;从长安往南经襄阳、长沙,接广州。水路交通方面,各主要河流都可通航,“故天下货利舟楫居多”。大运河是重要的交通路线德宗时大运河因藩镇叛乱被阻断,东南漕运不通,引起朝野的极度恐慌。贞元二年(786年),江南漕米运到陕州时,德宗高兴地对太子说:“吾父子得生矣。”

——摘编自韩时勉《关于<唐朝国内外的主要交通路线>图》

材料二   1919年,孙中山著成《实业计划》,其中交通建设论述最为详细。他说:“苟无铁路,传运无术,而工商皆废,复何实业可图?故交通为实业之母,铁道又为交通之母。”孙中山设想十年之内,修筑全国铁路二十万里,组成中央、东南、东北、西北、高原五大铁路系统,构成一个四通八达的铁路交通网。同时,把港口建设和铁路建设连在一起,组成以北方、东方、南方三个世界大港为主要布局的水运系统,深浚内陆河流,使水运遍布江河两岸,并使整个水运与铁路系统相配套。

——摘编自张汉静、邢润川《论孙中山交通建设的科学构想》

材料三   新中国成立之初,全国铁路总里程仅2.2万公里;公路里程仅8.1万公里,没有一条高速公路民航航线只有12条。从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前,在政府政策和资金支持下,交通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效。改革开放后,交通运输步入发展快车道。截至2020年末,全国铁路运营里程14.6万公里,高铁运营里程3.8万公里,占世界高铁运营里程的2/3;全国公路总里程519.8万公里,高速公路达到16.1万公里,稳居世界之首;全国定期航班航线总条数超过5千条;全国港口万吨级及以上泊位2592个,位居世界首位。

——摘编自《为发展提供不竭动力我国交通基建取得举世瞩目成就(2021.6.15《光明日报》)

(1)根据材料一、概括唐朝交通的主要特点,并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简析其影响。
(2)根据材料二、概括孙中山交通建设构想的主要内容,并对其进行简要评价。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改革开放以来交通运输迅速发展的原因。
2023-12-20更新 | 135次组卷 | 4卷引用:组卷网·期末复习-选必二·期末考前必刷专题之高频主观题20题
21-22高二下·云南怒江·期中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3 . 交通的发展与人类社会的进步有着重要的联系。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为了加强对全国的控制,秦朝修建了以国都咸阳为中心的四通八达的交通网,在驿传道路上设置固定的进食与住宿处,称为“邮”“亭”“驿”或“传舍”。汉代改邮为置,“驿”的称呼广泛使用。驿置指长途传递文书的设施,提供轻车快马,速度较快。为了管理辽阔的疆域,罗马帝国建有一套完整的道路系统。主要道路上每隔12千米设一个驿站,每个驿站都备有快马、信使以及供政府官员使用的马车和马车夫。驿站有大、小之分,大驿站提供的服务设施很齐全,小驿站只是中转站。

——摘编自王云庆、毕牧《秦汉与罗马帝国文书驿传制度比较研究》

材料二   下表为北京城市公交发展历程。

时间状况
1949北京共有能使用的公共汽车157辆,包括日本丰田客车、美国道奇车,以及捷克的“布拉格”“克罗沙”“依卡路司”和“斯柯达”等
1957随着“长春一汽”的第一辆国产卡车顺利下线,北京街头的公交车才开始有了“纯中国血统”,但这些客车多是由卡车改装成的
20世纪
六七十年代
随着一汽、重汽不断开发新车型,城市客车BK651642611等车型不断开发,北京公交进入以国产汽车为主的时代。20世纪70年代末,北京拥有将近3000辆公交车
20世纪
90年代以后
进入20世纪90年代,北京街头相继出现了双层公交车和空调公交车。2001年研制成功了京华巡洋舰,车身长18米,核定载客200人,尾气排放能够达到欧Ⅲ标准,是300路这样大流量线路的理想选择

——摘编自张蕊《北京城市公交发展历程》


(1)阅读材料一,比较秦汉帝国与罗马帝国交通的共同点。
(2)阅读材料二,概括北京城市公交发展的特点。依据所学知识,分析发展变化的原因。
2022-06-05更新 | 91次组卷 | 2卷引用:作业10交通与医疗-2022年【暑假分层作业】高二历史(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4 . 铁路是现代最重要的交通工具之一,铁路的发展与社会经济的发展是紧密相连的。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火车问世后,英国立即掀起了一股铁路建设的狂潮。这个时期正值工业革命后期,钢铁工业、机器制造业等均达到一定的水平。同时,工业革命的发展又使得原材料和产品的输送问题亟待解决。短短数年内,铁路就支撑起了英国的长途运输业。1831年,英国运输总收入高达50万英镑,获利颇半。1832年,英国已拥有了24条商用铁路,最兴旺的一条铁路,年运载旅客35万人次以及70万吨货物……铁路极大地推动了英国商业贸易和钢铁、机械、建筑工程、地产等行业的发展,极大地降低了物流成本,成为真正的“经济大动脉”。

——王雄《丝路大通道》

材料二   20世纪90年代,中国开始了对高速铁路的技术研究和工程实践,到2015年底,中国投入运营的高速铁路超过19万公里,位居世界第一。从没有一寸高速铁路到成为世界上高速铁路运营最长,在建规模最大的国家,中国以较短的时间走完了一些发达国家数十年的发展历程,同时许多领域步入世界先进行列。

——摘编自《中国高速铁路发展历程》

材料三   1994年建成并投入使用的广州—深圳准高速铁路,最初租用瑞典列车,后使用“蓝箭”国产动车组,为我国高速铁路做好技术前期准备。广深铁路一度因资金困难被迫停工,后通过股份制改造,成为第一家在香港上市的铁路运输企业。进入21世纪,通过引进国外技术,形成了“和谐号”动车组系列。我国铁路工业有较强的“造血能力”,没有把自己的企业变成他人的加工厂,自行开发生产的车型一度成为主力。

——摘编自王亦军《中国高速铁路建设回顾与发展思考》

(1)根据材料一,概括工业革命如何推动英国铁路建设的快速发展,并分析铁路建设快速发展对英国的意义。
(2)根据材料二,概括中国高速铁路发展的特点,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其发展原因。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2023·湖南邵阳·二模
名校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79年5月,郭嵩焘从驻英公使任上返国,“乘小轮返湘,湘人见而大哗,谓郭沾染洋人习气,大集明伦堂,声讨致罪,并焚其轮。”慑于湖南民众的保守排外,张之洞曾以“湘省风气未开,易滋事端”为由拒绝湖南士绅内河开行轮船的呈请。 株萍铁路(湖南第一条铁路)1905年竣工。初建之时,“湘赣民风未开,不通外情,迷信风水,于筑路大碍。为求铁路早日建成,凡庐墓不肯迁让者均设法绕行”,至使该路少直多弯。 当时铁路的主要经办者盛宣怀对此大有感慨:“时风气未开,民间惑于地脉风水之说,旁挠者众,经营累月,始有端绪”。

——摘编自余建明《交通方式的演进与近代社会变迁述略》

材料二   2022年12月26日湖南省最后一个地级市———常德市正式开通高铁,是湖南高铁建设史上具有重大意义的一件大事。从2009年12月26日湖南第一条高铁———武广高铁正式运营开始,到湖南“市市通高铁”目标的圆满实现仅仅用了13年,全省形成“4小时经济生活圈”。常益长高铁是我国“八纵八横”高铁网中渝厦通道、呼南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发展、优化湖南西北部交通的重大战略工程,更是进一步深化实施长江经济带发展等国家重大区域战略的具体体现。

——摘编自《常德日报》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湖南交通方式演进的特点及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湖南实现“市市通高铁”的意义。
2023-03-08更新 | 190次组卷 | 5卷引用:自创单元讲练测(选必2)第五单元交通与社会变迁(练)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95年,浙江宁波绅商最先创办了对外海商轮局和永安商轮局,得以航行沿海和内河。此后,福建、广东、广西、上海、山东、天津、吉林、湖北、湖南,以及苏州、杭州、镇江等地商轮公司或轮船局相继开办。据统计,1895~1900年间,各地先后开业的小轮船运输业约100家,加上原来的一些商轮企业,除去中途停业者外,到1900 年继续营业的约有80家,轮船约有440艘,总吨数约10 000吨。如果连同招商局和挂洋旗的华商轮船一并计算,中国所有的轮船航运业估计达480艘,总吨数约7万吨。1901~1911 年,先后创办的大中型轮船企业46个,到宣统三年底能够继续运营的有31个,这是一个跨越性的进步。这11年间新创内河轮船企业合计达405家,资本总额580多万元,轮船630余艘,加。上原有企业的扩充,除去中途停闭者,到宣统三年共有500余家企业,资本约800万元,拥有小轮船900多艘,这样就大致形成了遍及。上海、长江干支流,以及东南沿海和珠江流域的航运网络。

——摘编自刘凝凡《近代中国航运业之演进研究》

材料二   据2004年数据统计,我国现有港口1 460个,国际海运船队为3 700多万载重吨,位列世界第五位。2002 年全国港口集装箱吞吐量达到3 700万标准箱,年增长35%。为适应集装箱快速发展的需要,政府重点加强了沿海主要港口集装箱码头的建设,上海、宁波、深圳等都在兴建大型深水集装箱专用泊位,尤其是加快建设。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洋山深水港区工程和长江深水航道治理工程。2002 年底,我国已与66 个国家签订了政府间海运及河运协定批准设立外商独资船务公司和集装箱运输服务公司及其分支机构120多家,70多家境外航商在我国港口开辟了集装箱国际班轮航线。2004 年1月1日起施行的《港口法》,是我国第一部对港口事业进行全面、系统规范的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海运条例》自实施以来进一步规范了我国国际海上运输活动。我国鼓励国内港口及航运企业发挥自身优势用现代物流改造传统运输业,拓展我国海运业的发展空间。

——摘编自苏新刚《新世纪中国航运业的新发展》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甲午中日战争后中国航运业发展的特点,并分析其发展的原囚。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1世纪初我国航运业发展的主要表现。综合上述材料,简要说明推动21世纪中国航运业发展的策略。
2020高三下·全国·专题练习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唐代交通比秦汉时有进步,且为隋宋所不及。交通干路往还交织,干路之长,至少应在25000 里,以至26000里。唐有驿1639所,驿30里一置。据《元和郡县志》载,上都(长安)与各州之间都有通道,各方路线俱自长安辐射。唐代运河的使用,提高了东南诸郡在全国的地位,在交通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唐朝的域外交通,入四夷之路,最要者七,尤其是安西入西域道、安南通天竺道,以及广州通海夷道,路线最远。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交通史》

材料二     近代以来,火车轮船逐步代替了车马和木帆船。原来因地方荒僻,交通不便而滞留下来的物产能够运出去,变成有价值的商品;大量能够满足人们生活需要的商品也得以运进来,给人们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变化。但轮船进入中国是与近代中国不平等条约的签订、通商口岸的开辟相联系的;铁路的开通是与晚清政府大量举借外债丧失路权相始终的;近代最早的公路又总是在被称为“国中之国”的租界出现的。

——据苏生文《中国早期的交通近代化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代交通发展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晚清交通领域的变化 。
2022-04-02更新 | 83次组卷 | 2卷引用:概括类-2020届高考冲刺历史主观题基本题型与解题方法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铁路发展简况表

时间发展状况说明
1911全国通车里程约9000多千米外国直接修建经营的约占41%;外国通过贷款控制的约占39%;中国国有铁路约20%
1949年底大陆铁路营业里程2.1810万千米机车有4069台,分别出自9个国家的30多家工厂,机车型号多达198
1981大陆铁路营业里程5.0181万千米大陆共修建了38条新干线和67条新支线。其中电气化铁路1033千米;复线率约15%;我国自己生产绝大部分机车,并自主研制了内燃机车和电力机车
2018大陆铁路营业里程13.1万千米复线率和电气化率分别达到53.5%和61.8%(为2015年底数据);高铁营业里程2.9万千米,占世界三分之二;高铁机车及信号设备绝大部分为自主生产,具有世界领先水平

——据王渝生《中国铁路百年史话》、高志华《新中国铁路60年建设的回顾与展望》等辑录而成


(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成立前我国铁路发展的基本特点,并分析形成这些特点的原因。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1981年前和1981年后我国铁路发展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从新中国铁路发展史中可以得出哪些重要认识?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