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现代交通运输的新变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 道试题
1 . 高铁是中国的一张重要名片。截至2020年底,中国高铁运营里程达3.8万千米,稳居世界第一。观察下面《中国高速铁路分布示意图》,中国高铁的主要特征是(     

A.起步晚,发展快B.东西部不均衡C.数量多,跑得快D.技术领先世界
2024-04-27更新 | 69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长沙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2 . 2015年6月签订的伊朗德黑兰至马什哈德铁路的电气化改造协议,85%的造价款由中国提供贷款融资;而据世界银行估计,中国每建设1公里高速铁路,成本为1700万—2100万美元;欧洲则为2500万—3900万美元,美国更高。这说明(     
A.共建“一带一路”成为国际共识B.伊朗通过铁路建设提振经济
C.中国高铁国际化具有相对优势D.铁路建设成本和国力成反比
3 . 如表为2020年中国四大区域高速铁路密度表。据表可知(     
2020年中国四大区域高速铁路密度表
范围高速铁路里程(公里)面积(万平方公里)高速铁路密度(公里/万平方公里)
东北37127947
东部1154392125
中部996610397
西部858968812
A.中国高铁建设落后于时代要求B.中国的路网规模引领全世界
C.高铁建设与各地经济水平相关D.高铁建设推动了城市化进程
4 . 2022年12月9日,首架C919客机正式交付东方航空并进行首飞,“工业皇冠上的明珠”闪耀世界。C919的研制,使上海临港形成了集设计、制造、试飞、配套于一体的产业布局,使我国商用飞机产业的创新链、价值链、产业链得到延伸和拓展,带动了新材料、电子信息等领域技术的集群性突破。据此可知,C919的成功研制(     
A.体现了我国综合国力的增强B.奠定了我国航空工业的领先地位
C.标志着我国工业强国的建成D.推动了我国航空航天时代的到来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改革开放以来交通运输步入了快速发展阶段。中国政府把交通运输放在优先发展的位置,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在放开交通运输市场、建立社会化融资机制方面进行开创性探索,积极扭转交通运输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被动局面。交通发展在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调整产业结构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这些举措旨在说明(     
A.促进城市交通多样化、立体化趋势B.交通网成为国家社会发展的必需
C.有利于不同交通有序竞争D.中国健全了交通的运行机制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如图为1965—1974年美国集装箱船数量变化趋势图。美国集装箱船运输业的发展(     

                                     图2
注:集装箱于1956年发明并使用,1966年开始全球运输,是国际贸易货物多式联运过程中的重要运输方式。
A.促进了运输工具和技术的变革B.提供了人们出行新方式
C.说明政府重视集装箱船运输业D.推动了国际贸易的发展
7 . 火车票记录了铁路事业的发展。以原沈阳至北京的T12次列车为例,1997年车次前没有字头,运行时间要10小时37分;经过几次提速后,“12次”前先后更改为“K““T”字头。2004年京沈间开通以“D”,字头开头的动车组列车,只需要3小时59分。车次字头的变化反映了中国(     
A.交通运输科技水平的提高B.铁路运输服务体系不断升级
C.严密的铁路运输网的形成D.交通建设事业走在世界前列
23-24高三上·重庆云阳·阶段练习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朝建立以后,陆上设置驿道,贯通全国各地,驿道沿途设置驿站,全国共设有1639个,接待过往的使者和官吏。主要的驿道有:从长安经太原,往东至幽州,往西可至回纥道;从长安经洛阳,可接渤海道、幽州、扬州;从长安经兰州,接安西入西域道;从长安经成都,可以到南诏;从长安往南经襄阳、长沙,接广州。水路交通方面,各主要河流都可通航,“故天下货利舟楫居多”。大运河是重要的交通路线德宗时大运河因藩镇叛乱被阻断,东南漕运不通,引起朝野的极度恐慌。贞元二年(786年),江南漕米运到陕州时,德宗高兴地对太子说:“吾父子得生矣。”

——摘编自韩时勉《关于<唐朝国内外的主要交通路线>图》

材料二   1919年,孙中山著成《实业计划》,其中交通建设论述最为详细。他说:“苟无铁路,传运无术,而工商皆废,复何实业可图?故交通为实业之母,铁道又为交通之母。”孙中山设想十年之内,修筑全国铁路二十万里,组成中央、东南、东北、西北、高原五大铁路系统,构成一个四通八达的铁路交通网。同时,把港口建设和铁路建设连在一起,组成以北方、东方、南方三个世界大港为主要布局的水运系统,深浚内陆河流,使水运遍布江河两岸,并使整个水运与铁路系统相配套。

——摘编自张汉静、邢润川《论孙中山交通建设的科学构想》

材料三   新中国成立之初,全国铁路总里程仅2.2万公里;公路里程仅8.1万公里,没有一条高速公路民航航线只有12条。从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前,在政府政策和资金支持下,交通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效。改革开放后,交通运输步入发展快车道。截至2020年末,全国铁路运营里程14.6万公里,高铁运营里程3.8万公里,占世界高铁运营里程的2/3;全国公路总里程519.8万公里,高速公路达到16.1万公里,稳居世界之首;全国定期航班航线总条数超过5千条;全国港口万吨级及以上泊位2592个,位居世界首位。

——摘编自《为发展提供不竭动力我国交通基建取得举世瞩目成就(2021.6.15《光明日报》)

(1)根据材料一、概括唐朝交通的主要特点,并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简析其影响。
(2)根据材料二、概括孙中山交通建设构想的主要内容,并对其进行简要评价。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改革开放以来交通运输迅速发展的原因。
2023-12-20更新 | 135次组卷 | 4卷引用:湖南省多校联考(三湘名校)2024届高三12月月考历史试题变式练习主观题
9 . 从1960年开始,围绕东京城市外围的高速铁路站点不断增多,每年都有几十公顷住宅区被开发出来,由于住宅空间设计与环境比市区更优越,价格更便宜,设施更齐全,这些区域吸引了大量居民迁入,东京城市外围逐渐出现了一些新兴的综合性城市。这一现象说明(     
A.现代交通促进城市化发展B.东京城市的发展潜力削弱
C.大城市社会问题得以解决D.社会资源实现更优化配置
2023·山西晋城·三模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古代南北交通的最早形式是驿道,主要由政府控制和使用。隋朝开通大运河之后,水运分担了驿道大部分运力,成为南北交通的主要方式。对政府来说,潜粮的北运具有重要意义。同时,民间的商人也会经运河在南北方之间贩运。南北方之间的海运早在春秋时期便已出现,但到了元代才真正繁荣起来,成为南北商业贸易的重要途径。海运繁荣之后,部分商业性的河运转为海运。而在运河淤塞或战乱时期,政府也会组织大规模海运以解燃眉之急。

——摘编自王崇焕《中国古代交通》

材料二   1913年,津浦铁路建成通丰。津浦铁路联结陇海、胶济、沪宁等铁路,同时与长江、淮河相连,实现了水陆联运,成为东部地区交通网的骨干。此后,天津、济南等商埠更加繁荣,徐州、蚌埠等新的商业城市也相继兴起。到1937年,济南新办近代企业达数十家。山东省花生、烟草的种植面积大大增加,相当一部分经津浦铁路外运。1920年,北方五省大旱,大量救济物资和难民经津浦铁路运输,大大减少了因灾害导致的死亡人数。与此同时,大量失去土地的农村过剩人口乘坐火车离开故乡,流入城市或移往他处。

——摘编自秦熠《津浦铁路与沿途社会变迁(19081937)》

材料三   新中国成立后,铁路事业的发展摆脱了以往动荡、混乱的局面。作为南北交通大动脉的津浦铁路一直是重点投资对象。1965年,南京长江大桥建成通车,津浦铁路和沪宁铁路完全联结,称京沪铁路。20世纪90年代以来,京沪铁路多次提速。同时,还进行了电气化改造,科技含量明显提高。在“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方针的指导下,中国高铁技术迅速发展。2013年,京沪高铁建成通车,大大减轻了京沪铁路的客运压力。

——摘编自金士宣、徐文述《中国铁路发展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南北交通发展的特点及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津浦铁路对沿途社会经济发展的意义。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南北铁路交通发展的历史经验。
2023-06-13更新 | 187次组卷 | 8卷引用:湖南省多校联考(三湘名校)2024届高三12月月考历史试题变式练习主观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