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历史上的疫病与医学成就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 道试题
1 . 古往今来,中国人在与疫病抗争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作出了独特的贡献。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瘟疫是具有强烈传染性,能引起广泛流行的急性传染病。《诸病源候论·温病诸候》载:“人感乖戾之气而生病,则病气转相染易,乃至灭门。”说明瘟疫传染性极强、病死率极高。从西汉到清末两千多年,中国至少发生过321次大型瘟疫,自古至今中医药一直与瘟疫进行斗争,积累了大量上报、隔离、消毒、预防、中医药辨证和遣方用药的经验,从而保证了中华民族的生息繁衍和健康。

——袁颢宸、刁娟娟《论中医药预防瘟疫》

材料二   1910年冬,满洲里爆发鼠疫,并在短时间里迅速蔓延到了关内。在此紧要关头,刚留学回国不久的伍连德博士,被任命为中国防疫全权总医官。在实地防疫中,他提出要实行疫病报告制度,采取隔离措施。逐户检疫,可疑者送往疑似病院,观察处理;确诊病例送入隔离所。要控制交通。在疫情主要传播途径,铁路、轮船航线“遴选华洋医员设局查验,就车站设立临时医院”,必要时,切断疫区对外交通。要焚烧传染源。“无论贫富商民,凡属疫亡者,其尸体应由清查所照法处理。”由于采取了比较科学的管理和防疫措施,在不到4个月的时间里,中国扑灭了这场震惊中外的流行鼠疫。

——摘编自林宇梅《伍连德科学防疫思想及其实践》

材料三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蔓延以来,中国举国上下开展了一场史无前例的疫情阻击战。疫情蔓延之初,中国迅速向世界卫生组织通报了疫情,在第一时间破译病毒基因序列并向全球公布等一系列强有力的防控举措得到国际社会赞誉。尽管疫情尚未结束,但对此次乃至未来潜在的疫情应对的思考已经在全国乃至世界范围内开始了。我们希望通过对此次疫情的初步思考,总结经验教训,为进一步提升我国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等突发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的整体应急能力乃至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提供参考。

——摘编自丁蕾、蔡伟、丁健青等《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下的思考》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疫病的特点,举例说明古代中医学著作对防疫的贡献。
(2)据材料二,概括伍连德博士为扑灭鼠疫采取的主要防疫措施。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中国应该如何应对未来潜在疫情的蔓延。
2023-04-18更新 | 94次组卷 | 2卷引用:江苏省苏州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 . 疫情防控考验社会治理能力,也对社会发展产生重大影响。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中国古代疫情多发……唐代也不例外。尽管医疗机构很完善、发达,但仍无法有效应对大规模爆发的疫病,其中重要原因是医疗资源的不均与不足。在此情况下,基层民间医疗有所开创和发展。受儒家仁政思想与佛教慈悲为怀思想的影响,唐代开办悲田病坊,救助病残、乞丐及贫民的专门机构,服务对象就是社会底层群体。所属关系有:一是受官府管理,经费也来自官府;二是僧人自行管理,经费来源于寺院。

——摘编自廖靖靖《多姿多彩的大唐风貌》

材料二   19世纪末20世纪初,“卫生”一词在晚清日益流行。由于近代社会的急剧转型,卫生涉及的已经不是个人或地方团体层面,而是同国家、民族联系在了一起。文化市场涌现大量的生理卫生、生殖医学的书籍和刊物,相关的广告与介绍也频繁见诸报端,大多强调泰西的兴盛与其对生理卫生学的重视密切关联,表示译者或作者的目的即在希望种族强盛上。”

——摘编自张仲民《出版与文化政治:晚清的“卫生”书籍研究》

材料三   新中国成立初期百废待举,许多蛰伏的传染性疾病一度肆虐,鼠疫波及全国20多个省区,血吸虫病遍及长江以南所有省份。194910月,中央召开紧急防疫会议,确定了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措施,成立中央防疫委员会,建立快捷的信息沟通体制,开展大规模的爱国卫生运动,1950-1953年连续召开三次全国卫生会议,将卫生工作与群众运动相结合,强调群防群治。通过传媒界的政治动员和教育界、文艺界的防疫宣传,卫生防疫工作上升为全民政治运动,流行的各种疫病很快得到了有效防控。

——摘编自李向东、刘念《新中国成立初期的疫情与疫病防控的政治化》


完成下列任务
(1)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晚清卫生观念传播的积极作用
(2)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成立初期疫病防治的特点及作用
(3)综合上述材料,请你谈谈从唐代到新中国初期疫病防治对我们当前疫情防控的借鉴价值
3 . 在人类历史上,传染病引发的癌疫多次发生,对人类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347—1351年,黑死病传到欧洲并肆虐欧洲全境,欧洲人口下降了25%—50%,多数欧洲人认为,这场瘟疫是上帝对人类原罪的惩罚。为了获得上帝的原谅,成群结队的男男女女,辗转于城镇之间,用鞭子狠狠地相互抽打,以求洗清自己的罪责,这就是鞭笞运动。

——摘编自[美]杰克逊·斯皮瓦格尔《西方文明简史》

材料二殖民者在无意之中把令人厌恶的草种、寄生虫和致命的病菌带入了美洲,当地的土著居民中间出现了一些前所未有的可怕流行病。第一波流行病几乎侵袭了所有的印第安人。在十年左右的时间里,有一半的土著死于这种新的疾病。

——摘编自[美]丹尼斯·舍曼等《世界文明史》

材料三1817年,霍乱病菌随着征服印度的英国军队传到欧洲。其后,通过工业革命中发展起来的公路、轮船与铁路运输,在新工业化社会人口拥挤、环境肮脏的城镇和海港的人群中,霍乱等传染病迅速传播。19世纪下半叶,以提供洁净水和适当污水处理为标志的欧洲城市卫生革命无疑遏止了其蔓延。

——摘编自[英]理查德·埃文斯《竞逐权力(1815—1914))》


(1)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14世纪欧洲人应对黑死病的方法所反映的思想背景。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欧洲殖民者主要靠病菌而不是枪炮征服了美洲”这一观点的合理性,并说明这种征服的长期后果。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工业革命对霍乱传播与防治的影响;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新冠疫情防治的认识。
4 . 2020年初,新冠疫情爆发,并迅速席卷全球。各国为了应对疫情,采取了多种措施,有的国家减税、有的国家派发消费优惠券、有的国家直接发现金。自古以来,人类为了应对瘟疫,积累了许多经验,并形成了值得借鉴的防疫制度。阅读材料:

材料一 明代瘟疫爆发频繁,往往伤亡惨重。为了做好灾前预防,明王朝设有专用救灾的预备仓制度,疫灾发生后,可以起到平抑粮价、稳定市场、减轻灾民负担的作用。对各地出现的疫情,官员必须及时组织人员深入灾区,认真勘察灾情并如实报告。在疫情较轻微的时候,官方只免费向民众施药。在疫情很严重的时候,往往饥荒相伴,官方常常施药和施粥相结合。在疫情最严重的时候,病死者众多,明朝还创建义冢组织助葬,并且疏散大量聚集的工匠、夫役、军队等,降低其密度,减少聚集时间,改善卫生环境,以减少疫情。除此之外,明代在中央设太医院,地方设惠民药局,分工合作,各司所职。政府和医家还重视瘟疫研究,出现了如《痘疹心得》《瘟疫论》等大量瘟疫防治的医书。明代的民间救助在应对瘟疫灾害时,也常表现得较为活跃。除却亲属社会关系之外,非亲属中的同年、同乡、邻里、朋友、同僚、主客等社会关系,以及各种慈善和救济组织在疫灾救助中也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政府对灾后重建也比较重视,采取安抚政策,抚恤灾民,包括量情减轻或减免地方赋税、徭役、军役负担、赎还被卖男女、制止疫区犯罪、移民到疫区、招抚流民复业等等。

——据陈旭《明代瘟疫与明代社会》等整理

材料二 1439—1640年间,英国伦敦是当时欧洲鼠疫疫情最为严重的城市之一。15世纪末期英国的防疫组织很不完备。措施也显得零乱分散,大多数是效仿其它国家的做法,防疫成效不大。16世纪以来,都铎政府的防疫立场开始发生重大变化,采取各种措施,建立相关机构来组织防疫。1578年以前,防疫措施主要由各郡自行制定。为了便于集中管理、统一指挥防疫工作,英国议会通过了《关于被瘟疫感染人群的管理法案》。根据法令,郡治安法官全盘负责所在地区的防疫工作;各教区牧师、济贫理事会同看守人、检查人、监督人等定期(每周)向治安法官递交疫情报告;郡治安法官定期召开会议,讨论疫情和应对措施,并及时将疫情材料 整理后汇报枢密院,以便中央及时掌握国家的疫情动向。在严酷的防疫斗争中,英国的防疫预警机制逐渐形成。英国政府还比较重视解决和瘟疫相关的社会问题,如乞丐流民问题。1572年伊丽莎白女王签署法案,将“普通税”作为济贫基金,对乞丐和流民进行救济,这是英国社会保障制度正式建立的标志。此外,英国政府还颁布了《济贫法》《习艺所法》等一系列法案,使更多的低收入家庭得到最低的社会保障。在英国政府和民众紧密配合之下,17世纪下半期以来英国各地所发生的瘟疫明显减少。

——摘编自陈凯鹏《近代早期英国政府的“防疫”对策》

材料三   在此次新冠疫情中,有些国家急于甩锅,试图把责任推卸给别国,并以此来追责并索赔。


完成下列要求:
(1)根据材料一,概括明代应对疫灾措施的主要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其意义。
(2)根据材料二,指出英国政府防疫对策的演变趋势。综合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的认识。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面对新冠疫情,国际社会正确的做法应该是什么?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