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历史上的疫病与医学成就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 道试题
1 . 【西医东渐与中医的发展】

材料一   中医的学术传承一直恪守着师徒相授的模式,薛福成在欧洲考察西洋医学后,指出“惟中国名医,数世之后往往失其真传。外洋医家得一良法,报明国家,考验确实,给以凭照,即可传授广远。”这一状况在近代医院制度引进之后,才发生巨大变革。在中国传统医学里,诊断、医疗、配药几乎都是由医生一人负责,一医多能。西方医院则有合理的专业化倾向,除了传统的内外科之分,还出现了更多的如产科、神经科等非常细化的专业分工。医院制度的确立还有助于提高医疗器械的利用率,也为医疗科技的进步营造了良好的氛围,新的发现和发明会不断地用于临床,从而改变了中医那种数百年难以更新药物与设备的状况。西医的一整套规范的医护体系和富有人文关怀的医病关系也使中医体系相形见绌,对中医以家庭为空间的诊疗程序和护理手段形成冲击。

——摘编自郝先中《西医东渐与中国近代医疗卫生事业的肇始》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初期,党和政府基于现有的医疗卫生资源,确立了四项卫生工作基本方针,切实保护人民健康,为这一时期医疗卫生工作的推进理清思路,为新中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指明方向。为更好地促进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国家加大了财政投入力度,以有限的经济基础发展医疗事业,逐渐把以区域防疫为重点的医疗卫生工作方向转移到开展全国性医疗卫生工作上来。在第一届全国卫生大会的报告中正式提出新的高等医学教育制度,并要求在各地修建中医学校,培养中医人才,让中医在新中国贫瘠的现实资源条件下发挥重要作用。19514月,中央卫生部正式颁布《关于健全和发展全国基层卫生组织的决定》,其内容明确对增补医疗机构提出相关要求,规定了各地方要有计划地改进和完善基层医疗卫生组织。

——摘编自李想《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医疗卫生事业研究》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医发展的特点。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新中国成立初期推动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举措。
2023-09-09更新 | 83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宜荆荆恩”2024届高三上学期起点考试历史试题
2 . 【中医存废之争】

材料   甲午以降,中国时刻面临被列强瓜分的危机。值此危难之际,部分开明人士提出“医学救国”口号,望以西医“保种强身”救中国于水火,进而围绕中医学是否科学、是否应被加入教育系统、是否应被废止等问题,与中国人士展开了激烈争论。

派系

项目
废医派中医人士

中医是否科学

中医“无明确之实验,无巩固之证据”,“不求实证,而以空想为左右”,“阴阳五行”“十二经脉”等理论“前古荒唐无稽之学。”《东方杂志》主编杜亚泉以科学理论对中医“血气”“阴阳五行”“经脉”等概念加以解释,论证中西医间的共同之处。著名中医恽铁樵认为中西医并未存在明显优劣之分。

中医是否“入系”

“此案(中医课程列入医学规程案)若成,直可谓之无是非、蔑公理,不欲自列于文明之胄,而甘退处僿野矣。”欲办学校,非明定课程不可,且“近来我国中医学校及病院……均已设立,成绩已著”,已具备“入系”条件,

中医是否“废存”

中医“强种优生之道,更无闻焉。是其对民族民生之根本大计,完全不能为行政上之利用。”“旧医一日不除,民众思想一日不变,新医事业一日不向上,卫生行政一日不能进展。”上海医届初秋社指出医学的任务是救死扶伤,“凡可以治疗疾病,减少死亡者,自应精研保留”,认为“废止中医案”为“反动性专制式之怪议案”,是“帝国主义者辟一医药侵略之新途径。”

——摘编自胡振宇《博弈与发展:“废医派”留日医学生与中医近代化研究》

请以“中医存废”为主题,任选角度,自拟标题,运用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更论结合,表述成文。
2023-09-10更新 | 123次组卷 | 2卷引用:湖北省孝感市重点高中教科研协作体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起点考试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路易斯·巴斯德(18221895)是近代法国微生物学的奠基人之一。他20岁获得理学学士学位,25岁获得物理,化学双博士学位。巴斯德通过实验证明了细菌只能来自细菌本身的繁殖,而不会凭空产生。通过实验,他还发现牛奶变酸是那些太小、不用显微镜根本看不见的微小生物体导致的,这些微小的生物后来被称为酵母菌和乳酸菌。这些发现为法国酿酒工业奠定了科学基础,巴斯德研发的“巴氏消毒法”也被沿用至今。1882年,巴斯德转向研究狂犬病问题,几百次实验失败后,终于在1885年取得临床实验的成功。1889年,法国成立巴斯德研究所,并将研发成熟的狂犬疫苗投入使用。为纪念巴斯德对预防狂犬病所作的贡献,巴斯德逝世的日期——928日——被定为“世界狂犬病日”。

——摘编自马任义《是谁,发明了第一支狂犬疫苗?》


(1)根据材料,指出巴斯德对近代医疗卫生事业的贡献。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世纪西方近代医疗卫生事业取得进步的时代背景。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 中国中医学的发展大致经历了先秦、两汉、晋唐、宋元、明清、近现代六个阶段,宋代的发展进步尤为显著。在宋代,学者们冲破经书传统的训话义疏,重视对医药学药物疗效原理的探究,并注重实践。北宋医学家寇宗爽著有《本草衍义》《嘉枯本草》和《本草图经》等药物学著作。北宋唐慎在其成就的基础上整编为《经史证类备急本草》,其载药共1748种,并汇集多位医者的药物资料,医方更加全面、丰富。此外,政府组织出版了一系列医药典籍——《太平圣惠方》100卷、《圣济录》200卷,对诊断、处方、审脉、用药、针灸等方面的理论和实践成果又不断整理,也成为医学界的百科全书。宋慈著有《洗冤集录》,涉及药理学、病理学、尸体解剖学、法医技术等各个方面。这些极大的促进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中医学科学体系的形成。

——摘编自李彦然《论宋代儒学对科学技术的影响》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代中医学的发展进步尤为显著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中医学的发展进步尤为显著的影响。
2023-02-06更新 | 83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六校教育研究会2023届高三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下面两则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明代政府向瘟疫发生地区派遣医官巡视灾情,并由惠民药局免费散发药物。万历九年,交城县“自春徂夏大疫,至有举家毙绝者。知县吴腾龙集医于惠民药局,施药活之”。万历三十九年、四十年疫厉甚行,大人小儿多患,保德州知州胡楠设局延医施人参败毒散及二圣救苦丹,全活者甚众,建药王庙祭祀之。清代没有设立惠民药局,但在瘟疫发生之后,官方也会设立临时性场所遣医施药。这些地方医疗机构各地水平参差不齐,有的地方甚至流于形式,所以灾情来时,发挥不了太大的作用。

——摘编自鲁从阳、毕素华《我国古代的疫病防治》

材料二   1958630日,《人民日报》发表长篇通讯《第一面红旗——记江西余江县根本消灭血吸虫病的经过》。当晚,毛泽东在读罢这则通讯后,心潮起伏,兴奋不已。71日清晨,他激情赋诗:“绿水青山枉自多,华佗无奈小虫何!千村薜荔人遗矢,万户萧疏鬼唱歌。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牛郎欲问瘟神事,一样悲欢逐逝波”。

——摘编自汪建新《诗人毛泽东的战“疫”情志——再读<七律二首.送瘟神>》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清时期疫病防治的主要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中国初期血吸虫病防治取得成功的意义。
2022-09-06更新 | 129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南昌市2023届高三上学期开学摸底考试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医疗福利制度是宋代政府仁政思想的重要体现之一。宋代出现了“医政”概念,通过医政来推行医疗福利,同时它还抑巫扬医、培养人才、加强对医疗人员的管理。宋代的医疗福利对于皇族及官员采取了保健、治疗、用药等方面的制度及措施;对于军人采取了防病、医疗、抚恤等方面的制度及措施;对于平民百姓则采取建立医疗机构和药局机构的制度及措施,同时对于弱势群体采取法律保护。此外,宋代以建立义冢的方式,掩埋无主尸骸,预防疾疫发生,形成了生有所养,病有所医,死有所葬的系统化社会福利体系。

——摘编自杜菁《宋代医疗福利制度研究》


(1)根据材料一,概括宋代医疗福利制度的特点。

材料二新中国成立初,国贫民弱,医疗卫生状况十分恶劣。1949年11月,卫生部成立时专门设置了妇幼卫生局来保护妇女儿童的健康。1950年,《种痘暂行办法》规定:婴儿出生后六个月即应该接种牛痘,并且是免费接种。朝鲜战争爆发后,全国人民掀起了以反对美军细菌战为中心的爱国卫生运动,并于1952年成立了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1953年,毛主席指出:“看不起中医是不对的,把中医说得都好、太好,也是错误的。西医也有唯心论。中西医一定要团结。”同年,卫生部在工作报告中也指出,对于医务人员,要树立起为人民服务的意识。在党的领导下,建国初我国的卫生事业取得了巨大成就。

——摘编自钟冰《建国初期党的领导集体的医疗卫生思想》


(2)根据材料二,指出建国初期我国重视医疗卫生事业的表现。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代和建国初都重视医疗卫生事业的原因。
2022-11-27更新 | 515次组卷 | 6卷引用:历史-高三下学期开学摸底考试卷B(全国乙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元代统治者认识到,为解除平民百姓的疾病之苦,必须从根本上抓起,培养一支医德高尚、艺术高明的医疗队伍。“世祖中统二年夏五月,太医院使王献言:医学久废,后进无所师授。窃恐朝廷一时取人,学非所传,为害甚大。”乃遣副使王安仁授以金牌,往诸路设立医学。生员拟免本身检医差占等役,俟其学有所成,每月试以疑,视其所对优劣,量加劝惩。后又定医学之制,设诸路医学提举纲维之。”元代的地方医学也叫三皇庙学。“三皇庙者,祠伏羲神农皇帝之神。自国都至于郡县,皆立医者之学,我国家之制也”。在医药管理方面,设置了“广惠司”“回回药物院”“御药院”“御药局”等机构,“广惠司”和“回回药物院”都是阿拉伯式的医疗机构。

——摘编自王风雷《元代的医学教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元代医药改革的举措。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元代医药改革的意义。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北宋仁宗时,因京师大疫,仁宗命太医和药,内侍拿出犀角二本,其一为“通天犀”,内侍李舜举请求留下供皇帝御用。仁宗曰:“吾岂贯异物而贱百姓?”竟碎之以和药。又命官办旅客和私家旅馆一律免收10天房费,以收治染疫者,并“令太医择善察脉者,即县官授药,审处其症状予之,无使贫民为庸医所误。”

——摘编自徐仪明《论孟子“仁术”说对北宋儒医文化发展的影响》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初期,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防疫工作。194910月,察哈尔省鼠疫爆发时,毛泽东遂亲自电请斯大林派遣防疫队来华协助防疫。19502月,党和政府发动全国军民联合开展了春季防疫运动,成绩显著。1952年,为反对美国细菌战为目的,全国军民把卫生防疫提高到移风易俗、保卫国家的高度来认识,开展了群众性的爱国卫生运动。在应对严重疫情的过程中,逐步建立了--套卫生防疫机制:成立疾疫防控决策领导机构、建立各级卫生防疫队、实行疫区封锁和国内交通管制等。经丈坚持不懈的努力,各种急慢性传染病、寄生虫病及地方病等发生蔓延的情况逐步降低甚而绝迹,人民的身体健康得到保证,全国城乡人口也逐步上升。

——摘编自李共河《新中国国家卫生防疫机制的建立》(光明日报2020.3.11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北宋仁宗的抗疫措施所体现的治国理念。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新中国初期防疫工作卓有成效的主要原因及意义。
2021-12-28更新 | 240次组卷 | 3卷引用:历史-2022年秋季高三开学摸底考试卷03(江苏专用)-新高考地区专用-2022年秋季高三历史开学摸底考试卷(多卷区)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