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古代的疫病与医学成就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早在西周时期,我国就有隔离病人的防疫措施。《睡虎地秦墓竹简》记载有防治传染病的法律条文。两宋时期,人们已经开始探索出瘟疫流行的原因,注意到自然环境和疫病之间的关系,重视城市卫生建设,建立规范的医疗救助体系,充分发动民间力量防疫。到了明代,种痘预防天花,已受到广泛的注意。后来,人痘接种法传到欧亚各国。1769年,英国医生琴纳在中国人痘接种法的启发下,发明了牛痘免疫法。

——摘编自《中国疫病史鉴》等

材料二 在哥伦布到来后的一两个世纪中,印第安人口减少了95%,主要的杀手是旧大陆来的病菌。霍乱在1817年至1923年出现六次大流行,其中第三次发生于1852至1859年间,包括亚、欧、非、北美多个大洲都未能幸免,此次大流行也是死亡人数最多的一次。第一次世界大战不是导致起源于美国的“西班牙”流感的直接原因,但战时的海路交通和海上贸易可能促进了这种传染病蔓延,所到之处带来了快速死亡。

1892年,控制霍乱的国际卫生公约产生。1907年,国际公共卫生办公室成立。1948年,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成立。2003年,中美SARS疫苗研发与生物治疗研讨会在北京召开。

——杰里.本特利《新全球史》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防治传染病措施的主要特点,并分析其意义。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5世纪末以来瘟疫发生与防控的特点,分析其原因。
2023-10-19更新 | 136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焦作市博爱县第一中学2024届高三10月月考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医疗福利制度是宋代政府仁政思想的重要体现之一。宋代出现了“医政”概念,通过医政来推行医疗福利,同时它还抑巫扬医、培养人才、加强对医疗人员的管理。宋代的医疗福利对于皇族及官员采取了保健、治疗、用药等方面的制度及措施;对于军人采取了防病、医疗、抚恤等方面的制度及措施;对于平民百姓则采取建立医疗机构和药局机构的制度及措施,同时对于弱势群体采取法律保护。此外,宋代以建立义冢的方式,掩埋无主尸骸,预防疾疫发生,形成了生有所养,病有所医,死有所葬的系统化社会福利体系。

——摘编自杜菁《宋代医疗福利制度研究》


(1)根据材料一,概括宋代医疗福利制度的特点。

材料二新中国成立初,国贫民弱,医疗卫生状况十分恶劣。1949年11月,卫生部成立时专门设置了妇幼卫生局来保护妇女儿童的健康。1950年,《种痘暂行办法》规定:婴儿出生后六个月即应该接种牛痘,并且是免费接种。朝鲜战争爆发后,全国人民掀起了以反对美军细菌战为中心的爱国卫生运动,并于1952年成立了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1953年,毛主席指出:“看不起中医是不对的,把中医说得都好、太好,也是错误的。西医也有唯心论。中西医一定要团结。”同年,卫生部在工作报告中也指出,对于医务人员,要树立起为人民服务的意识。在党的领导下,建国初我国的卫生事业取得了巨大成就。

——摘编自钟冰《建国初期党的领导集体的医疗卫生思想》


(2)根据材料二,指出建国初期我国重视医疗卫生事业的表现。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代和建国初都重视医疗卫生事业的原因。
2022-11-27更新 | 515次组卷 | 6卷引用:河南省巩义市第二高级中学2024届高三11月月考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古代先民为抵御疫情,留下了丰富的经验。《周易·既济》就指出:“君子以思患而豫防之”。秦律中明确规定了严格的传染病疑似患者的报告制度,如果一旦发现了疑似疫病患者,就要及时报告并采取隔离措施。《礼记·内则》:“疾病,外内皆帚。”将打扫卫生和病联系起来,可见已明确认识到环境卫生对身体健康的密切关联。东汉末年瘟疫盛行,张仲景愤力写成《伤寒杂病论》,奠定了“辨证施治”的基础;其中的经方清肺排毒汤对这次新冠肺炎的有良好的医疗效果。葛洪用青蒿治疗疟疾的发现和医学先辈用人痘接种法预防天花的发明,是我国传统医学对人类抗疫事业的两大杰出贡献。

——摘编自王星光《中国古代的疫病探求与防治应对》

材料二   19世纪后半叶,英国在城市化迅猛发展的进程中,一系列公共卫生问题日益显现,公众对城市公共卫生问题的关注度逐渐增加,推动了政府干预公共卫生。英国在流行病肆虐的恐慌中,开始出现政府干预控制疫情的迹象。《1848年公众健康法》是英国第一次从国家层面干预公共卫生,提出建立卫生管理机构的必要性。英国从1841年就开始免费实施疫苗接种,政府直接参与推广。1865年,英国开始着手组建以实验室研究为主的研究体系,这种科学的预防与控制疾病,推动了英国的公共卫生朝着科学化和现代化的方向发展。

——摘编自赵玉兰、吴俊《英国公共卫生运动的领导者:约翰·西蒙》

材料三   新中国成立以后的20多年里,通过政府的统一规划、组织和大力投入,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形成了包括医疗、预防、保健、康复、教学、科研等在内的比较完整的、布局合理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政府通过计划手段进行管理,确保医疗卫生事业的资金投入。全国绝大部分人口在发生疾病风险时都可以得到不同程度的费用保障。全国绝大多数居民都能够得到最低限度的医疗卫生服务,确保了医疗卫生服务在全国范围的公平供给。

——摘编自牟海林《中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公平取向及其实现》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防治疫病的主要措施,并分析其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近代英国公共卫生事业发展的背景。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历史上疫病防治对现代疫情防控的启示。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整个明代,从1368—1644年,总计约277年间,共计发生了75场较大范围瘟疫。瘟疫发生之后,明王朝作为社会的管理者,自然承担起了应对瘟疫,赈济民众的重任,以维护社会的稳定。对于各地出现的包括疫情在内的灾情,明朝中央政府要求各地方官员必须迅速上报,以便上级部门采取及时的对策。对于报灾不实的官员,常常加以处罚:免除疫区正官进京朝觐,以保证救灾的领导力量和地方政府职能的正常运作,同时派员赈济,督促地方官员,协调救灾工作:明王朝设有专用的救灾仓储制度,为包括疫灾在内的灾害提供固定的物资保证:太医院、医学与惠民药局,是明朝医疗体系中最重要的部分,明政府注重对医疗机构的创制和整顿:在疫灾出现时,明朝皇帝常常下令中央和地方官员要“修省”,甚至皇帝下“罪己诏”,举行祈祷和祭祀活动。

——摘编自陈旭《明代瘟疫与明代社会》

材料二   1518年,英国政府通过了防疫法令:要求伦敦患病住户必须在家里的窗户上放置几束麦秆40天作为明显标志,家人上街时必须手持白色木棒来标明身份。与此同时(1518年),王室效仿意大利城市做法,专门出资在英国医科大学特设公共卫生事务咨询中心来加强公共卫生方面的咨询服务。1570年,开始在剑桥和施鲁斯伯里地区推行家庭强制隔离措施;建造疫病收容所对特殊人员进行专门隔离;同时委派专门人员监督这些家庭等;1583年,伦敦市政当局规定对瘟疫患者隔离1个月;严禁举行公共葬礼;要定期清扫街道;将流浪人员及时驱逐出城等。和其他国家相比,英国的防疫对策还有一个重要特点,那就是它比较重视解决和瘟疫相关的社会问题(如乞丐流民问题),从而使防疫体制显得相对完备,这也是近代英国之所以能成为欧洲防疫最得力的国家的重要原因。

——摘编自王俊周《近代早期英国政府的“防疫”对策》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朝救灾体制的主要措施,并分析形成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早期英国防疫措施的特点。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