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现代医疗卫生体系与社会生活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0 道试题
1 . 如表反映了近代中国(     
时间事件
1902年建立天津卫生总局,是近代中国最早的卫生行政机构。
1905年清政府实施新政,在中央建立巡警部,其下设有卫生科。
1908年清政府在各省分立巡警道,其管理范围包括地方卫生、防疫及医院。
辛亥革命后南京临时政府设置了内务部卫生局,之后的北京政府建立了内务部卫生司。
1915年北京建立了中国第一家传染病医院。
1919年在北京成立中央防疫处,该机构已能自制牛痘苗,供各地种痘之需。
A.社会医疗保障体系的完善B.疫病问题得到了彻底解决
C.更加关注弱势群体的权益D.医疗卫生制度化发展道路
2 . 1952年底,《人民日报》专门报道了南京市开展爱国卫生运动的经验:“人们把太平天国时代遗留下来的垃圾山清除了,把长达三十里的秦淮河也打捞干净,并且完成了换水工程”;“‘人人爱清洁,家家讲卫生已成为社会风气”。这说明当时新中国(     
A.重视利用社会动员能力B.卫生防疫体系全面建立
C.民主政治建设扎实推进D.社会主义改造成效显著
3 . 8月24日,日本政府无视国际社会的强烈质疑和反对,单方面强行启动福岛核事故污染水排海。同日,中国知名画师乌合麒麟发布名为《与人类同归于尽吗混蛋》的新图,引发关注。这幅作品描绘了跪在近海洋面上的一头巨兽,画面下方以日文和英文标注着“2023年8月24日,罪兽开始了对全世界的报复”。

   

提取漫画中的相关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解读。(要求:明确列出所提取的信息,史论结合,条理清晰)
4 . 近年来,国家加强对抑郁症、焦虑症等常见精神障碍和心理行为问题的干预,加大对重点人群心理问题早期发现和及时干预力度,采取有效方式预防精神患疾。加强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报告登记和救助管理。全面推进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提高突发事件心理危机的干预能力和水平,促使早日康复。这表明(     
A.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促进了人民健康状况的改善
B.中国逐渐建立起基本医疗卫生体系和中国特色的医疗保障体系
C.中国政府贯彻1949年成立的世界卫生组织的宗旨
D.国家推动精神卫生事业建设强化全民的卫生意识
5 . 古代发生疫病时,政府会采取一些积极有效的救灾措施,要求地方官吏及时如实上报灾情,对上报灾情的时间和内容有详细的规定。1911年,清政府在沈阳召开中国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国际会议——万国鼠疫研究会,确定了许多国际通行的防疫准则。与古代相比,清末防疫的不同在于(     
A.救灾措施有效B.政府高度重视C.吸收国际经验D.制度保障抗疫
6 . 如图是《大瘟疫与人类之战》一书的“目录”摘编。据此可推,该书的主旨是(     

A.疫病给人类带来巨大灾难B.科学进步终结了疫病传播
C.传染病的流行难以控制D.疫病防治有赖人类理性
7 . 1918年2月至1920年4月,席卷全球的大流感感染了全球约5亿人,期间美国死于流感的人数约为67.5万人。关于疫情起源美国媒体众说纷纭。这表明当时(     
起源原因
西班牙流感”说最先关注且忠实报道流感,成为当时大流感最“通用”的名称
“俄国流感”说认为流感的发源地是俄国,特别是俄国和土耳其斯坦之间的边境地区。许多记录在案的流感病例或多或少都来源于该地
“德国流感”说
这场大流感不仅源出德国,甚至很可能是德国人为制造并由德军特工传播的
“中国流感”说大流感以及所有其他存在于宇宙中的大瘟疫都是在亚洲产生的,它们如同插翅一般,随着20万中国劳工扩散向西方
A.第一次世界大战阻碍了医学正确认知B.美国媒体掩盖疫情真相
C.国家应建立有效的公共卫生管理制度D.意识形态左右舆论报道
2023-08-25更新 | 162次组卷 | 3卷引用:云南省昆明市云南师大附中2024届高三上学期适应性月考(二)文综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秦汉时期已经出现了对患有传染性疾病的病人进行集中隔离治疗的机构。汉平帝曾下诏:“民疾疫者,舍空邸第,为置医药。”晋朝已经形成了制度化的防疫措施,《晋书》载:“朝臣家有时疾,染易三人以上者,身虽无病,百日不得入宫。”宋代初年大疫,宋太宗将《太平圣惠方》发布各地,并由太医署安排良医在首都救治病人,还注意对染疫死者的尸体进行妥善处理。明清政府应对时疫的措施主要有放粮发衣、减免税赋、遣医送药、组织救治等;清代宫廷中还设“避痘所”隔离感染天花者,规定在隔离九日后亲人才可探视。

——摘编自郑洪《中国历史上的防疫斗争》等

材料二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新成立的公共卫生局就设立了防疫班,负责传染病的防治工作。此外,还发起全民运动防治各类疫情。据有关资料记载,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不到三年的时间,我国就基本完成了传染病防控体系的布局,并把消灭传染病当成重大战役。中国共产党和政府带领群众开展了轰轰烈烈的消灭传染病运动。20世纪50年代到60年代初,我国进行了3次强制性全民种痘和2次接种行动,共发放了18亿剂牛痘疫苗。

——摘编自赵晓林《“抗疫”,中国从未输过——我国防治瘟疫历史及文化回顾》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我国古代防疫制度产生的背景并概括其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20世纪五六十年代我国开展防疫工作的意义。
2023-08-17更新 | 47次组卷 | 1卷引用:试题调研·2023年高考历史第9辑-押学科热点题创新命题热点考前38天第13题医疗与公共卫生
9 . 下面为1940—1945年四川与全国市县级卫生机构数及两者的比率情况表。据此可知,这一时期四川公共卫生事业的发展(       
年份四川全国四川市县卫生机构数与全国市县卫生机构总数的比率
市县卫生机构数(个)比上年增长比率市县卫生机构总数(个)比上年增长比率
1940386266.1%
19415750.0%74018.2%7.7%
19428040.4%7947.3%10.1%
194310025.0%96621.7%10.4%
194411919.0%10438.0%11.4%
194513110.1%1013-2.9%12.9%
A.已经能满足社会和民众需要B.整体水平领先其他地区
C.主要得益于战略地位的提升D.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快速发展
2023-08-17更新 | 36次组卷 | 1卷引用:试题调研·2023年高考历史第9辑-押学科热点题创新命题热点考前38天第13题医疗与公共卫生
10 . 鸦片战争后:外国教会、租界等在华势力开展的医疗卫生活动,引起了国人见贤思齐的仿效舆论,清廷开始移植西方卫生职能,着手施行卫生新政,如1905年设立巡警部卫生科、1908年设立外城官医院等。清政府采取该措施主要是由于(       
A.致力于推动卫生事业发展B.西医比中医治疗效果更好
C.民间有识之士的极力推动D.舆论压力和现实国情影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