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现代医疗卫生体系与社会生活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 道试题
1 . 1965年底,我国共有各级各类卫生防疫站2499个,与1952年相比,医疗机构增加了16倍,农村合作医疗覆盖率达到90%。1978年,全国医疗卫生机构发展到169732个,专业医院9293个,卫生技术人员2463931人。这些成就(     
A.推动了新型医疗合作制度的发展B.彰显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C.体现出医疗卫生技术的发展迅速D.满足广大农民群众的医疗需求
2 . 随着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生活中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应通过何种途径加强自我保健,这在事实上放弃了“只有求助于医生或医疗机构才能得到健康”的传统认识。这表明,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     
A.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B.反映了医疗技术的革命
C.改善了人们的健康状况D.削弱了医生的社会地位
3 . 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斗争中,在党的领导下,我国的非凡组织动员能力、统筹协调能力、贯彻执行能力让疫情在中国最快得到控制,使得中国经济快速复苏。其背后的政治原因主要有(     
①我国有社会主义各项制度的制度自信
②我国有坚持改革开放的道路自信
③中国有着强有力的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
④有党的领导的最大优势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4 . 新中国成立后,为治理危害人民健康的血吸虫病,各地乡村开展了填壕平沟的活动,以此消灭血吸虫寄生宿主钉螺。与此同时,群众就地取材,开新沟填旧沟,挖掘了大量新的沟渠。这些举措体现了(     
A.疾病防控与经济建设相结合
B.公共卫生事业取得突出成就
C.群众彻底摆脱血吸虫病困扰
D.维护健康是政府的核心工作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疟疾是一个全球广泛关注且亟待解决的公共卫生问题。自古以来,中国持续关注疟疾防治,取得了辉煌成就。

战国至西汉

《黄帝内经》是我国劳动人民长期与疾病斗争的经验总结,其中专篇论述疟疾的病因、症状和疗法。

魏晋南北朝

葛洪《肘后备急方》记载了“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的民间抗疟验方。

1693年康熙皇帝患疟疾,服用法国传教士洪若翰等进献的美洲金鸡纳霜,迅速痊愈。

近代

奎宁、氯喹等抗疟西药小规模引入中国。受国外技术垄断、国内医药工业落后等因素影响,导致其价格昂贵。

新中国初期

1967年以来,在党和国家的关心支持下,卫生、高校院所、医药化工等部门进行科研大协作。经过艰苦攻关,青蒿素等抗疟药物的成果得以问世。

改革开放以来

青蒿素类复方药由世界卫生组织向全球推广。屠呦呦获得 2015年度诺贝尔奖。2021年中国获得世卫组织无疟疾认证。

——摘编整理自余凤高《致命的亲吻:疟疾的历史》等

从材料中提取两条或两条以上信息,围绕“中国抗疟历程”自拟论题,并结合中国历史的相关史实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阐述充分,论据准确,逻辑清晰。)
6 . 20世纪60年代,我国农村掀起了“两管、五改”工作,“两管”就是管水、管粪,“五改”就是改良饮水、厕所、畜圈、炉灶、环境。这项工作()
A.解决了农村公共卫生问题B.顺应了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需要
C.利于强化农民的卫生意识D.体现了乡村成为医疗工作的重点
7 . 从19世纪60年代起数年内西式医院遍布中国各地,“凡是有传教士的足迹,就有西式诊所和医院”。据此可知,西式医院的发展
A.促进了中国社会的进步B.得益于传教士的推动
C.受到了开明人士的支持D.源于西医自身的优势
8 . 2020年春,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打乱了人们的生活节奏,中国众多小区实行封闭管理,测体温﹑戴口罩等成为人们自觉抗击疫情,加强自我防护的重要措施。这一现象主要反映了我国
A.人民健康意识提高B.医疗管理水平不断提高
C.文明生活方式形成D.公共卫生观念得到深化
9 . 1951年,我国建立城镇职工医保医疗体系。截至2017年,我国基本医保参保人数超过13.5亿,参保率稳定在95%以上。2020年,新冠疫情对我国公共卫生体系提出巨大挑战,在中共的领导下,我国经受住了考验。这说明我国
①医疗卫生体系的逐步完善②国家治理效能的显著提高
③医疗技术水平的提升④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有效实施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世纪以前,英国乡村地区一直没有专业的机构提供医疗服务,民众的医疗问题一直未得到解决.19世纪,新兴的全科医生群体在英国出现,他们也关注到了乡村地区缺医少药的现状。19世纪60年代,英国乡村医院兴起。乡村医院一般位于某个小镇或大村庄中,处于附近几个村舍的中心地带,以扩大辐射面积、方便周围民众就诊。从人员配备来看,乡村医院除主治医生外,通常配有1名护士,若干名女佣,她们通常来自周边农村,经培训上岗,工资较为低廉。乡村医院配有专门组织机构对财务收支、日常事务、病人准入进行管理和监督。在这些乡村医院中,有的向受感染劳工打开了大门,有的为因生产事故受伤的工人提供紧急医疗救助,还有的则是为了应付火车开通后频发的交通事故。随着20世纪中期国民卫生服务体系的建立,英国乡村医院也逐渐淡出历史舞台。

——摘编自傅益东《论19世纪英国乡村医院的兴起》

材料二   1952年,卫生部规定自然村设卫生室,配有不脱离生产的卫生员,这实际上是乡村医生的雏形。1968年,《文汇报》首次提到“不拿工资……亦工亦农……”的“赤脚医生”这一名词,该称号经《人民日报》转载,迅速传遍全国。1981年,国务院规定,“凡经考核合格.相当于中专水平的赤脚医生,发给乡村医生证书。”1985年,国家决定将“赤脚医生”改为“乡村医生”。1998年,我国通过了《执业医师法》,其中明确了乡村医生的性质和职责,并规定符合条件的乡村医生要按照执业医师法进行管理。从1980-2007年,我国乡村医生年平均增长1.39%。自诞生以来,乡村医生的职能始终没有改变。据统计,我国农村53.5%的患者在村级卫生机构就医看病。……乡村医生运用中草药以及针灸等手段治疗疾病,深受农民欢迎。同时,许多国家也将中国乡村医生模式作为发展本国卫生体系的样板。

——摘编自任苒《中国乡村医生的发展与作用》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9世纪英国乡村医院兴起的原因,并分析乡村医院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乡村医生发展的特点及作用。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