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现代医疗卫生体系与社会生活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2 道试题

1 . 下图是新中国出版的宣传画。这幅宣传画主要反映了赤脚医生(     

A.将工作重心放在农村B.弥补我国医疗能力不足
C.建立了医疗卫生体系D.解决了农村的医疗难题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英国学校医疗服务体系的建立缘于20世纪初英国学校儿童严峻的健康状况。英国教育部主持制定的1907年《教育(行政供给)法》,是英国建立学校医疗服务体系的第一部全国性法令。按照教育部规定,每个地方教育当局的学校医疗服务人员至少包括1名学校医疗官和1名助理医疗官。1908年,英国教育部要求各地设立校园医院以确保对患病儿童进行更为科学的检查和治疗。1910年英国部分地区的校园医院可提供包括视力缺陷检查、外部视力疾病、体癣等皮肤病变、口腔疾病及对寄生虫的控制等治疗服务。英国学校医疗服务体系对英国学校儿童健康状况的改善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为英国现代福利国家的形成奠定了坚实基础。

——王萍《英国学校医疗服务体系的历史考察(1907-1938)》

材料二   20世纪初,日益严重的童工健康问题和婴幼儿高死亡率问题引起了美国政府和社会民众的普遍关注。1912年美国成立联邦儿童局,1921年颁布了《母婴法案》,授权联邦政府进行监督,并向各州提供配套经费,支持相关机构宣传母婴健康知识,并在此后建立了3000所健康保育中心。1935年颁布的《社会保障法》设立未成年儿童援助计划,在法案实施的四年里,儿童福利项目的联邦拨款增长了73%。二战后的数十年里,涌出了大量有关儿童及母亲营养不良的研究报告,儿童健康问题开始受到高度关注,这一时期美国陆续颁布了多项政策来促进儿童健康。这些政策增加了儿童接受所需医疗服务的机会,也减轻了其家庭的财务负担和经济压力。

——陈静《美国儿童医疗保障政策研究》

(1)根据材料一,概括20世纪英国学校医疗服务体系建设的措施,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体系建立的重要意义。
(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美儿童医疗体系建设的共同特点。
3 . 下图所示为我国某套邮票的票面图案《采药》,其描绘了两名女性乡村医生,背着药筐,拿着锄头,正在崇山峻岭间采草药的场面。该画面信息可印证当时(     

A.国家重视农村卫生状况改善
B.民众缺医少药问题愈发突出
C.农民投身经济建设热情高涨
D.中医药文化得到了有效传承
2024·江苏南通·一模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与宋元时期政府在疾病救助上相对积极的政策相比,人口更多、瘟疫更为频繁的明清时期变得日渐消极了。瘟疫的救疗在技术上要比饥寒的赈济复杂得多,在当时的社会医疗条件下,官方实际上难以全面担负起复杂的疫病防治责任。与之相反,日渐兴起的民间社会力量,特别是其中的乡贤,开展了形式多样的疫病救疗活动,对维护瘟疫中民众的生命财产安全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清代江南平均每年有2.44县次发生瘟疫,但在《清实录》中却鲜有反映。疫情无法“上达天听”,匿灾不报、粉饰太平是一种普遍的现象。

——摘编自余新忠《明清以来的疫病应对与历史省思》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70年来,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医疗卫生事业,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构建我国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建立了覆盖城市(省、市、县)、农村(县、乡、村)的医疗预防保健三级网,使全体人民享有基本医疗保健成为可能。我国实行计划免疫制度,使疫苗可预防的传染病降低,艾滋病、结核病、血吸虫病、乙肝等重大疾病得到了控制,职业病和地方病的防治工作也取得了可喜的成效。

——摘编自2019年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主任马晓伟报告

(1)据材料一,概括明清时期政府在疾病救助上日渐消极的原因。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现代中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意义。
2023-10-28更新 | 354次组卷 | 2卷引用:江苏省南通市如皋市2024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世纪中期至19世纪中期,慈善药房的兴起,为英国城市下层民众提供了一种重要的医疗保健服务。药房和志愿医院一样,主要通过捐赠获得资助,并将救济对象与捐赠者的推荐信相挂钩。药房的日常管理及设施、人员配备相对单一,使得其运营成本相对较低。慈善药房通常采用合股公司式的运作方式,其捐赠者不仅被赋予推荐病人的权力,还被赋予选举管理者的投票权。药房则主要提供门诊护理、医疗咨询及家庭探访服务,极大地弥补了医院的不足,使得它们能够照顾范围更广的病人。

——摘编自元鹏成《论近代英国惩善药房的兴起》

材料二   井冈山时期医院经费主要是通过打土豪、从国民党军队中缴获和向老百姓募捐筹集的方式解决的;中央苏区时期成立互济会(类似于今天的合作医疗),互济会成员看病不要钱,区、乡工作人员药费也能报销,红军家属和贫苦民众凭乡村苏维埃政府证明给予免费治疗。医治小病、购买膏药等也不要钱,并将人民的医药问题在《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劳动法》中明确规定:对一切雇佣劳动者“实行免费的医药帮助……不论是普通病还是因工致病、遇险受伤、职业病等,都不需要支付医药费,其家属也同样享受免费的医药帮助”。中央苏区各县、区、乡普遍建立药业合作社来保障药品的市场流通。私人捐助药品也成为当时药品大的来源途径之一。

——摘编自曾红、李瑞《论中央苏区时期医药卫生体系》


(1)根据材料一,概括18世纪中期至19世纪中期英国慈善药房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央苏区发展医药卫生保障事业的意义。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8世纪中期至19世纪中期英国慈善药房和中央苏区发展医药卫生保障事业的相似之处。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唐朝,开始出现了一系列关于污水排放和垃圾处理的法律。《唐律疏议》中记载:“其穿垣出秽污者,杖六十;出水者,勿论。主司不禁,与同罪。疏议曰:具有穿穴垣墙,以出秽污于街巷,杖六十。直出水者,无罪,主司不禁,与同罪。谓‘侵巷街’以下,主司合并禁约,不禁者与犯人同坐。”换而言之,如果随意倾泻污水或者乱扔垃圾,被武侯、不良人发现,需要面临被杖击六十的处罚。唐朝这些严苛的法律为后来的宋朝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摘编自牛素娴《两宋都城的用水及水源卫生》

材料二   按照布罗代尔的研究,在前近代时期,欧洲城市,公共卫生情况大同小异,人们一般通过排放污水管道处理污水(主要是雨水),通过清洁工处理固体垃圾。直到18世纪,巴黎、伦敦的河畔依然成为人们自由大小便的场所;城内街道无清扫街道章程,是以各街道泥淖拉杂,堆积甚多;饮水也成问题,因为居民什么东西都往河里扔。糟糕的卫生状况导致疾病尤其是传染病极易流行。19世纪前后,欧洲城市近代公共卫生事业空前发展起来。伦敦、巴黎等城市大型排污系统的建设、自来水的使用、室内抽水马桶的使用、对食品卫生的管理,使城市公共卫生得到很大改善。19世纪中叶细菌学和寄生虫学的建立,使人们开始对传染病进行积极预防。公共卫生法规的制定,使得这些城市率先实现公共卫生事业近代化。

——据何小莲《论中国公共卫生事业近代化之滥觞》整理、改编

材料三   中国常驻联合国副代表表示:海洋是全人类的共同财产,日本政府不顾国际社会质疑和反对,单方面强行启动核污染水排海,这一举动无视公共利益,公然向全世界转嫁核污染风险,极其自私自利,极其不负责任。长期以来,围绕福岛核污染水排海对海洋环境、食品安全和人类健康的影响一直存在严重关切,日方做法的正当性、合法性、安全性也一直受到广泛质疑。中方强烈敦促日方正视有关国家表达的合理关切,立即停止核污染水排海。

——摘编自“新华网”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唐代城市污水治理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世纪欧洲公共卫生情况的变化和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就中国对日本核污水排海的态度,谈谈你的认识。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73年,美国卫生财政预算占整个预算的第一位,1975年卫生费用占国民生产总值的8.6%。1973—1977年,美国医疗费用年均增长10.2%,而其他消费指数仅上升7.7%。1980年,美国通过《医疗保险修正案》,规定凡住院者每天需自负180美元,60天后自负额减少到45美元。20世纪80年代,里根总统在位期间继续奉行医疗保障“不作为”政策,认为更多的医疗健康费用投入并不一定会给民众带来更好的卫生健康服务。截至1988年年底,美国还有3530万人没有参加任何形式的医疗保险,占美国总人口的14.6%左右。

——摘编自高连克《美国医疗保障制度的变迁及启示》

材料二   中国城市经济改革发端于企业经营自主权的扩大。原来由企业包揽的各种福利制度,如今成为企业改革和发展的重负与羁绊。在医疗保障方面,国家财政和企业负担职工医疗费用的比重过高,阻滞了国家经济和企业的发展,政府不得不减少支出规模。那些国有、集体企业之外的人员无法按照就业、福利、保障三位一体的模式享受到职工医疗保障制度。1985年4月,国务院批转卫生部《关于卫生工作改革若干政策问题的报告》,提出:关于发展全民所有制卫生机构的方针问题;关于扩大全民所有制卫生机构的自主权问题;积极发展集体卫生机构;支持个体开业行医;关于在职人员应聘和业余服务问题;改革收费制度。

——摘编自宋学勤《辉煌40年—中国改革开放成就丛书》

(1)根据材料一、二,归纳20世纪80年代中美医疗卫生制度改革的相同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美国相比,20世纪80年代中国医疗卫生制度改革的显著特征并说明其意义。
2023-12-26更新 | 64次组卷 | 2卷引用:黑龙江省绥化市哈尔滨师范大学青冈实验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4月月考历史试题
8 . 1915年,西伯利亚爆发大规模斑疹伤寒(一种急性传染病),后波及俄罗斯和波兰等国。1942年,美国罗斯福总统创建了一个特别机构——美国斑疹伤寒委员会,以便在任何斑疹伤寒可能影响美国军队行动的地方与斑疹伤寒作斗争。据材料可推知(     
A.斑疹伤寒引发全球疫病流行B.美国总统试图扩大自己权力
C.斑疹伤寒影响战争发展进程D.美国政府重视疾控防疫工作
9 . 20世纪50年代后期,在防治血吸虫病工作中,中央要求贫下中农要“既诉阶级压迫的苦,也亦血吸虫病的苦”,从而使其具备“火热的阶级感情”“坚定的革命意志”和“顽强的战斗精神”。“自觉起来与血吸虫病作斗争”。这说明当时的防疫工作(     
A.主要由农村自主负责实施B.注重激发农民医疗改革热情
C.强调公共卫生意识的培养D.发挥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
2023-12-09更新 | 431次组卷 | 2卷引用:【消灭易错】《中国现代史》选择题50题专练-备战2024年高考历史考试易错题(新高考专用)
10 .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出版的小学教科书具体规定了儿童洗手的教学步骤,便于记忆的“吃饭前,洗洗手”,“吃饭后,漱漱口”等类似语句在课本中随处可见。该教科书的出版旨在(     
A.促进民主思想传播B.培育公共卫生观念
C.保障儿童基本权益D.提升公民科学水平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