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现代医疗卫生体系与社会生活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3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历史宣传画作为一种特殊的艺术形式,发挥着“时代镜像”的重要功能。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任选其中一幅或从整体上解读历史信息,自拟题目写一则历史短文。(要求:表述成文,叙述完整;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2023-01-29更新 | 268次组卷 | 5卷引用:江苏省南京市六校联合体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2 . “9·11事件”后,美国专家认为:公共卫生安全是和国防安全、金融安全、信息安全一样重要的国家安全。即使生物恐怖主义袭击事件暂时没有出现,建立公共卫生应急系统也可防治疾病,应对其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这主要说明(     
A.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是国家安全需要B.建立公共安全卫生体系可预防疾病
C.投资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是双赢战略D.美国的公共卫生体系建设领先世界
2023-01-14更新 | 341次组卷 | 4卷引用:安徽省池州市贵池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3 . 1960年,卫生部在《关于全国西医学习中医经验交流座谈会情况的报告》中指出,“不少疑难病症如晚期血吸虫病、流行性乙型脑炎、聋哑、再生障碍性贫血等,经过中西医结合治疗,也有显著的效果,其中有一些的治疗效果已高于国际先进水平”。这给我们的直接启示是(     
A.坚持国家建构疾病防治体系B.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
C.不同科技文化交流取长补短D.西医学习中医才能发展
2022-11-29更新 | 811次组卷 | 18卷引用:第15课 现代医疗卫生体系与社会生活 课堂例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解读史料,获得历史认识,探寻史料表象背后的意蕴,是历史学的魅力所在。下表描述了近代中国公共卫生观念的发展演变状况。

史料出处
我国人谓疫有神,故设法以驱之。西人谓疫有虫,故设法以防之。神不可见,而虫可见。微生物乃天地间一大种类,终日与人争战,虫败则人生,虫胜则人死《忘山庐日记》
(孙宝碹于19世纪末著)
广州每值夏秋之际,奇疴暴疫,传染为灾。此非尽天气之时行,亦地方不洁所致。……当道者为之提倡,申卫生之要旨……务将各街堆积一律清除《盛世危言后编》
(郑观应)
宣统年间的一份防疫小册子更明确指出:公众预防法,无非隔离、消毒、清洁、检疫四端《传染病四要抉微》
1988年《陈修园医书七十二种》)
夫欲保国,必先强种,而强种之术,舍人人自解卫生,自能卫生,其道无由。吾国自医学失传,卫生一事,阙而不讲,此国民体格所以日趋于弱也《最近卫生学》
20世纪初上海广智书局)
根据材料,围绕近代中国公共卫生观念的发展演变提出一个论题,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首先,在时间上江南的瘟疫频数在有清一代呈不断增多之态势,在空间上,在人口密集、地处交通要冲的地区,瘟疫较多,而地势偏远、人口稀少的小县则相对较少发生瘟疫。其次,清代江南的急性传染病尽管数量繁多,但霍乱、伤寒和痢疾等传染病的重要性明显超过其他地区。特别在4月至7月这四个月,发生疫病要占到瘟疫总数的 78%以上,加之对外交往的增多,生态环境的变化,伴随新的疫病尤其多发。但是随着清代医药和社会救疗事业的进步,江南瘟疫的频数虽然不断增加,但由此造成的社会破坏力呈下降之势。

材料二 有清一代对瘟疫的认识出现了重大的变化,比如人们开始认为疫气是不正之气混入病气、尸气以及其他秽浊之气而形成的,这无疑促进了传统医学的发展,同时也使对瘟疫病原的认识更加接近现代认识。其次,由于水质状况的恶化,改善水源公共卫生的意识也随之加强,诸多疫病开始加入卫生方面的考虑。在人工免疫方面,国人不仅发明并推广了人痘施种术,甚至比欧洲还顺利的推广和普及。在医疗救助方面,由传统社会救济慈善机构逐步向普遍地以诊治疫病为主要目的的方向发展,这为近代医院的推广和发展准备了必要的基础。

--上述材料均摘编自余新忠《清代江南的瘟疫与社会》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影响清代江南瘟疫爆发的因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代江南瘟疫爆发产生的影响。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世纪后期起,欧洲城市公共卫生事业空前发展起来。伦敦、巴黎等城市大型排污系统的建设,自来水的使用、室内抽水马桶的使用、对食品卫生的管理,使城市公共卫生得到很大改善;1848年英国国会通过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现代公共卫生法,该法明确规定政府必须设立国家和地方卫生委员会,为英国的卫生改良运动奠定了改善城市卫生和市民健康状况,控制结核病、伤寒、霍乱等传染病的基础。当时的英国社会和卫生改良运动的内容包括反对消费烈性酒,降低婴儿死亡率,进行监狱和精神病院改革,建立妇幼保健院、公立医院和药房等。19世纪中叶细菌学和寄生虫学的建立,使人们开始注重对传染病的积极预防及公共卫生法规的制定。欧洲一些城市率先实现公共卫生事业近代化。

材料二 新中国的公共卫生事业奠基于20世纪四五十年代。1949年10月,成立中央防疫委员会并颁布多项除疫法规条例,以及开展以预防为主的大规模爱国卫生运动;1949年11月,设立专管卫生防疫工作的公共卫生局。国家注意统筹城市乡村公共卫生协调发展,1950年第一届全国卫生会议提出了县设卫生院、区设卫生所、行政村设卫生委员、自然村设卫生员的任务。这些基层机构的卫生医务人员相互配合,通过发动群众开展公共卫生活动,成功执行公共卫生计划。新中国成立初期,西医人才少,又多集中在城市,数量在西医十倍以上的中医大夫们活跃于乡村与城市中,为了更好地服务人民群众,中西医结合成为新中国卫生医疗系统组织的指导方针之一。通过努力,我国逐步组建了卫生防疫、地方病控制、妇幼保健等比较完整的公共卫生机构体系。新中国在公共卫生事业上的成绩和经验被世界卫生组织称为“以最少投入获得了最大健康获益”的“中国模式”,并在世界其他国家宣传和推广。

——摘编自胡克夫《试论新中国社会主义卫生事业和防疫体系的创立与发展》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与欧洲公共卫生事业发展的相似之处,并简析中国与欧洲重视公共卫生事业的意义。
(2)根据材料,概括与英国等西方国家相比,新中国公共卫生事业发展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公共卫生事业形成“中国模式”的优势。
2022-10-15更新 | 185次组卷 | 16卷引用:河北省2024届高三下学期高考冲刺模拟试卷(一)历史试题
7 . 自古以来,国家治理都是人们乐于探讨的话题。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都铎王朝时期(14851603年)英国的物价急剧上升,大量穷人、乞丐和流浪者因饥饿而死,社会秩序动荡混乱。面对这一危局,当时的英国政府针对物价出台了一系列干预和遏制政策,而立法作为一种重要的价格管制工具得到了充分运用,尤其是王室敕令这一法律形式更是扮演了引人注目的角色。据统计,当时共有30项敕令针对食物、肉类、糖类、啤酒花、酒类(合法国酒)弓箭盔甲6类商品的价格制定了官方最高限价。鉴于伦敦作为全国政治和经济中心的重要地位,都铎政府对伦敦市的价格管制高度关注。为保障物价管控效果,都铎政府严惩违抗限价命令的地方官员。这些举措为都铎王朝时期社会经济的顺利发展营造了较为有利的环境。

——摘编自柴彬《英国近代早期的物价问题与国家管制》

材料二   19世纪后半叶,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在工业化和城市化迅猛发展的进程中,一系列公共卫生问题日益显现。公众对城市公共卫生问题的关注度逐渐增加,加之霍乱等瘟疫的频繁爆发,推动了政府干预公共卫生。19世纪30年代,英国在流行病肆虐的恐慌中,开始出现政府干预控制疫情的迹象。《1848年公众健康法》是英国第一次从国家层面干预公共卫生,明确国家和政府在维护公共健康中的职责与作用,提出建立卫生管理机构的必要性。英国从1841年就开始免费实施疫苗接种,政府直接参与推广。这属于英国首次开展的持续性公共卫生活动。为了规范防疫制度,1867年英国制定新的《防疫法》。1865年,英国开始着手组建以实验室研究为主的研究体系,该研究着眼于疾病病因理论和化学原理。这种科学的预防与控制疾病,推动了英国的公共卫生朝着科学化和现代化的方向发展。

——摘编自赵玉兰、吴俊《英国公共卫生运动的领导者:约翰·西蒙》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都铎王朝时期的英国政府对物价进行国家管制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近代英国公共卫生事业发展的原因及意义。
2022-09-23更新 | 175次组卷 | 3卷引用:信息必刷卷01 - 2024年高考历史考前信息必刷卷(黑龙江、吉林专用)
8 . 1958年2月中央提出“鼓足干劲……苦战三年,加速消灭血吸虫病”,各地结合兴修水利和农业生产高潮,发动了声势浩大的血吸虫病防治运动。至1958年11月,流行近百年的血吸虫病,已在半数以上的流行区基本消灭。据此可知,此时医疗卫生工作
A.适应了国民经济恢复需要B.注重与群众运动相结合
C.解决了血吸虫病治疗问题D.超越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2022-05-24更新 | 1021次组卷 | 18卷引用:第15课 现代医疗卫生体系与社会生活
9 . 计划经济时期,我国建立了以城镇公费、劳保医疗和农村合作医疗为主体的医疗保障制度。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逐步建立了基本医保制度和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实现了医疗保障的全民覆盖。我国大力推进医疗保障体系建设的根本出发点是
A.满足经济体制改革需要B.与世界各国医保体系接轨
C.让人民的生活幸福美满D.提高我国的医疗保障水平
2022-05-23更新 | 1062次组卷 | 16卷引用:第15课 现代医疗卫生体系与社会生活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新中国成立时,医疗资源贫乏,主要集中在城市和沿海地区。194911月,卫生部设立了专管卫生防疫工作的公共卫生局,统一负责全国传染病、交通检疫、环境、食品、学校与劳动卫生和卫生监督等工作。1952年,中国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成立,掀起了以除害灭病为中心的爱国卫生运动,血吸虫病、黑热病、鼠疫、麻风病等得到有效治理。之后,逐步组建了包括卫生防疫、地方病控制、妇幼保健等公共卫生机构体系。60年代中期,城市形成了市、区两级医院和街道门诊(所)三级医疗服务体系,农村形成了县医院、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三级医疗预防保健网,均集预防、医疗、保健于一体。1978年,全国医疗卫生机构发展到169732个,专业医院9293个,卫生技术人员2463931人,中医院与中医院校广泛建立。

——摘编自李玉荣《中共第一代领导集体与中国卫生事业》

材料二   1911年国民健康保险法》规定工人参保由工人、雇主和政府共同出资,参保工人可免费接受全科医生诊疗。二战期间,战时医疗服务体系提供的免费诊疗范围扩展适用于遭空袭的伤员、服务业人员、生产军需产品的工人、特定的慢性疾病患者,最终适用于战时所有行业的工人和其他需接受医院治疗的人。《1946年国民医疗服务法》强调卫生大臣有责任促进建立全面的医疗服务,据此建立了国民医疗服务体系,形成了大区医院管理委员会负责医疗机构管理,地方卫生当局负责地方公共卫生服务管理,地方执行委员会负责全科医生服务管理。

——摘编自李鸻《英国国民医疗服务体系行政治理研究》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括新中国与英国医疗卫生发展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英国二战后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历史原因。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中国医疗卫生成就的意义。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