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现代医疗卫生体系与社会生活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6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世纪的英国新兴工业化城市的出现,吸引了大量的人口向城市转移。当时英国城市的特点是:遍布天空的烟尘,随处可见的垃圾,污水随意排放,卫生状况极差。19世纪初期城市工人的平均寿命仅为40岁,诸如伤寒、天花、肺结核和白喉等传染,并每年要夺走20000的生命。印度发生的疫情传入英国,引发了英国1831年的霍乱,疫病共肆虐了437个城市。卫生改革家艾德文·查德威克等指出当时瘟疫造成大量人口死亡,归因为城镇人口的急速增长和肮脏的公共卫生状况。英国政府开始采纳其观点,开始了公共卫生立法和改革活动。

——摘编自陈超《工业化时期英国城市的公共卫生问题》等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初期,公共卫生体系十分薄弱。从1953年起,在国家的统一领导和部署下,通过行政、立法等手段,到21世纪初形成了中央、省、地市和县四级疾病预防控制体系。中国卫生工作采用了以预防为主的低投入高产出的公共卫生和食物,面向最广大的人民群众提供了最基本的公共卫生保障,这种“中国模式”取得了巨大成果。通过60年的不懈努力,中国传染病大规模的爆发、流行减少。进入21世纪,我国新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取得重要成就,已经基本形成了医疗保障体系的全覆盖。

——摘编自李立明《新中国公共卫生60年的思考》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世纪英国公共卫生立法的背景。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新中国公共卫生建设的特点,并说明其意义。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2 . 1902年,中国部分地区遭遇了瘟疫,《大公报》给予极大关注,在社会各界人士投递的稿件中出现了“微生物”等词,还有一则来函写道:“凡有害于民者,莫不出示以严禁之,卫生有术,故能疠疫潜销焉。”这表明
A.大众传媒从根本上改变了人们日常生活方式
B.近代科学的卫生观念在防治疫病中得到传播
C.细胞学说开始成为探究生命科学的理论基础
D.瘟疫彻底改变了人们观察世界的角度和方法
2020-10-05更新 | 2968次组卷 | 32卷引用:专题12人类的医疗与公共卫生-备战2023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考点微专题(新高考地区专用)
3 . 2017年,中国已建成全球最大的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直报系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平均报告时间从原来的5天缩短到4小时内,并具备了在72小时内检测300余种病原体的能力。这体现的是(     )
A.先进科技助推公共卫生事业发展B.国家十分重视公共卫生预报系统
C.我国公共卫生应急系统世界领先D.公共卫生事件推动相关系统发展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4 . 建国初期,一位老大爷谈到种痘运动说:“现在的国家真好,共产党毛主席处处关心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没听说哪个地方闹天花,也看不见有麻子的孩子啦。我家的四个孩子,要是在过去请‘花先生’栽‘花',顶少也得一石来粮。”这则材料作为例证,可用来说明(     
A.社会主义改造成效显著B.新中国获得民众政治认同
C.民主政治建设扎实推进D.卫生防疫体系的全面建立
2020-07-12更新 | 5679次组卷 | 90卷引用:2022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练测-第六单元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5 . 1910~1911年间,当鼠疫波及华北之时,颇有影响的《大公报》刊载了天津官院的来稿,详细介绍了鼠疫的危害、病因、症状以及预防鼠疫的方法;还开设专栏介绍防疫知识。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报刊宣传
A.加速了清朝防疫体系的建立B.开启了对疫情的专业研究
C.推动了公共卫生意识的增强D.控制了疫情的暴发和扩散
2020-07-11更新 | 4203次组卷 | 52卷引用:专题12人类的医疗与公共卫生-备战2023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考点微专题(新高考地区专用)
6 . 2009年的甲型H1N1流感是自2007年以来,世界卫生组织宣布的四起“国际公共卫生突发事件”之一。它首先在北美爆发,随后迅速蔓延。2010年8月,据世界卫生组织数据,全球有214个国家和地区报告了甲型流感确诊病例,出现至少18449个死亡病例。可见,全球化时代,面对重大传染性疾病
A.任何国家都不能够独自应对这些挑战B.人类往往束手无策,放任其自生自灭
C.发展中国家应承担疾病发源地的责任D.各国应该退回到之前自我封闭的状态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