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现代医疗卫生体系与社会生活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6 道试题
1 . 20世纪60年代,我国已经把城镇工作人员纳入公费医疗系统;改革开放后,建立了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和城乡医疗救助制度,使全民病有所医。我国医疗保障体系的不断完善(     
①得益于社会主义建设成就的物质支持             
②体现了党对人民生命健康的高度重视
③缓解了老少边穷地区医疗资源的匮乏             
④对保障健康提升生活质量有重要意义
A.①②B.②③C.①②③D.①②④
2023-06-06更新 | 285次组卷 | 4卷引用:专题突破卷31医疗与公共卫生-2024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考点通关卷(新高考通用)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鸦片战争后,外国教会、租界等在华势力开展的医疗卫生活动,引起了国人见贤思齐的仿效舆论,在舆论压力和疫病流行的情况下,清廷开始着手施行卫生新政。1902年,给事中吴鸿甲奏请设立医局,得到光绪帝的准允。1905年清政府设立巡警部卫生科,1908年设立了外城官医院,开创了官办平民医院的先河。清廷虽然移植了西方卫生职能,但许多举措仍然体现着施舍性质的社会救济的特点,并且没有相应的法律制度来规范这种行为。

——摘编自修固慧《仿效与超越:中国近代卫生事业演进历程分析》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迅速做出决策,采取各种措施增进人民的健康。从1953年开始,全国省、地区、县各级卫生防疫站逐步建立。稍后,铁路系统、厂矿企业也建立了卫生防疫站。1955年,国务院发布的《传染病管理办法》是卫生防疫工作的第一个法定性文件,从而使防疫工作有法可依。1958年,国家发动全民除“四害”运动,进一步整治了环境卫生,以预防疫病传播。

——摘编自《新中国七十多年来的医疗卫生事业是如何发展的?》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晚清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晚清相比新中国医疗卫生事业的进步之处,并分析其原因。
2023-06-04更新 | 236次组卷 | 9卷引用:专题突破卷31医疗与公共卫生-2024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考点通关卷(新高考通用)
3 . 2008年5月12日,四川省汶川县发生8级特大地震,面对灾情如表信息说明我国(     
中央财政拨付抗震救灾医疗救治和卫生防疫专项资金10.02亿元,调拨血液、消杀药品、水质检测设备等各种抗疫物资
国务院抗震救灾总指挥部统一部署,发挥军地协商优势,建立了会商、信息通报、措施联动等运行机制
四川省政府提出了科学规范抗震救灾卫生防疫工作的十项措施
灾后19个对口支援省市,带着700多亿元援建资金,到汶川开展灾后重建
①以服务人民为宗旨完善政府的社会治理②已建立起了最完备的卫生防疫工作机制
③实现灾后规代医疗保障体系上的全覆盖④形成抗震救灾精神丰富中国精神的内涵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023-05-28更新 | 288次组卷 | 4卷引用:专题突破卷31医疗与公共卫生-2024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考点通关卷(新高考通用)
2023·江苏·模拟预测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4 . 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脊髓灰质炎是当时威胁全球的疾病之一。1956年1月,苏联派斯莫罗廷采夫、楚马科夫等人前往美国与索尔克和萨宾等几位美国科学家进行交流。同年6月,萨宾在美国国务院授权下,前往苏联一起研究活病毒疫苗。几年后,苏联研究获得成功,并推动了美国大规模的临床试验。今天口服脊髓灰质炎疫苗症努力在全球根除这种疾病。由此可见(     
A.疫情推动意识形态改变B.公共卫生政治化促进医学发展
C.防疫需要加强全球合作D.政治格局的变动影响防疫成效
2023-05-06更新 | 430次组卷 | 6卷引用:选必2第6讲医疗与公共卫生(课件帮)-超燃历史一轮课件帮好题帮(新教材)
5 . 抗日战争时期的陕甘宁边区缺医少药,边区政府号召“中医科学化,西医大众化”,成立防疫总委员会,成立中西医药研究会,组建八路军卫生材料厂,组织中西医疗队下乡诊治活动。“我军使用的中药制剂,自制的竟占了全部用药的三分之一”。这说明(     
A.国家重视农村医疗卫生工作B.陕甘宁边区的疫情日益严重
C.边区加强公共医疗卫生建设D.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逐步扩大
2023-05-05更新 | 713次组卷 | 7卷引用:专题突破卷31医疗与公共卫生-2024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考点通关卷(新高考通用)
6 . 古人主要采取中医、拜神、逃离等方式来应对瘟疫,直到1934年,政府开展的“新生活运动”才让“清洁、卫生、人畜分离、粪便入厕”等观念深入到乡村。这说明(     
A.古人没有科学的防疫观念B.政府是防治疫情的主要力量
C.卫生措施防治瘟疫最有效D.防疫离不开科学观念的普及
2023-05-05更新 | 76次组卷 | 16卷引用:医疗与公共卫生-选必2-2023届高三一轮课时练习卷
7 . 材料分析题。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疫灾是人类灾害链网中的顶级灾害,给人们带来的巨大痛苦。中国古代先民对疫病防治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伤寒杂病论》《温疫论》等中国古代疫病防治的集大成之作对于古人战胜疫病起到了积极的技术支撑。统治阶级对疫病会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皇帝们一方面下诏罪己,另一方面采取措施:汉元帝“……募徙贫民,县次给食。宋徽宗设置安济坊(也就是中国古代的医院),宜以病人轻重而异室处之。统治者重视疫情信息的上报与处理,还采取保护水源,改善城市卫生的必要措施从根本上加强对疫灾的治理,甚至于官员的政绩考核奖惩都与疫病防治挂钩。……明代建立起较为完善的医疗制度……有清一代在明代疫病治理方略的基础上,又有改进。

——摘编自《中国古代防疫措施探析》《中国古代防疫思想变迁》等

材料二19世纪后半叶,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在工业化和城市化迅猛发展的进程中,一系列公共卫生问题日益显现。公众对城市公共卫生问题的关注度逐渐增加,加之霍乱等瘟疫的频繁爆发,推动了政府干预公共卫生。19世纪30年代,英国在流行病肆虐的恐慌中,开始出现政府干预控制疫情的迹象。《1848年公众健康法》是英国第一次从国家层面干预公共卫生,明确国家和政府在维护公共健康中的职责与作用,提出建立卫生管理机构的必要性。英国从1841年就开始免费实施疫苗接种,政府直接参与推广。这属于英国首次开展的持续性公共卫生活动。为了规范防疫制度,1867年英国制定新的《防疫法》。1865年,英国开始着手组建以实验室研究为主的研究体系,该研究着眼于疾病病因理论和化学原理。这种科学的预防与控制疾病,推动了英国的公共卫生朝着科学化和现代化的方向发展。

——摘编自赵玉兰、吴俊《英国公共卫生运动的领导者:约翰·西蒙》

材料三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开展了大规模的城市公共卫生治理工作。在工作大规模展开后,各大城市都组织了大规模的卫生防疫宣传,重点是宣传党和政府对各族人民健康的关怀和新中国卫生工作的宗旨。在此基础上,全国各大城市进行了很多环境卫生工程建设的工作。同时,清除城市垃圾,消灭病媒昆虫,改善环境卫生。新中国成立初期,在预防肠胃系统传染病的饮水卫生、城市饮食卫生管理等方面,全国各地也都做了不少工作。1951年9月7日,时任中央人民政府卫生部副部长的贺诚在给党中央的报告中称:经过21个月的艰苦工作,全国范围内历史上的疫区、少数民族地区、国防前线、政治中心、交通要道及经济命脉等,各种疫病发病人数均大大减少。

——摘编自李洪河《建国初期的城市公共卫生治理述论》


(1)依据材料,概括古代政府防治疫情的主要举措。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近代英国公共卫生事业发展的原因及意义。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新中国城市公共卫生治理工作的意义。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19世纪,接种疫苗、隔离受传染的病人、保护供水、掌握有关抗菌剂的知识……这一切使西北欧的死亡率,从1800年至少每千人的30%降低到1914年每千人的15%左右。欧洲的人口从1750年的14000万急剧地上升到1800年的18800万、1850年的26600万。这表明,西北欧死亡率降低和欧洲人口的增长(     
A.受益于医学知识普及和发展B.科学理论的重大突破
C.资产阶级统治地位的巩固D.工业革命向全球扩展
2023-03-16更新 | 212次组卷 | 32卷引用:高频考点专项练习考点29医疗与公共卫生B卷-选必2-新高考历史高频考点专项练习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真题 名校
9 . 尽管全球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推广疟疾消灭计划,但它依然在制造令人难以想象的苦难。1967年,为治疗疟疾,中国启动专项计划。经过艰苦努力,终于取得了“一种挽救全球数百万生命的医学进步,特别是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这种“医学进步”是指创制出(     
A.人痘接种法B.青霉素C.牛痘接种法D.青蒿素
2023-01-10更新 | 2913次组卷 | 19卷引用:考点巩固卷31医疗与公共卫生-2024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考点通关卷(新高考通用)
10 . 1777年1月,华盛顿给战地医生写信:“由于天花的广泛传播,而在我军中又无法防止,我已决定在部队中进行预防接种。因为如果天花继续传播,疾病将比敌人的刺刀更令人恐怖。如果接种能立即开始并获得成功,我们的军队将能免于这种灾难性的威胁。”材料反映了天花疫病流行(     
A.为打败英军提供了时机B.影响了美国独立战争的进程
C.促使美国现代医疗体系建立D.表明接种牛痘战胜了疫病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