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浙江省2024届高三下学期模拟冲刺历史试题
浙江 高三 模拟预测 2024-05-15 93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世界史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中国近现代史 、文化交流与传播、中国古代史 、经济与社会生活、经济史(旧)、史学热点、文化史(旧)

一、单选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真题 名校
1. 下图是美国1821—1920年新增欧洲移民示意图。下面不属于这一期间移民因素的是( )
A.英国与美国的历史渊源B.法西斯大规模迫害犹太人
C.躲避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火D.第二次工业革命促进人口迁徙
2019-01-30更新 | 1698次组卷 | 33卷引用:2015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文综历史(浙江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名校
2. 垄断组织的产生推动资本主义加强殖民扩张,出现了瓜分世界的狂潮。一方面加剧了欧洲列强之间的矛盾,另一方面把更多的亚、非及拉美国家纳入资本主义体系。这样一来,世界就联结成一个在经济上密切联系的整体。材料侧重表达工业革命(     
A.推动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最终形成
B.促使生产组织与管理方式发生大变革
C.造成资本主义社会阶级结构重大变化
D.使世界各国的生产力实现极大的发展
2023-11-08更新 | 931次组卷 | 15卷引用:浙江省杭州市2024届高三一模(暨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3. 杜佑《通典》卷三十三《职官》云:“汉制,(郡守)岁尽,遣上计掾、史各一人,条上郡内众事,谓之计偕簿。”职官主要负责(     
A.官吏选拔B.官吏考核C.民族事务D.户籍管理
2023-05-19更新 | 260次组卷 | 5卷引用:浙江省绍兴市上虞区2023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名校
4. 1964年1月27日,中、法两国政府发表联合公报:“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法兰西共和国政府一致决定建立外交关系。两国政府为此商定在三个月内任命大使。”短短两句话带来的影响深刻而持久,被西方舆论形象地称之为“一次外交核爆”。此次“核爆”(     
A.实现中国同西方大国关系的突破B.扭转了中国被全世界孤立的状态
C.结束百余年来旧中国的屈辱外交D.体现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
2023-11-08更新 | 656次组卷 | 18卷引用:浙江省杭州市2024届高三一模(暨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5. 近代漫画家马星驰于1914年12月28日发表漫画《急起直追》(图),画面以一艘出洋远航的帆船为主体,船上满载货物。据此分析,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实业救国热潮兴起B.西方列强侵略有所放松
C.国内环境较为稳定D.欧洲各国亟需大量物资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6. 下图是古城乌鲁克的库辛石板,主要内容是苏美尔人的一段财物记录。下列关于库辛石板的表述正确的是(     

A.苏美尔人运用图画文字记录重要事件
B.该文字是迄今所知世界上最早的文字
C.主要反映古代尼罗河流域的文明情况
D.财物记录的计数方式有可能是20进制
2023-11-08更新 | 362次组卷 | 7卷引用:浙江省杭州市2024届高三一模(暨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7. 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源远流长。目前,中国已发现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有1万多处。下列项中对应正确的是(     
A.姜寨聚落遗址——父系氏族公社出现
B.陶寺遗址——阶级分化已比较明显
C.大汶口文化——以稻为主要栽培作物
D.良渚文化——典型器物是彩绘陶器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真题 名校
8. 历史上的技术变革层出不穷,人类社会生活也因此变得越来越丰富多彩。下列项中,关于技术进步与人类社会生活变化的对应关系,最为密切的是(     
A.铁犁耕作技术——从迁徙过渡到定居
B.钢筋混凝土技术——创造了城市新的夜生活方式
C.杂交育种新技术——一年四季都能买到生鲜食品
D.移动通信技术——与外界沟通更加便捷
2023-07-10更新 | 2647次组卷 | 17卷引用:浙江省2023年6月普通高校招生选考科目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9. “这一货币制度具有所谓‘自由铸造’‘自由兑换’‘黄金自由输出输入’三个特征,每个国家规定以黄金为货币金属,确定本位币(金铸币)货币单位名称与含金量,公民可持一定量黄金请求铸造或由国家银行换得金币。”这一货币制度(     
A.以美元为中心B.以英镑为中心C.以欧元为中心D.以法郎为中心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真题 名校
10. 尽管全球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推广疟疾消灭计划,但它依然在制造令人难以想象的苦难。1967年,为治疗疟疾,中国启动专项计划。经过艰苦努力,终于取得了“一种挽救全球数百万生命的医学进步,特别是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这种“医学进步”是指创制出(     
A.人痘接种法B.青霉素C.牛痘接种法D.青蒿素
2023-01-10更新 | 2864次组卷 | 19卷引用:三年(2021-2023)高考历史真题分项汇编——专题10近现代中国的思想、文化、教育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11. 分封制实质上是一种比较原始的部落殖民政策,即用本部落联盟的贵族去统治被征服的其他民族。西周建立后,便开始大规模地实行分封制,征服和开发边远地区,传播周人文化。据此推知,西周推行分封制的目的是(   
A.传播殷商文化B.拓展统治疆域
C.炫耀国家实力D.建立中央集权
2023-11-09更新 | 98次组卷 | 4卷引用:河北省邢台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名校
12. “东北一词,最早出自《周礼》“东北曰幽州,其镇山曰医巫闾”。下列朝代与东北地区设置的管辖机构或官职对应正确的是(     
A.汉朝——安东都护府B.唐朝——护乌桓校尉
C.元朝——北庭都元帅府D.明朝——奴儿干都司
2022-11-18更新 | 451次组卷 | 6卷引用:浙江省台州市2023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名校
13. 1949年11月,北京市第二届各界人民代表会议选举市长、副市长及市人民政府委员,代表们反应热烈,时任北京大学校务委员会主席的汤用彤认为,“人民自己选举自己的市长,是中国几千年来所没有的事”。由此可见,当时(     
A.和平建国方案得到各界拥护B.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的发展
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初步建立D.民众对新政权的认同感强
2023-08-28更新 | 1041次组卷 | 16卷引用:2023年浙江省高考历史猜题卷(五)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14.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衰弱的西欧各国无法抵挡苏联,只有美国援助西欧,才能牵制住苏联。1948年4月美国通过《1948年对外援助法》,“马歇尔计划”算是有了正式的法律地位。美国出台“马歇尔计划”(     
A.缘于西欧加入社会主义阵营的局面B.对所有欧洲国家展开经济类援助
C.直接针对苏联为首的华沙条约组织D.目的是遏制苏联不断西扩的势力
2023-11-08更新 | 287次组卷 | 7卷引用:浙江省杭州市2024届高三一模(暨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15. 1945年某国际组织成立后将宗旨定为:提高成员国人民的营养水平和生活标准,改善所有食品和农业产品的生产和分配,改进农村人口生活条件,由此对世界经济的增长和保证人类免于饥饿作出贡献。据此判断,该国际组织是(     
A.B.
C.D.
2023-02-07更新 | 248次组卷 | 4卷引用:浙江省温州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B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16. 有学者分析,宋高宗时期,外贸船舶出海时必须出示由当地市舶司开具的公凭(出海许可证),并进行“抽解”(收缴部分货物充税款)。南宋初年,岁入不过一千万缗,市舶收入即达一百五十万缗。据此可知(     
A.商业税成为南宋主要财政收入B.南宋海外贸易繁荣
C.海上丝绸之路在宋代开始形成D.传统重农抑商政策在南宋瓦解
2023-08-29更新 | 239次组卷 | 7卷引用:2023年浙江卷高考历史押题卷(七)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名校
17. 张帆在《中国古代经济简史》论述到:两税按户等征钱,按田亩征米粟,租庸调和其他杂税一概并入两税,即所谓“租庸杂徭悉省”,改变了“旬输月送无休息”的情况。据此可知,两税法的作用不包括(     
A.减轻了政府的人身控制B.减轻了农民的负担
C.简化了税收名目D.增加了政府财政收入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名校
18. 从远古时代到如今万物互联网时代,人类自诞生之日起,每一个影响到世界的颠覆性变革,其背后的核心驱动力都是科技大爆发。下列科技成果按先后次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出现世界上第一条商业化运营的磁悬浮列车专线 
②世界上第一条横跨大西洋连接欧美两洲的海底电缆铺设成功 
③世界上第一台彩色电视机的诞生 
④世界上首次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
A.①②③④B.④③②①C.②③④①D.③④②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19. 20世纪70年代以来,跨国公司的国际兼并和收购活动在欧美国家十分活跃,进入90年代以来,其兼并和收购活动遍及世界每个角落,不仅数量增多而且范围也空前之大。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新科技革命的发展B.世界政治多极化的发展
C.世界贸易组织诞生D.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瓦解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20. 《赫梯法典》关于“马”有如下的规定:第六十一条:假如任何人获得良种的马而消除它的烙印,它的主人发现了它。则消除烙印的人应交付七匹马……同时用自己的房屋担保。第六十四条:假如人盗窃拉车的马,则其案件也如此。这段材料可以说明(     
①赫梯人广泛使用马和马拉战车
②马对游牧民族的迁徙极其重要
③赫梯人正处于跨入文明时代的前夜
④《赫梯法典》是日耳曼法的前身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21. 有人说科举制是中国古代的第五大发明,下列可作为研究科举制第一手史料(原始史料)的是(     
A.B.
C.D.
2023-11-08更新 | 51次组卷 | 4卷引用:重庆市名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合考试历史试题

二、材料分析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名校
2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时西域诸蕃多至张掖交市,裴矩掌其事。四年,帝将巡河右,先令矩赴敦煌,矩知帝勤远略,遣使说高昌王及伊吾吐屯设,啖以厚利,导使入朝。明年西巡,次燕支山(张掖附近),高昌王、伊吾设及西蕃胡二十七国,谒于道左,伊吾设献西城数千里之地,六年,置伊吾郡,使薛世雄城之。

——摘编自岑仲勉《隋唐史》

材料二   一部从中世纪迈向近代的世界历史,也是近代民族国家建立的历史。宗教改革摧毁了罗马教皇的一统权威,王权被看作为国家的标志与象征,独立的主权国家开始成为社会的基本单元,西欧一些民族追求使用自己的民族语言,在文化层面上取得了民族的共同认同,启蒙思想家从自然法和社会契约理论入手,认为祖国是所有公民为着共同利益组成的结合体,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资产阶级日渐羽翼丰满,要用新的政治原则和政治观念来构建新的民族国家。

——摘编自李宏图《论近代西欧民族主义和民族国家》

材料三   党的民族政策的基本内容包括“民族平等、民族团结、民族区域自治和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四个方面,在长期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百年历程中,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党的民族政策的根本原则、基本手段、基本政策和根本立场“没有变”的执政底线,但是又深诸“与时俱进”的重要性,不断完善民族政策,为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注入动力源泉。

——摘编自高向东、高鹏飞《变与不变:中国共产党民族政策的百年演进与规律探赜》

(1)根据材料一、概括隋朝经营西域的手段,结合所学分析其历史意义,并指出中国古代民族关系的主流。
(2)根据材料二、概括推动近代西方民族国家形成的因素,并从民族和民主角度分析16到19世纪西欧国家的发展趋势。
(3)写出我国第一个省级自治区的名称。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经济因素,并概述十八大以来民族政策“与时俱进”的表现。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真题
2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895年,严复发表《原强》一文,以达尔文、斯宾塞的学说阐述国家盛衰治乱之理。文中以“群”对应英语中的society,并首揭“群学”一语。此后,康有为、梁启超等人逐渐萌生“以群为体,以变为用”的维新思想,较为全面地阐述了群与学、群与强、群与治、群与变、群与会的关系,认为“合群”是传播新知、开启民智、实现自强的有效手段。作为联结同志,开通风气的一种有效方式,组织学会自然是“合群”的题中之意。 因此,学会便作为康、梁等人“合群立国”的主要举措之一,应运而生。

——摘编自方平《晚清上海的公共领域(1895—1911)》

材料二1900年以后,绅士在城里办商会、学校,建立各种组织,结社非常普遍,“社会”极为普遍地成为其总称。从 1902年起,报刊中“社会”的使用次数开始增加,逐渐取代更具有传统政治色彩的“群”。1903年,革命刊物《浙江潮》发表的《新社会之理论》一文,广泛使用近代意义的“社会”概念;革命党人陈天华在《苏报》上撰文,强调学生与“各级社会”不同,是“祖国存亡之关键”。 1904年后,“社会”一词高度普及。伴随“社会”一词的风行,时人开始思考如何进行政治变革和社会改造。部分革命党员意识到自己是“中等社会”的代表,必须以“下等社会”为依托,为根据地,并自信有能力领导“下等社会”进行“有秩序之革命”。尽管“中等社会”并没有真正把“下等社会”发动起来,但他们领导的革命则是一个承先启后的历史环节。

——据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等整理

材料三“社会”一词的逐渐普及与社会主义的传播和革命思想的进入,在一定程度上呈现为同一历史过程。根据对《新青年》杂志的统计,1919年之前,“社会主义”一词总共才出现34次;1919年,“社会主义”的使用次数激增至104次;1921—1922年间高达 685次。1919年,李大钊发表了《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一文,其中写道:“自马氏与昂格思合著《共产者宣言》……大家才知道社会主义的实现,离开人民本身,是万万作不到的,这是马克思主义一个绝大的功绩。”在时代潮流的激荡下,先进知识分子奔集到马克思主义旗帜下,从这里看到了中华民族的新希望。

——据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等整理

(1)根据材料一,写出康、梁等人“群学”思想的关键词。结合所学,概括维新派传播“群学”思想的根本目的。
(2)根据材料二,概括 20世纪初“社会”一词逐渐取代“群”的原因。结合所学,列举1911年辛亥革命前革命党人领导“有秩序之革命”的重要举措。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概括 1919—1922年间《新青年》杂志中“社会主义”一词使用次数激增的国内动因。从社会主义理论的角度,简析“先进知识分子奔集到马克思主义旗帜下”的缘由。
2023-07-10更新 | 1994次组卷 | 12卷引用:浙江省2023年6月普通高校招生选考科目考试历史试题

三、论述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论述题 | 适中(0.65)
名校
24. 【历史中的人】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照片是触摸历史脉搏、感受生命温度的媒介。围绕“历史中的人”,提取以下一幅或多幅照片信息,自拟论题,展开论述。(要求:主题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2022-07-20更新 | 415次组卷 | 10卷引用:第27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与发展-五年(2018-2022)高考历史真题分课精练(统编版)

试卷分析

整体难度:适中
考查范围:世界史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中国近现代史 、文化交流与传播、中国古代史 、经济与社会生活、经济史(旧)、史学热点、文化史(旧)

试卷题型(共 24题)

题型
数量
单选题
21
材料分析题
2
论述题
1

试卷难度

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
对应题号
1
世界史
2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3
中国近现代史
4
文化交流与传播
5
中国古代史
6
经济与社会生活
7
经济史(旧)
8
史学热点
9
文化史(旧)

细目表分析 导出

题号 难度系数 详细知识点 备注
一、单选题
10.4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 单题
20.4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单题
30.4秦汉至魏晋时期的官员选拔与管理单题
40.4新中国成立之初的外交方针单题
50.65民国初年经济、社会生活的新气象单题
60.4古代西亚、 非洲文化单题
70.65新石器时代的文明单题
80.65新科技革命与现代社会发展  战后科学技术的新发展单题
90.65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单题
100.85现代医疗卫生体系与社会生活单题
110.65先秦时期的政治体制  分封制单题
120.4内陆边疆与明清易代单题
130.4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政治制度单题
140.4冷战与两极格局单题
150.85现代食物的生产、 储备与食品安全单题
160.4宋元商业和城市的繁荣单题
170.4沉重的赋税和力役  赋税制度(汉-唐)  中国古代的赋役制度单题
180.4现代交通运输的新变化单题
190.65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单题
200.4古代人类的迁徙和区域文化的形成单题
210.65史学研究方法  隋唐科举制单题
二、材料分析题
220.65隋唐至两宋时期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  近代西方民族国家的产生  新中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230.4戊戌维新运动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兴起  五四运动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三、论述题
240.65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和影响  动荡中变化的社会生活  经济危机的影响  教育的复兴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