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现代医疗卫生体系与社会生活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57 道试题
1 . 下图所示为我国某套邮票的票面图案《采药》,其描绘了两名女性乡村医生,背着药筐,拿着锄头,正在崇山峻岭间采草药的场面。该画面信息可印证当时(     

A.国家重视农村卫生状况改善
B.民众缺医少药问题愈发突出
C.农民投身经济建设热情高涨
D.中医药文化得到了有效传承
2 . 我国1982年宪法规定,企业事业和国家机关退休人员的生活受到国家和社会的保障;公民在年老、疾病或者丧失劳动能力的情况下,有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2004年,宪法规定“国家建立健全同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制度”。这说明我国
A.法制建设取得重大进展B.社会保障体系日益完善
C.享受社会福利群体扩大D.全面保障弱势群体权益
2021-04-25更新 | 581次组卷 | 11卷引用:第六单元医疗与公共卫生(单元测试)-高中历史备课精品导学案+单元测试(选择性必修二经济与社会生活)【北京专用】
3 . 下图是1952年爱国防疫卫生运动蓬勃开展中广泛张贴的宣传海报。由此可知,新中国初期的疫病防治(     

A.突出以意识形态斗争为核心B.体现了卫生工作的时代特色
C.形成了完整的医疗卫生体系D.消除了传染病对人民的威胁
4 . 如表是1950-1953年部分省区天花发病人数统计。(单位:人)可知,新中国成立之初的种痘运动
年份黑龙江吉林安徽福建山东广东湖南内蒙古
195010436501162022928463139528481103
195175186540745592380663155340
19521151891224541045110151
19538142416716319
A.使民众形成了文明的生活习惯B.提高了民众对新政府的政治认同
C.极大地推动医疗技术快速发展D.表明卫生防疫体系已在中国建立
5 . 下表为20世纪30年代广州市公、私立医院赠医时间表。由此可知,当时的广州(     

医院名称

赠医时间(周日及例假除外)

中山大学第二医院

每日上午11点—12点(药费从廉)

光华医院

每日上午11点—下午1点(药费从廉)

妇孺医院

每周一、四上午10点(筹金半角,药费薄收))

博济医院

内科、外科、儿科、五官科、皮肤科每日上午10点—12点;妇科、产科每周一、三、五下午2点—4点;牙科每周二、四下午3点—5点(诊金免收药费从廉)
A.形成了完备的现代医疗服务体系B.医疗慈善救助成为政府应尽的责任
C.社会力量是医疗慈善事业的主力D.医院服务兼顾经济利益与社会效益
6 . 2003年,国务院颁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2004年,全国人大常委会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自2005年起,国务院先后出台《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艾滋病防治条例》等文件。这一系列法律法规的颁行(     
A.强化了防疫领域的公共监督B.旨在构建现代医疗卫生体系
C.有助于大众健康水平的提高D.填补了公共卫生体系的漏洞
7 . 1965年底,我国共有各级各类卫生防疫站2499个,与1952年相比,医疗机构增加了16倍,农村合作医疗覆盖率达到90%。1978年,全国医疗卫生机构发展到169732个,专业医院9293个,卫生技术人员2463931人。这些成就(     
A.推动了新型医疗合作制度的发展B.彰显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C.体现出医疗卫生技术的发展迅速D.满足广大农民群众的医疗需求
8 . 近代早期的英国政府将枢密院作为最高防疫领导机构,全盘指导国家的防疫工作。在16、17世纪的防疫斗争中,英国投入的经费总计约为33800英镑,远高于同期欧洲其他国家。这表明英国(     
A.防疫措施极其严密B.公共卫生体系完善
C.政治经济实力强大D.医疗卫生技术先进
9 . 1981年,安徽嘉山县马岗和石坝公社部分大队的赤脚医生与社员群众,自愿签订医疗预防承包合同,医生签订的合同越多,得的报酬也多。许多赤脚医生积极钻研业务技术,努力改善服务态度。上述改革(     
A.受益于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B.激发了农村卫生事业的活力
C.满足合作社农民的医疗需求D.提升了城乡的医疗保障水平
2023-06-30更新 | 208次组卷 | 7卷引用:【好题汇编】专题08 居住环境与交通、医疗的改善(6大核心考点+60道高频考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西汉前期,政府采取休养生息的政策,疫病甚少流行。及至后期,随着人口增长和大量商贸活动的开展,疫病开始猖獗。西汉元始二年(公元2年),平帝诏:“民疾疫者,舍空邸第,为置医药。”东汉防疫除沿袭西汉的减免田租外,还开仓放粮,巡行赐药。六朝(指以今南京为京师的孙吴、东晋和南朝的宋、齐、梁、陈这六个朝代)疫病流行至少74次,一次死亡10余万人的大疫,晋代就发生了两次。北魏显祖皇兴二年(公元468年),河南大疫,死亡人口达十四五万。这一时期,政府多向官员施散医药,北魏政府还设立医馆、医坊,为民治病。政府还公布了一些防疫药方供百姓使用。

——摘编自梁峻《中国古代抗疫启迪》

材料二   突如其来的“黑死病”使欧洲人心惶惶,直到15世纪晚期,一份德意志手稿上还写道,“聪明的大夫有三条使我们远离瘟疫的黄金规则:迅速离开,走得远远的,不要急于回来”。外来移民、流浪汉受到歧视和迫害,其中犹太人受害最深。1399年疫情期间,米兰公爵詹加莱亚佐要求对病人和死亡人数进行统计,以日报形式呈交他本人,并向社会公布统计数据。这一制度也随即被意大利其他城市借鉴和采用。严格的隔离措施给意大利带来了安全,但也给意大利经济造成了负面影响,这引起了商人和依靠日工资生活的雇佣工人的不满。为了缓解防疫和经济生活之间的矛盾,意大利在15世纪中后期引入了健康通行证制度,没有受到疫情影响的人和货物可凭证通行。之后,随着“黑死病”反复发作,应对危机的临时委员会逐步转变成常设的公共卫生署。意大利卫生署有处理相关事物的绝对权力,卫生署颁布的条例具有法律效力,他们还可以对不遵守防疫条例的人使用酷刑。

——摘编自向荣《“黑死病”与意大利和英国的抗疫》


(1)根据材料一,概括古代中国政府抗疫的主要措施,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古代中国社会疫病频发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指出意大利人在抗疫斗争中的创新,并说明其重大意义。
2022-06-23更新 | 241次组卷 | 3卷引用:专题29交通与社会变迁和医疗与公共卫生-备战2023年高考历史一轮必考知识清单与考点演练(统编版)
首页3 4 5 6 7 8 9 10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