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现代医疗卫生体系与社会生活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49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卫生事业作为一项公共行政事务,最早进入大众视野始于租界。租界有效的清洁措施与卫生状况让瘟疫致死率大幅下降,以“清洁、消毒、检疫、隔离”四项为端的卫生防疫举措逐渐为华人学习并广泛使用。“东亚病夫”的污名也大大刺激了民族自尊心。1902年天津卫生总局的成立,拉开了中国地方政府施行卫生行政的起点。清末新政实施,巡警部设立卫生司。真正使卫生行政事业深入人心的还是1910年底爆发的东北大鼠疫。在这场浩劫中,清政府专门颁行了中国第一部全国性卫生防疫法规——《民政部拟定防疫章程》,还有相配套的《火车防疫章程》《国际海港的检疫办法》等专门性行业规章,也有《检疫规则》《检疫章程》等综合性防疫法规等。地方防疫局纷纷设立,地方卫生社团如雨后春笋般成长起来,培育了大批专业的医学卫生人才。

——摘编自张昕冉《中国近代公共卫生观念的兴起》

材料二   20世纪人口的增长是人为作用的结果,例如医疗救助和公共卫生政策的预防措施。但是科学对这些成就自我庆祝掩盖了令人担心的、持续存在的问题。医学进步分布不均,南非洲国家婴儿死亡率超出东亚国家三四倍。医疗进步昂贵,人均寿命提高使得医疗保健成本更高,英国医疗保健服务1951年费用为4亿英镑,半个世纪后则高达320亿英镑。新的疾病或旧疾病的新形式折磨着人类,污染、吸毒、放纵和富裕生活是健康的主要杀手,更为致命的是病毒的迅速演化,可以击败使用过多而失去效用的抗生素和其他药物。其他新疾病出现在人造的生态上,例如潮湿的空调系统滋生军团菌肺炎。20世纪干预环境带来许多滋生疾病的新生态位:过度施肥的土壤,剥夺许多生命的土壤,造成污染的水域以及搅乱的大海深处。

——摘编自【美】费尔南德兹·阿迈斯托《世界:一部历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晚清公共卫生事业建立的背景和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20世纪世界卫生事业的成就与困境。
2020-08-12更新 | 97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2020届高三高考前演练(五)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2 . 建国初期,一位老大爷谈到种痘运动说:“现在的国家真好,共产党毛主席处处关心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没听说哪个地方闹天花,也看不见有麻子的孩子啦。我家的四个孩子,要是在过去请‘花先生’栽‘花',顶少也得一石来粮。”这则材料作为例证,可用来说明(     
A.社会主义改造成效显著B.新中国获得民众政治认同
C.民主政治建设扎实推进D.卫生防疫体系的全面建立
2020-07-12更新 | 5681次组卷 | 90卷引用:山西省太原市第五中学2021届高三9月检测历史试题
3 . 1910~1911年间,当鼠疫波及华北之时,颇有影响的《大公报》刊载了天津官院的来稿,详细介绍了鼠疫的危害、病因、症状以及预防鼠疫的方法;还开设专栏介绍防疫知识。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报刊宣传
A.加速了清朝防疫体系的建立B.开启了对疫情的专业研究
C.推动了公共卫生意识的增强D.控制了疫情的暴发和扩散
2020-07-11更新 | 4205次组卷 | 52卷引用: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区第四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8月)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智慧的古代中国人经过实践探索,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医疗原则、方法。周代书籍中就有一些记载,反映了医药学已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如《周礼》记载了医学分科、粗略的诊察疾病和内治、外治的一般原则。战国至秦、汉时期,中医医学理论体系形成。

魏、晋至唐,中医有了全面的发展,对临床医学尤为重视。晋代针灸学与脉学的发展较为突出。宋代政府设置了校正医书局,很多古代医籍赖此得以流传后世。金元时代医者从临床实际出发,对医学理论屡有创新。明清时代,虽然也有个别医家提倡“中西汇通”,但由于闭关自守,中医药发展逐渐缓慢下来。

——摘编自魏子孝、聂莉芳《中国古代医药卫生》

材料二   1871年德国统一后,俾斯麦政府颁布《疾病社会保险法》。罗斯福新政后,美国建立起由政府主导的社会保障体系。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欧洲,尤其是北欧国家宣布建成“福利国家”。欧美社会下层民众的医疗卫生基本得到物质保障。20世纪中期以来,许多国家完善了各层级的医疗组织,医院、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基层医疗单位大量出现,西方国家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日益完善,医疗卫生机构的社会服务职能凸显,药品供应得到了保障。世界卫生组织大力倡导疫苗接种,有效控制了威胁人类健康的麻疹、百日咳、白喉、脊髓灰质炎、肺结核等重大传染病。

——摘编自徐蓝《世界近现代史》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中医药发展的主要特点,并分析其历史影响。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现代医疗卫生事业的进步及其主要原因。
(3)根据材料一、二非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医疗卫生事业的认识。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现代民族国家肩负公共卫生之贵, 为所有公民提供健康环境的观念最早起源于19世纪的英国。为了提高新兴工业城市中工人的效率,英国政府制定规划,建立现代医疗机构,促进医生的专业化,每个镇都设有卫生官员,医生独占行医权,作为交换,他们必须立约为政府维持教育和医疗的水准。中国20世纪以前没有一般的医疗许可制度。但是,人民的健康被认为是国家的责任之一,因此形成了国家顾行医书、地方官免费施医送药的传统。清代以来,越来越多的地方士钟参与到医疗救助中来。1895年后动荡不安的年代才使中国开始建设现代国家,1910 年清政府用现代隔离与卫生监督方法控制了东北鼠疫,这不仅使日、俄两国失去了进一步侵略中国的借口,也使民族国家与公共卫生开始结合起来。中华民国成立后,西方的这种国家主导的公共卫生安全得到进一步发展,与之相应,传统中医的“卫生防疫”地位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

新中国成立后,公共卫生安全被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政府以“人民的健康”为根本宗旨,以农村为重点,采用中西医站合、预防为主,依托科技与卫生教育,极大程度地消灭了血吸虫病、天花等传染性疾病。人均寿命从35岁提升到70岁,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与国家治理水平得到快速提升。

---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等


(1)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比较19世纪以来中英两国公共卫生安全治理的异同。
(2)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新中国公共卫生安全的进步性。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宋代已出现“垃圾”一词在当时的都杭州,打扫街道、疏通沟渠或排水沟、清运垃圾等,都由政府差雇人员来负责。只是因为粪便可以用作肥料是由私人经营的,但政府亦行监管之职。明朝的城市卫生管理比宋朝更先进,在北京城就有排污管道,也形成了垃圾处理产业链。譬如垃圾粪便,每天都会有专职人员负责回收后,再运到乡村出售,用于耕作肥田。清初的一些城市,对于日常生活中产生的垃圾还会进行分类,并有专门的人清运回收。

——摘编自钟芳《古代的垃圾处理与分类》

材料二   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垃圾处理有了较大的发展。“七五”计划期间,在生活垃圾处理中,填埋技术和烧技术主要是借鉴国外经验,并在此基础上自主研发了一些适合我回垃圾情况的处理工艺和设备。1991年国家提出“重视开发垃圾综合利用技术,逐步实现垃圾处理无害化减容化、资源化的总目标”。“九五”计划期间,城市生活垃圾的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提出以及“中国城市生活垃圾管理体系、技术标准和能力建设”项目的实施,使国家的垃圾处理技术政策、管理体系等得到了极大的完善。由于国家投资倾向于垃圾处理基础设施,研制了大批的城市生活垃圾收集运输以及处理关键技术设备。“十五”计划期间国家加大了对生活垃圾处理的投资,在引进国外技术的基础上我国逐渐形成了适宜本国的垃圾处理技术和运营方式。“十一五”规划期间,国家进一步加大了对垃圾处理的投资。

——摘编自《中国城市生活垃圾处理技术发展历程及未来发展趋势预测》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垃圾处理的特点及其产生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垃圾处理技术发展的原因。
(3)结合上述材料,说明垃圾处理的意义。
2020-02-25更新 | 177次组卷 | 1卷引用:大教育全国名校联盟2020年高三上期质量检测第一次联考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至迟自西周开始,已经就医药事物而设官立制。后来,伴随着政治和秩序对于关照民生的需求,医疗制度形成并能够日益发展。汉代出现太常太医令和少府太医令两种职能上有所区分的官职;北齐发展为太常寺太医署和门下省尚药局两种机构,并初置为太子服务的门下坊药藏局。隋炀帝时将药藏局归殿内省。实现了药藏局职能与隶属关系的统一。唐朝建设医疗制度,因革汉、北齐、隋之制而损益之。……唐代在中央设立了各级医疗机构;在地方也设立了一定数额的医学人员,包括医博士、助教以及医学生等。配合这些机构及相关人员的设置,唐代还针对医疗事物制定了一系列的制度性规定,最集中的体现是唐令中有专门的(医疾令)。此外,根据各个时期需要,唐代的皇帝还曾针对医疗问题发布过一些敕文,如玄宗时期的(考试博学多才道术医药举人诏)等。

——摘编自程锦《唐代医疗制度研究》等

材料二   广州是近代中国最早与西方世界接触的前沿,也是西方医学最早输入和最先繁荣的城市。早在1835年广州就有了传教士建立的第一所眼科医院,1838年“中国医学传教学会”在广州组成。……1846年美国医生伯驾引入乙酰麻醉法在教会医院第一次试用,使医院在实施外科手术上有重大进步并保持技术优势。1920年以后,广州的公共卫生和预防疾病运动全面发展。

——摘编自《中国医学通史》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医疗制度的特点及唐代医疗制度完备的原因。

(2)依据材料二,指出广州近代医疗事业的新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对中国社会产生的影响。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成书于战国至秦汉时期的《黄帝内经》,全面总结了秦汉以前的医学成就,系统地阐述人体生理、病理及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问题。它在阐述医学理论的同时,还对当时的哲学领域的一系列重大问题如阴阳、五行、天人关系等进行深入探讨,提出天人相应、阴阳五行、养生保健等学说。东汉名医张仲景医学研究的重点集中在临床经验与哲学理论的联系上,创造了辩证论治的医学原则,他不注重机体局部的结构与功能,而是从整体出发,对人体进行生理病理动态变化的宏观研究。
材料二 古希腊医学著作《希波克拉底全集》强调具体的解剖结构,对人体各组织器官的功能描述,是以具体的客观解剖形态为依据的。古罗马名医盖伦倡导实证医学,重视实验,他强调解剖学对于医学的重要性,奠定了解剖学与生理学的基础,强调疾病局部定位。
材料三 19世纪后期,西方医学发展很快,在诊断方法上有听诊、叩诊,治疗方法上麻醉术的发明以及外科手术技术进步。随着西方殖民势力的东扩,来华传教的基督教医师越来越多。中国也现了些新的医学著作如《中西医汇通医经精义》《中西骨骼图说》。1901年江西中医学堂开办,教授的知识也包括传统医学和西方的新知新事。李鸿章提出:“倘学者合中西之说而会其通以造于至精极微之境,于医学岂曰小补。则君嚆矢(比喻事物的开端或先行者)之功,其寿世寿人,讵可量欤?”
(1)根据材料一、二,分别指出古代中国医学与西方医学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三,指出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医学发展出现了什么新状况,并结合材料与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3)我们应该如何对待中国传统医学?
9 .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10年10月21日,中俄边境小城满洲里,二道街张姓木铺。两名伐木工,风尘仆仆而来。……店主把他们安顿下来。可5天后,二人却在店内暴亡。……但人们万万没有想到,一场持续6个多月、席卷半个中国、吞噬了6万多条生命的大鼠疫正滥觞于此。这一天是宣统二年九月二十三日,西历19l0年10月25日,例来被公认为东北大鼠疫的发端。后来经考证,其实早在1910年春夏之交,俄国西伯利亚就已经发生了疫情,但西伯利亚人烟稀少,居住分散,再加上俄国方面控制严密,疫情没有扩大。出于对自身的保护,俄国把大量疑似染病的中国劳工驱逐回国。劳工们带着病毒,沿铁道一路向南。……一时“疫气蔓延,人心危惧”,有如江河决堤,不可遏止。

——2009年2期《新华文摘》


材料二   19l0年12月初,外务部右丞施肇基收到了俄日两国的照会,俄国和日本以清政府无力控制疫情为名,要求独立主持北满防疫事宜。……早年曾赴美留学的施肇基深谙国际外交,他知道答应俄日两国独立主持东北防疫的要求,无异于把东三省的主权拱手送出。……只有控制住疫情才能堵住列强之口,而且主持东北防疫的绝不能是外国人。

——2009年2期《新华文摘》


材料三 日内瓦2009年11月6日电,世界卫生组织6日发布通报说,近来一些国家报告在猪、猫等动物身上检测到甲型H1N1流感病毒,各国应密切关注甲型流感在动物中的传播,监测病毒可能出现的变化。

——新华社


(1)根据材料一,指出俄国政府针对鼠疫采取的措施。导致了什么后果?在中国,鼠疫是通过哪些渠道蔓延扩散的?说明了什么本质问题?
(2)根据材料二,指出俄、日要求“独立主持北满防疫事宜”的目的。当时清政府官吏施肇基等人对此问题的认识是什么?说明了什么问题?
(3)比较材料一和材料三,指出当今社会在应对流行性疾病时的做法有什么不同。对此你有何认识?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