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现代医疗卫生体系与社会生活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8 道试题
1 . 下表为20世纪30年代广州市公、私立医院赠医时间表。由此可知,当时的广州(     

医院名称

赠医时间(周日及例假除外)

中山大学第二医院

每日上午11点—12点(药费从廉)

光华医院

每日上午11点—下午1点(药费从廉)

妇孺医院

每周一、四上午10点(筹金半角,药费薄收))

博济医院

内科、外科、儿科、五官科、皮肤科每日上午10点—12点;妇科、产科每周一、三、五下午2点—4点;牙科每周二、四下午3点—5点(诊金免收药费从廉)
A.形成了完备的现代医疗服务体系B.医疗慈善救助成为政府应尽的责任
C.社会力量是医疗慈善事业的主力D.医院服务兼顾经济利益与社会效益
2 . 1947年,西满地区(今辽宁锦州与河北山海关交界处)鼠疫流行,中共东北行政委员会按照预防胜于治疗的原则,制定防疫工作计划,培养防疫人员,注意在城市清理垃圾,加强城市卫生管理,在乡村开展卫生保健和卫生清扫运动。不久后即战胜鼠疫。这反映了当时东北解放区(     
A.社会主义公共服务得到完善B.爱国民主统一战线得到巩固
C.人民群众卫生意识普遍提高D.医疗卫生事业得到较快发展
3 . 有人赞扬欧洲某位医生∶“医学从来没有产生过任何一种如此有用的进步,就好像你从人类苦难的日历上将其中最大的苦难之一抹去了。后人只会从历史上知道,可恶的天花曾经存在过,而你消灭了它。”该医生(     
A.发明了牛痘接种法B.证明了青蒿素对防治疫病的作用
C.创立了实验药理学D.改变了人类对细菌束手无策的状态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首先,在时间上江南的瘟疫频数在有清一代呈不断增多之态势,在空间上,在人口密集、地处交通要冲的地区,瘟疫较多,而地势偏远、人口稀少的小县则相对较少发生瘟疫。其次,清代江南的急性传染病尽管数量繁多,但霍乱、伤寒和痢疾等传染病的重要性明显超过其他地区。特别在4月至7月这四个月,发生疫病要占到瘟疫总数的 78%以上,加之对外交往的增多,生态环境的变化,伴随新的疫病尤其多发。但是随着清代医药和社会救疗事业的进步,江南瘟疫的频数虽然不断增加,但由此造成的社会破坏力呈下降之势。

材料二 有清一代对瘟疫的认识出现了重大的变化,比如人们开始认为疫气是不正之气混入病气、尸气以及其他秽浊之气而形成的,这无疑促进了传统医学的发展,同时也使对瘟疫病原的认识更加接近现代认识。其次,由于水质状况的恶化,改善水源公共卫生的意识也随之加强,诸多疫病开始加入卫生方面的考虑。在人工免疫方面,国人不仅发明并推广了人痘施种术,甚至比欧洲还顺利的推广和普及。在医疗救助方面,由传统社会救济慈善机构逐步向普遍地以诊治疫病为主要目的的方向发展,这为近代医院的推广和发展准备了必要的基础。

--上述材料均摘编自余新忠《清代江南的瘟疫与社会》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影响清代江南瘟疫爆发的因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代江南瘟疫爆发产生的影响。
5 . 瘟疫在古代是坟场,在近代是战场,在当代是考场。人类与疫病不懈斗争的成果有:(     
①葛洪《肘后备急方》记载青蒿抗疟的方法
②吴有性提出了传染病源“疣气”致病学说
③西汉政府对患者“民疾疫者,舍空邸地”
④为了有效控制重大疫病我国推行计划免疫
A.①④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四川省志·卫生志》载,1939年川省霍乱,始自重庆难民。抗战爆发前夕,重庆市区人口不到30万,抗战爆发后,随着国民政府的迁都,大量军政机构、工商企业、文化单位和络绎不绝的难民纷纷迁渝,到1937年底,重庆市人口已增至47万余人。1938年底迁都基本完成,日军对重庆的轰炸也达到了一个高峰。大轰炸过后的重庆一片狼藉,垃圾、污水及粪便到处可见,市容卫生极差。认为当年4月底,亚热带季风气候的重庆已气温渐高,霍乱在此时开始蔓延,但原来的传染病医院与病床无法满足日益增多的病人,“全市一百病床,实感不敷,本局霍乱医院床位早已告满,而南岸一带难民收容所霍乱病人尚有增无减”。民众在大轰炸下情绪不稳,治疗过程中不守规定,给治疗工作带来困难的情形屡有发生,如李子坝屠宰场内的霍乱医院就因家属不守院规发生纠纷而给疫情控制带来了一定难度。

材料二 政府对重庆霍乱问题的解决是从卫生设施入手的。开始普设诊疗所,并组织清洁大队负责洒扫街路,清除垃圾,整理防空洞,设立公共厕所等事宜。与此同时进行的还有霍乱防疫注射,卫生局对防疫注射的对象和注射采取的形式均有相关安排。这些措施虽大多是战时没有足够经费退而求其次之办法,但免费实施的态度和政府的反应无疑对霍乱控制有益。除政府部门外,社会各界也在关注霍乱并给予一定的帮助。以豫丰合计纱厂为例,该厂员工因身染霍乱急需教治,向霍乱医院致函,请求其收治染疫员工并承诺愿意承担治疗费用。值得注意的是,1939年霍乱疫情扩数的初期政府并没有立即出台积极的应对措施,使得霍乱疫情蔓延甚速,但当政府意识到问题严重性后,战争下的霍乱便得到了一定的有效控制。南京国民政府似乎在此时更为深刻地意识到霍乱与国家政治经济和军事胜利之间的联系,后期的防治之路似乎较之前慢慢向前。

——以上材料改编自《民国重庆霍乱控制模式初探》


(1)根据材料,总结概况1939年重庆霍乱疫情严重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年重庆霍乱疫情救治措施的特点和作用。
7 . 2019年新冠疫情时期,中南建筑设计院除夕夜接到武汉市政府建设雷神山医院的任务,在1天内定设计方案,3天内定设计施工图,从设计到落成仅用了12天。12个昼夜的全力奋战,于2月6日顺利开展验收工作,建筑面积7.9万平方,集装箱总计进场3000余间。武汉火神山、雷神山医院的建成,堪称“世界奇迹”。它向世界展示了令人震撼的中国精神和中国速度。材料说明我国(     
A.已建成新时代中国特色医疗卫生服务体系B.政府高度关注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C.基建能力全球领先是有效防疫的根本保证D.卫生保障制度建设的完善创造了世界奇迹
8 . 赤脚医生,是“文革”时出现的名词,尤其在1968年毛主席亲自批准后,迅速走红。指没有固定编制,有一定医疗知识和能力的医护人员,他们亦农亦医,农忙时务农,农闲时行医。到1977年底,我国农村赤脚医生有150万,生产队的卫生员、接生员约390万人。由此可知,赤脚医生(     
A.助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体制建立B.医疗水平职业待遇双高
C.有利于村镇公共医疗体系的完善D.是时代“左”倾的产物
9 . 1928年,针对染坊及制革厂“所用制染药质随即与水混合,城市河道浅狭尤易沉淀”的问题,浙江省民政厅下令“各市县长严于取缔染坊及制革厂,限令迁移至距离城市较远、河道宽广处所”。这说明浙江省政府(     
A.压制民族工业的发展B.着力应对民族危机
C.强化城市基础设施建设D.重视公共卫生问题
22-23高三上·全国·单元测试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2020年3月11日,世界卫生组织(WHO)表示,新冠肺炎疫情的爆发已经构成一次全球性“大流行”。习近平曾对新冠肺炎疫情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把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坚决遏制疫情蔓延势头。关于这一类公共疾病防控(     
A.国际社会通力合作是唯一途径B.需要科技发展战胜新病毒威胁
C.健全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就可避免D.做好隔离、预防措施则万无一失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