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现代医疗卫生体系与社会生活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3 道试题
1 . 下表出自中央人民政府卫生部颁布的《农村基层组织工作实施办法》,表中信息可用于研究(       
卫生员训练班课程表(八周)
1.新民主主义论48小时
2.急救处置及实习48小时
3.传染病地方病及其预防48小时
4.个人卫生及公共卫生48小时
5.种痘,预防注射及实习32小时
6.传染与消毒10小时
7.生命统计大意24小时
8.填表须知6小时
A.土地改革运动的开展B.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的完善
C.农村卫生工作的推进D.城乡医疗救助制度的建立
2024-02-21更新 | 74次组卷 | 3卷引用:江苏省南通市2024届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2 . 下列是工业革命后英国政府在预防医学方面的具体措施。
时间措施
1831年成立临时中央委员会统筹霍乱疫情防控
1841年开始免费实施疫苗接种
1848年颁布《公共卫生法》
1850年成立国家卫生总局
这些措施(     
A.推动英国的城市化迅猛发展B.完善了英国社会保障制度
C.为疾病预防提供了法律保障D.有利于提高人均预期寿命比
2024-02-19更新 | 187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郑州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3 . 1918年,美国许多城市限制市民前往公共场所,电影院、舞厅等也被迫长期关闭;同年10月是美国历史上最黑暗的一个月,20万美国人在这个月死去,1918年美国的平均寿命因此比平常减少了12年。上述现象的出现最有可能源于(     
A.经济大危机的冲击B.极端气候的出现
C.全球性疫病的影响D.工业对环境的破坏
2024-02-18更新 | 160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威海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4 . 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要求到2015年,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要在1990年的基础上下降2/3,孕妇死亡率下降3/4,中国分别于2007年、2014年实现了这一“千年发展目标”。据此可知,我国(     
A.基本医疗卫生体系建立B.医学技术跻身世界领先水平
C.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D.卫生健康事业发展成就显著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中华民国成立后,出台《防疫人员恤金条例》等条例,要求各级防疫机构免费为民众提供疫苗注射、消毒等基本的医疗卫生服务。南京国民政府初期,卫生部明确要求防疫人员必须通过医师考试,获得证书,方有诊治资格。上述措施(     
A.完善了全国医疗保障体系B.实现了疫苗接种全面覆盖
C.保障了对民众的药品供应D.推动了医疗卫生的近代化
2024-02-06更新 | 50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太原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6 . 1950年,新中国卫生部成立中央防疫总队,下设6个防疫大队;1953年,政务院批准在全国各地建立卫生防疫站,开展疾病控制、卫生监督、卫生监测等工作;1955年,卫生部颁布《传染病管理办法》,规定了对18种传染病的管理办法。这说明此时的中国(     
A.群众的预期寿命迅速提升B.疾病预防取得显著成效
C.卫生事业开始同国际接轨D.重视构建国家防疫屏障
2024-02-05更新 | 265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驻马店市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7 . 新中国成立初期,四川万县陈家区七十多岁老妇人反映:“从前花钱找不到种痘的人,现在免费找到家里来种,真是世界变了,是人民的天下了。”这说明(     
A.群众对新中国政权的认同B.土地改革保障农民的权益
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D.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
2024-02-03更新 | 92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大兴区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改革开放以来,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下,为进一步满足国民的医疗保障需求,我国进行了社会医疗保险制度的改革。国务院于1994年在江苏镇江、江西九江实施了职工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的方案,初步确立了我国城镇职工医疗保险的制度框架。1996年,改革试点范围扩大到56个城市。在医疗保险制度改革与建设的前期试点基础上,以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为起点,我国逐步建立起针对城镇职工、农村居民和城镇居民的社会医疗保险制度,并最终覆盖全体国民。2012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2011年我国13亿城乡居民参加基本医疗保险,全民医保体系初步形成。

——摘编自仇雨临《我国医疗保险制度发展四十年:进程、经验与展望》

材料二   有研究发现,现阶段,我国医疗保障制度降低了老年人的死亡率,提高了居民的健康水平,特别是促进了老人、儿童等弱势群体的健康。2003年以后,我国健康水平的改善速度明显提高。婴儿死亡率从200330‰左右下降至2018年的10‰左右,期间,人均预期寿命的年均增长速度也从0.17岁提高至0.45岁。2001年,我国卫生总费用中政府支出比例只有15.9%,个人支出比例高达60%。2013年,政府支出比例上升至30.1%,个人支出比例下降至33.9%。

——摘编自雷晓燕《中国医疗保障体系建设的回顾与展望》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改革开放新时期我国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改革开放新时期我国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的作用。
9 . 1953年1月,经政务院批准,卫生防疫站在全国范围内逐步建立,到1965年全国各地共建立卫生防疫站2499所,以及专科防治所(站)822所,妇幼保健站(所)2910个,被世卫组织誉为“以最少投入获得了最大健康收益”的“中国模式”。这一模式(     
A.得到世界各国的普遍认同B.体现出我国制度优越性
C.得益于我国工业化的实现D.消除了城乡间医疗差距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西方医学在近代中国的传播,主要是通过传教士、留学生及思想比较开明的清廷官员和洋务人士这些媒介进行的。基督教传教士在传播西医过程中是前驱,担当了先锋角色。传教士的到来促进了西医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培养了大批医学人才。他们把西方先进的医学知识和经验带到了古老的中国,创办了中国首批西医院和西医学校,翻译了大量医学书籍报刊,培养了大批西医人才,造福了近代中国社会。

——摘自秦永杰、王云贵《传教士对中国近代医学的贡献》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初期,卫生设施匮乏,传染疫病流行,民众健康水平较低,改变落后的卫生状况,保护更新劳动力,为经济建设做准备成为政府工作的重要内容。同时,由于国际国内环境存在的不稳定因素,卫生建设作为社会建设的一部分也被上升到保家卫国的政治高度。1952年12月,中共中央正式提出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并成立“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在主管机构设置上予以配合。在较低水平的城乡卫生环境条件下,开展爱国卫生运动能够移风易俗,宣传全新的卫生观念,振奋国民精神,对提升国民体质和实现国家改造具有强大的动员作用。

——摘编自李洁《新时代下开展爱国卫生运动与促进全民健康》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方医学在中国传播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中国建立初期开展爱国卫生运动产生的重要影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