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现代医疗卫生体系与社会生活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4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96年,第一次全国卫生工作会议明确“以农村为重点、预防为主、中西医并重”的新时期卫生工作方针,提出重建和恢复农村合作医疗。2003年,《关于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意见》发布,同年8月,《乡村医生从业管理条例》颁布。明确界定了乡村医生的执业注册、执业规则、培训考核、法律责任等。2010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本覆盖全国农村居民。2017年,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医保合并,城市、农村参保人员不再一分为二。中共十八大以来,各地区各相关部门贯彻落实党中央相关决策部署,采取一系列措施推动医疗卫生工作重心下移、资源下沉。《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中更明确提出,要“切实加强乡村医生队伍建设,支持并推动乡村医生申请执业(助理)医师资格”。2019年,国家发布《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要求扩大农村定向免费培养中医专业医学生规模,在全科医生特设岗位计划中积极招收中医医师,鼓励实行中医药人员“县管乡用”。2021年以来,我国全面推进健康乡村建设,大大提升了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和健康管理水平。

——摘编自孙红英《新中国农村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的实践历程与经验启示》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农村医疗建设的成果。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农村医疗建设的积极影响。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医历史悠久且成就斐然,但随着时间的推进,近代中医也暴露出一些问题。理论的封闭性、家传师授的传承方式以及政府的管理缺失等使其失去了社会基础。鸦片战争后,西医逐渐取得了在华传播的特权。甲午以来,部分开明士大夫提出“医学救国”口号,掀起以西医“保种强身”救中国于水火的思潮,不少有志之士选择到由医学走向近代化的日本习医。留日医学生的种种经历加剧了对中医的不满,进而围绕中医是否科学、是否应被加入教育系统、是否应被废止等问题,与中医人士展开激烈争论。随着中西医论争的发展,参与争论的中医人数及团体数量皆呈增长趋势。部分中医学者逐渐认识到西医的长处,进而提出“中医为体,西医为用”的口号,倡导中西医融合发展。“教育系统漏列中医”案后,部分中医主张仿照西医教育体系,创办中医院校、编写中医教材。1925年内务部吸取中医人士建议颁布《中医医士管理规则》,对中医从业资格管理进一步细化。近代中西医学争论突出反映了中西交流之门大开后中外文化碰撞、融合与发展。

一一摘编自胡振宇《博弈与发展:“废医派”留日医学生与中医近代化研究》

(1)据材料,概括指出近代中西医论争兴起的背景。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近代中西医论争。
2024-04-20更新 | 24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时间相关内容
20世纪
五十年代
在党的领导下,开展全国范围的爱国卫生运动,坚持“卫生工作与群众运动相结合”,重点在农村各地深入发动群众,进行清除垃圾、改厕改水、消灭害虫。县级卫生机构数量从1949年的1400余所增加到1952年的2123所,覆盖我国90%以上的地区;到1956年联合诊所、乡卫生所从1950年的803所增加到51000所。
20世纪六七十年代毛泽东号召“把医疗卫生工作的重点放到农村去”,大批赤脚医生深入基层,开展农村的医疗卫生救治工作。到70年代末,我国医疗保障体系较为完善,农村基本医疗保健覆盖率达80%~90%。
改革开放
以来
农村健康卫生事业在经历改革开放初期的曲折发展后,进入21世纪获得稳步发展。我国财政支出开始向农村医疗卫生事业倾斜,建立起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健康卫生工作也逐步由“以治病为中心”向“以人民健康为中心”过渡;拥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97.7万个,3.5万个乡镇卫生院,144万床位,30.7万个门诊部(所),59.9万个村卫生室;城乡基本医疗的参保覆盖面达95%以上;我国人均寿命比1949年增长了1.21倍。

——摘编自罗小燕《我国农村健康卫生事业的发展历程和经验总结》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国农村健康卫生事业的发展成就。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我国农村健康卫生事业不断发展的原因。
2023-06-28更新 | 46次组卷 | 2卷引用:江苏省淮安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4 . 古往今来,中国人在与疫病抗争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作出了独特的贡献。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瘟疫是具有强烈传染性,能引起广泛流行的急性传染病。《诸病源候论·温病诸候》载:“人感乖戾之气而生病,则病气转相染易,乃至灭门。”说明瘟疫传染性极强、病死率极高。从西汉到清末两千多年,中国至少发生过321次大型瘟疫,自古至今中医药一直与瘟疫进行斗争,积累了大量上报、隔离、消毒、预防、中医药辨证和遣方用药的经验,从而保证了中华民族的生息繁衍和健康。

——袁颢宸、刁娟娟《论中医药预防瘟疫》

材料二   1910年冬,满洲里爆发鼠疫,并在短时间里迅速蔓延到了关内。在此紧要关头,刚留学回国不久的伍连德博士,被任命为中国防疫全权总医官。在实地防疫中,他提出要实行疫病报告制度,采取隔离措施。逐户检疫,可疑者送往疑似病院,观察处理;确诊病例送入隔离所。要控制交通。在疫情主要传播途径,铁路、轮船航线“遴选华洋医员设局查验,就车站设立临时医院”,必要时,切断疫区对外交通。要焚烧传染源。“无论贫富商民,凡属疫亡者,其尸体应由清查所照法处理。”由于采取了比较科学的管理和防疫措施,在不到4个月的时间里,中国扑灭了这场震惊中外的流行鼠疫。

——摘编自林宇梅《伍连德科学防疫思想及其实践》

材料三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蔓延以来,中国举国上下开展了一场史无前例的疫情阻击战。疫情蔓延之初,中国迅速向世界卫生组织通报了疫情,在第一时间破译病毒基因序列并向全球公布等一系列强有力的防控举措得到国际社会赞誉。尽管疫情尚未结束,但对此次乃至未来潜在的疫情应对的思考已经在全国乃至世界范围内开始了。我们希望通过对此次疫情的初步思考,总结经验教训,为进一步提升我国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等突发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的整体应急能力乃至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提供参考。

——摘编自丁蕾、蔡伟、丁健青等《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下的思考》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疫病的特点,举例说明古代中医学著作对防疫的贡献。
(2)据材料二,概括伍连德博士为扑灭鼠疫采取的主要防疫措施。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中国应该如何应对未来潜在疫情的蔓延。
2023-04-18更新 | 93次组卷 | 2卷引用:江苏省苏州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22-23高二下·安徽·期中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解剖学发展的突破口,是在各个大学实现的,虽然一开始主要是为了查找死因进行法医类型的解剖,但是到后来则演变成了给学生演示解剖学知识的操作。首功之臣当推博洛尼亚大学的蒙迪诺,他不但将解剖学引入了专门的医学课程,甚至亲自动手解剖尸体,并写成了第一本专业性的解剖学著作—《解剖学》。之后,随着黑死病的蔓延动摇了天主教的神圣地位,加之14,15世纪欧洲城市资本主义萌芽和民族国家的形成,资产阶级新贵族和各国国王、人民都迫切想要摆脱压榨剥削和阻碍自身发展的宗教统治。对上帝和《圣经》的怀疑最终引发了“复古”和“人文主义”。

材料二   现代临床解剖学的建立与发展大概是从20世纪七八十年代开始的,这与法国密不可分,当时法国的解剖学教授均是两栖性的,他们一方面在实验室进行解剖学教学和研究,同时又在医院从事医疗实践,由此拉开了创立现代临床解剖学的良好开端。临床解剖学的第一个传播工具是法兰西医学院的解剖教授们创办的《临床解剖学》杂志。此后各国纷纷创办了这类杂志,并先后成立了许多临床解剖学学会,其中,最年轻的是成立于1988年的欧洲临床解剖学会。该学会的宗旨是在欧洲范围内促进和推广临床解剖学,密切欧洲临床解剖学家们的联系,促进其间的文化和科学交流。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法】JPChevrel著、王旗译《临床解剖学·划时代的解剖学》


(1)根据材料一,指出近代解剖学在欧洲兴起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世界现代临床解剖学发展的特点。
2023-04-16更新 | 75次组卷 | 4卷引用:江苏省泰州市联盟校2023-2024学年高二3月阶段调研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尽管医学发展有其自身的规律性,但是在政府干预下建立的医疗卫生制度,却对医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正是因为宋代政府对医学的高度重视,进而建立起一整套结构较为合理、功能较为完备、特点较为突出的医疗卫生制度,两宋时期从而成为中国医学史上医药学最为发达的时期之一。宋代是一个着眼防内的封建王朝,十分注重文士的培养和选拔,在京师设立了国子学、太学,培养了一般官员的后备人才,还设有律学、算学、医学等培养专业人才的学校,促使医学队伍文化水平得到不断提高。宋徽宗时期,在国子监另设医学,以吸引儒生学医,形成特殊的儒医现象,逐步改变了医生在士大夫阶层心目中的形象。

——摘编自刘清明《宋代医疗卫生制度研究》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坚持和加强对卫生工作的领导,不仅中央和地方成立相关机构,而且积极探索并确立起新中国卫生事业的指导方针。旧中国文化卫生落后,管理混乱,新中国成立后,发展为人民服务的卫生事业成为党的主要任务。党和政府将卫生工作与群众运动相结合,不仅帮助知识分子进行自我教育和改造,还积极培养卫生人才,尤其注重改变农村地区卫生落后的状况,卫生部于1951年相继颁布了制度,广大农村地区第一次拥有了卫生机构——卫生所。1952年美国在朝鲜和我国东北悍然发动细菌战,为了粉碎美帝阴谋,政府开展子了遍及城乡,以提高人民健康水平为主要内容的群众性爱国卫生运动。各种卫生制度随之也健全起来,不仅提高了全民的健康卫生意识,也有效保障了群众的生命安全。

——摘编自汪勇《新中国成立初期党的卫生工作的发展历程与经验》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医疗卫生制度发展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新中国成立之初党的卫生工作的主要措施及历史经验。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53年江苏建省后,江苏省的血吸虫病防治工作改变了单纯由卫生机关孤立作战的局面,进入大规模的防治阶段。江苏在全国率先成立了血吸虫病科学研究机构,在流行病学调查、灭螺方法研究、治疗方法研究等方面,取得了许多突破性的成果,为1956—1957年大规模的群防群治工作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技术指导。1955年,中共中央提出全国血防工作的方针和措施之后,江苏省迅速加以贯彻执行,从1955年12月到1957年底,在全省范围内掀起群防群治的高潮。

江苏省各血吸虫病流行区展开了大规模的群众性灭螺运动,消灭血吸虫唯一的中间宿主钉螺。在灭螺工作中,许多地方创造了与生产结为一体的新经验,有重点地结合兴修水利、增产积肥进行土埋钉螺工作。江苏省的治疗工作成效非常显著。截止1957年7月,江苏有30万血吸虫病患者治愈。不少社员经治疗后,积极投入生产,成为余粮户。从1958年到1960年,江苏省在农村推行合作医疗制度,减轻了病人在治疗期间的经济负担。江苏省探索的因时因地制宜的工作路子为我国的血防工作做出了榜样。

——摘编自施亚利《江苏省血吸虫病防治运动研究(1949 -1966》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江苏省血吸虫病防治工作取得成功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江苏省开展血吸虫病防治工作的意义。
2023-03-31更新 | 299次组卷 | 3卷引用:江苏省淮安市涟水县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阶段检测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近代早期的英国政府,枢密院作为国家最高防疫领导机构,全盘指导国家的防疫工作;郡治安法官具体领导所在地区的防疫工作;而教区牧师和教会执事则具体负责法令的执行与措施的实施,他们每周要向治安法官递交一份疫情报告,其中包括染病人数和死亡人数。起初法令要求染病住户主动隔离,后来鉴于成效有限不得不趋向制度化和强制化。在大疫面前,英国职能部门与官员大都能忠于职守,兢兢业业。英国君主也经常过问防疫事务并下达指示,而以乡绅阶层为主体的地方官员在接到法令和指示后,往往本着高度负责的精神来组织地方防疫。中世纪愚昧、落后的天谴疫病观念为进步、理性的观念所取代,疫病不再被认为是上帝意志的体现,不再是对人类罪孽的惩罚,它只是一种生理病痛,只要措施得当是可以战胜的,这为医生等专业人士走向防疫前台提供了机会。有学者估算,在1617世纪的防疫斗争中,政府投入与私人募捐投入的经费总计为33800磅,与同期欧洲国家相比,这是一个不小的数字。

——摘编自陈凯鹏《近代早期鼠疫在英国消退原因探析》

材料二   1950年,卫生部成立中央防疫总队,下设6个防疫大队。195212月,第二届全国卫生会议提出“面向工农兵,预防为主,团结中西医,卫生工作与群众运动相结合”的卫生工作方针,要求发动群众、宣传群众,让群众自己起来同疾病和不卫生习惯作斗争。各地广泛组织清洁卫生运动,以“除四害”为中心的爱国卫生运动。1953年,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批准在全国各地建立卫生防疫站,开展疾病控制、卫生监督、卫生监测等工作。1954年,第三届全国卫生行政会议明确,应逐步建立国家的监督制度。1955年,卫生部颁布《传染病管理办法》,规定对18种传染病的管理办法。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在总结全国卫生防疫机构建设经验的同时,国家决定建立中国预防医学中心。从此,从国家预防医学中心到省、地县及各部门卫生防疫站,基本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卫生防疫组织体系。1997年,中共中央、国务院作出关于卫生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国卫生体制改革进入了全面启动时期。2004年,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以法律的形式对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在防控传染病工作中的职责做出了明确的分工。同年,国家传染病与突发公共卫生网络直报系统运行。

——摘编自王碧清《中国疾病预防控制60年》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早期鼠疫在英国消退的原因及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现代中国为建立卫生防疫组织体系所采取的措施,并说明其意义。
9 . 中国共产党在其领导的根据地中大力发展医疗卫生事业,有力地保障了根据地群众的生命健康。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红军军队中的医疗卫生机构一直兼负着地方卫生工作。193111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成立。12月苏维埃政府成立了卫生局,军队和政府系统的医疗卫生工作逐渐有了区分。在中共的领导下,卫生管理局在苏区各地组建基层卫生组织,颁布并制定卫生教育计划,在苏区掀起广泛的卫生运动,设立公共诊疗所和药业合作社以解决苏区群众看病吃药问题。

——《中国疫病医疗史》

材料二   (陕甘宁边区保健药社总社)全天为患者服务,患者就诊手续简单,随到随看,无需挂号,也不分节假日,遇有重症急症,医生可出诊到病人家里看病送药,随请随到,并不另收报酬,还实行医生轮流下乡巡诊制度,深入农村军民中去,因此受到边区群众欢迎。……该社实行看病、制药、卖药三位一体的运行模式,由中医应诊兼卖中药,而且药价格外低廉。对灾民则实行免费治疗、免费吃药,对抗日军人家属一律九折收费。1940年至1944年,保健药社先后从所获利润中提取公益金103万元用于社会公益事业。保健药社除了总社之外,还在延安、延川等20个市县设立26处分社。

——曹普《新中国农村合作医疗史》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指出中共在革命根据地发展卫生事业的措施。
(2)据材料二,概括陕甘宁边区保健药社的特点。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中共发展医疗卫生事业的积极意义。
2022-06-05更新 | 56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学情调研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近代英国,医生群体遵守严格的三等级秩序,内科医生、外科医生、药剂师三大群体等级依次降低,且各自成立协会,维护等级分离。1805年,药剂师不断向议会请愿,要求破除等级秩序。1815年,一个新的阶层——外科医生—药剂师群体(全科医生)正在崛起,他们从事着全面的医疗工作,逐渐成为城镇和乡村中医生职业势力最为庞大的群体。1886年,英政府颁布《医疗法》,英国开始进入以全科医生为主导的医疗服务模式中。1911年,《全民保险法案》颁布,要求各郡的保险委员会选择一些当地信誉较好的全科医生并与其签订合同,使其一周中有两天为社区居民提供免费诊疗服务,其余时间仍可继续从事私人医疗服务。

——摘编自王广坤《19世纪英国全科医生群体的崛起及影响》等

材料二   20世纪60年代中期,党和国家领导人高度重视改善农村医疗卫生条件,全国范围内开始大规模培训农村卫生员。他们“不拿工资,在家种地”,一般都经过社区医院的短期培训,不管中医还是西医,无论内外科、妇产科还是小儿科,多少都通点。他们不坐班,群众有病随叫随到。群众基本上“小病不出村,一般疾病不出大队”。与此同时,农村卫生员还通过家庭卫生宣传、计划免疫推广以及指导农村的饮用水源、粪便垃圾、厕所。牲畜圈棚改造等义务工作,承载了社会动员、国家控制、树立典型等多重政治含义。他们被广大农民称作“合作医疗的台柱子”,是“信得过,养得起,管得着,用得上”的医生。

——摘编自龙长安、汪雪微《“赤脚医生”对国家建设的重要贡献》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分析近代英国全科医生制度产生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指出近代英国全科医生与新中国农村卫生员的相同点,并分析新中国农村卫生员制度实施的意义。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