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现代医疗卫生体系与社会生活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 道试题
1 . 如表可用于说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     
年份事件
1986国家中医管理局成立,1988年更名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2003国家制定中医药标准体系。
2017正式颁布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
A.加快了卫生领域立法B.规范中医的传承发展
C.鼓励中医药走向市场D.开始重视西医的弊端
2 . 建国初期,一位老大爷谈到种痘运动说:“现在的国家真好,共产党毛主席处处关心我们,从解放后,没听说哪个地方闹天花,也看不见有麻子的孩子啦。我家的四个孩子,要是在过去请‘花先生’栽‘花’,顶少也得一石来粮。”这则材料作为例证,可用来说明(     
A.国民经济得到了全面恢复B.土地改革保障农民的权益
C.新中国实行人民民主专政D.群众对新中国政权的认同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世纪中期至19世纪中期,慈善药房的兴起,为英国城市下层民众提供了一种重要的医疗保健服务。药房和志愿医院一样,主要通过捐赠获得资助,并将救济对象与捐赠者的推荐信相挂钩。药房的日常管理及设施、人员配备相对单一,使得其运营成本相对较低。慈善药房通常采用合股公司式的运作方式,其捐赠者不仅被赋予推荐病人的权力,还被赋予选举管理者的投票权。药房则主要提供门诊护理、医疗咨询及家庭探访服务,极大地弥补了医院的不足,使得它们能够照顾范围更广的病人。

——摘编自元鹏成《论近代英国惩善药房的兴起》

材料二   井冈山时期医院经费主要是通过打土豪、从国民党军队中缴获和向老百姓募捐筹集的方式解决的;中央苏区时期成立互济会(类似于今天的合作医疗),互济会成员看病不要钱,区、乡工作人员药费也能报销,红军家属和贫苦民众凭乡村苏维埃政府证明给予免费治疗。医治小病、购买膏药等也不要钱,并将人民的医药问题在《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劳动法》中明确规定:对一切雇佣劳动者“实行免费的医药帮助……不论是普通病还是因工致病、遇险受伤、职业病等,都不需要支付医药费,其家属也同样享受免费的医药帮助”。中央苏区各县、区、乡普遍建立药业合作社来保障药品的市场流通。私人捐助药品也成为当时药品大的来源途径之一。

——摘编自曾红、李瑞《论中央苏区时期医药卫生体系》


(1)根据材料一,概括18世纪中期至19世纪中期英国慈善药房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央苏区发展医药卫生保障事业的意义。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8世纪中期至19世纪中期英国慈善药房和中央苏区发展医药卫生保障事业的相似之处。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97年卡尔·弗吕格提出传染病的飞沫传播理论,认为日常谈话和呼吸所产生的带有细菌的小水粒(飞沫)能够传播疾病。1897年,波兰医生约翰·冯·米库利兹·莱德齐发明了只有一层纱布的简式口罩,并将其首次运用于外科手术中。19101911年的中国东北地区暴发鼠疫。中国卫生防疫、检疫事业创始人伍连德经过调查后提出“必须接受并采取措施(戴口罩)以阻止肺鼠疫继发性肺炎”的主张。实际上,20世纪初的东北政治形势非常复杂,各方势力都在中国东北地区争夺抗击鼠疫的领导权,中、俄、日、美和法国的防疫人员都设计了各自的口罩。伍连德设计的防疫口罩有效阻止了鼠疫向中国内陆腹地等更广阔地域的传播。此外,“伍式口罩”的防疫功效及其成功推广也为公众在1918年大流感时期接受和广泛使用口罩减少了阻力。191811月,曾任职于北京协和医学院的H.乔斯林·史密利给《英国医学会杂志》写信表示:“戴口罩是绝对有效的防护措施。”

材料二   19501953年朝鲜战争中,中、苏、美各方围绕美国是否使用了生化武器争论不休。中国成立了爱国卫生委员会并发动了大规模的爱国卫生运动,构建起将国防和卫生运动相结合的国家卫生政策,改善卫生条件以防止传染病暴发,来挫败美国的细菌战。在辽宁安东市“除五害运动”中,5000多名工人和军人戴着纱布口罩、棉布袋和手套,拿着筷子在广阔区域内搜集可疑的昆虫和啮齿动物,交由专门的卫生人员检验处理。爱国卫生运动群众大会上演唱的歌曲《消灭细菌战》也可再现当时的场景:“消灭细菌战,捉拿细菌战犯,让美帝国主义和他们的臭虫、苍蝇、跳蚤一齐完蛋!”20世纪50年代以来,中国普通居民、军警、食品管理员、清洁工等戴棉布口罩的现象在中国非常普遍,口罩成为中国卫生现代性的标志。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刘春燕、张勇安《医学知识的发展与防疫方式的变迁:初探医用口罩的知识史》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伍式口罩”发明使用的推动因素及其对公共卫生事业的影响。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50年代中国致力于公共卫生事业的特点。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疫情一起,广州市民开始抬神巡游,驱疫免灾。实际上,广州地方政府也卷入此类游戏中。……在《申报》大量有关广州疫情的报道中,见有酬神、施药、施医、施棺等公共活动,却始终没有公共卫生活动。这是因为,在中国的医学思想中,疫病是由天气不和所引起的。大多数论者都将华南的疫情当作天气亢旱,雨水不调的产物。

——曹树基《1894年鼠疫大流行中的广州、香港和上海》

材料二   西人则不然。(香港)地方一有时疫,即由洁净局派人逐户查察。如屋中有不洁之物,必令洗涤净尽,更以药水遍洒室中,使无污秽之气。凡患疫者,则另设一地以处之,免致传染他人。街衢秽物,亦必辟除使尽,其有患疫而毙者,亦另择一地而葬之。随毙随葬,不少停留,以免秽气熏蒸。各厕所每日洗涤,投以生灰,以辟秽恶。

——《申报·论中西治疫之不同》(1894525日)

材料三   对于鼠疫,1890年代西方的治疗并不很有效。(香港)华人居民不仅反对他们认为荒谬的医疗,也反对非常具有侵略性的国家政策,尤其是强制性的逐户检查、强迫入院以及毁坏房屋。

——【美】班凯乐《十九世纪中国的鼠疫》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1894年广州和香港应对鼠疫方式的异同。
(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香港的华人居民为什么反对政府的防疫行动。
2023-05-29更新 | 296次组卷 | 7卷引用:广东省广州市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3届高三三模历史试题
6 . 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卫生”一词最早出自于《庄子》,意为保卫生命,与饮食、静思、秘制方剂等养生方相连。到了近代,有外国传教士向中国人宣传化学才是保持个人健康和预防疾病的基础。1872年,日本医生长与专斋关注到欧美国家都致力于建立一个将工业化、教育和实验室与个人的健康相联结的网络(sanitary),形成国家的健康,于是选取中文“卫生”来翻译sanitary。这一具有全新含义的词语“卫生”在20世纪初伴随帝国主义的入侵传入中国,被很多知识分子所接受并加以传播。他们希望通过提升“卫生”观念来把中国塑造成一个强健的现代国家。同时,卫生成为了衡量一个地区或民族文明发展程度的重要指标。

——据(美)罗芙芸《卫生的现代性:中国通商口岸健康与疾病的意义》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之初,医疗资源贫乏,鼠疫、霍乱等传染病威胁人民生命健康。194911月,国家设立公共卫生局,统一负责全国传染病、交通检疫、环境、食品、学校与劳动卫生和卫生监督等工作。1952年,中国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成立,掀起了以除害灭病为中心的爱国卫生运动,血吸虫病、黑热病、鼠疫、麻风病等得到有效治理。之后,逐步组建了包括卫生防疫、地方病控制、妇幼保健等公共卫生机构体系。1955年,卫生部发布《传染病管理办法》。60年代中期,城市形成了市、区两级医院和街道门诊(所)三级医疗服务体系,农村形成了县医院、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三级医疗预防保健网,均集预防、医疗、保健于一体。

——据李玉荣《改革开放前新中国公共卫生事业的发展及其基本经验》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括近代以来“卫生”含义的变化并分析其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概述新中国发展公共卫生事业的措施和意义。
7 . 1950年,全国卫生工作会议确定的卫生事业发展方针是:“面向工农兵,预防为主,团结中西医。”1952年,第二届金国卫生工作会议提出“卫生工作与群众相结合”的发展原则。这反映了(     
A.较完善的医疗体系B.国民经济恢复发展
C.新中国的政权性质D.人民生活极大改善
2023-02-04更新 | 707次组卷 | 6卷引用:广东省惠州市2023届高三三模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时间西方国家乡村重构历程
20世纪
70年代
西方以工业高速发展为特征的经济发展减缓,工业资本与金融资本联合,国家干预开始进入乡村市场,部分制造业也开始迁往本国乡村;农业生产采用工业化的标准与技术,大大提高了农业生产率。
20世纪
90年代
后现代主义和“城市病”催生城市社会的“乡村田园梦”,从而重塑乡村文化景观、重构乡村社会关系;另一方面,环境变化及其可持续发展引发人们对乡村空间的重新审视,农业资源保护、文化景观修复和自然生态环境的可持续性成为西方国家乡村政策的价值取向。
21世纪以来西方国家进入全球化深入发展阶段。全球性流动的加剧对乡村产生了变革性的影响,西方国家乡村主体新增了跨国公司、国际劳工移民、难民和寻求庇护者等。全球性流动不仅带来新的乡村主体,也催生了新的产业,新产业改变了乡村社区经济和环境关系,西方国家乡村呈现多 维混杂的空间格局。

——摘编自胡书玲等《乡村重构与转型:西方经验及启示》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20世纪中期以来中外历史上的“乡村重构”谈谈你的认识。(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论证充分,逻辑严密。)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1968年12月,《人民日报》在头版头条推出《深受贫下中农欢迎的合作医疗制度》的调查报告,推介湖北省长阳县乐园公社实行合作医疗制度的做法和经验。由此,全国掀起兴办农村合作医疗的高潮。到70年代,农村合作医疗已覆盖了全国90%以上的农村人口这表明我国(     
A.医疗保障体系建设逐步推进B.新农合受到了广大农民的欢迎
C.基本医疗卫生体系初步建立D.医疗机构的服务职能不断扩大
2023-01-10更新 | 794次组卷 | 16卷引用:广东省深圳市高级中学2023届高三高考前模拟预测历史试题
10 . 1947年,西满地区(今辽宁锦州与河北山海关交界处)鼠疫流行,中共东北行政委员会按照预防胜于治疗的原则,制定防疫工作计划,培养防疫人员,注意在城市清理垃圾,加强城市卫生管理,在乡村开展卫生保健和卫生清扫运动。不久后即战胜鼠疫。这反映了当时东北解放区(     
A.社会主义公共服务得到完善B.爱国民主统一战线得到巩固
C.人民群众卫生意识普遍提高D.医疗卫生事业得到较快发展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