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现代医疗卫生体系与社会生活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3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世纪中叶以后,西医在中国日益广泛而深入地传播开来。许多传教士在华行医、建立医院、开办医学校、翻译医学书籍和出版医药刊物。洋务运动时期,清政府开始官派留学生,18721875年选派120名幼童赴美留学,其中有5人从事医学工作。明治维新后,日本西医发展很快,不少中国留学生在日本间接吸收了西医知识。19世纪70年代以后,一些清廷官员和洋务人士体验到了西医的功效,就带头或动员富商捐资教会医院,各地受医人数大为增加。20世纪初,中医人士开始自发地学习西医。

——摘编自郭剑波《论近代“西医东渐”的途径与反响》

材料二   近年来,“中医热”不断掀起风潮,越来越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和关注。屠呦呦凭借青蒿素的发现摘得诺贝尔奖,这一抗疟药物拯救了全球数百万人的性命。调查结果显示,中医药被认为是“最具有代表性的中国元素”。在俄罗斯,选择中医作为中国元素代表的比例更是高达75%。目前,中医药已经传播到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世界范围的“中医热”已然形成。世界卫生大会于2019年首次把中医纳入全球医学纲要。

——摘编自孙涛等著《国医年鉴》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西医在近代中国迅速传播的背景,并分析其对中国社会产生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在欧美等国掀起“中医热”的因素,并谈谈你对这一现象的看法。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卫生政策通常分为三个时期,具体内容如下表所示:

阶段特征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至“非典”爆发时期(1978一2003年)发展卫生事业要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正确处理社会效益和经济收益的关系,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防止片面追求经济收益而忽视社会效益的倾向
卫生事业回归公益性时期(2003-2015年)针对“看病难、看病贵”等突出问题,政府在公共卫生服务领域投入大量财政资金,尝试实现城乡间、区域间公共卫生服务资源配置的均等化,公共卫生体系的独立性和主体性通过立法得以保障
“健康中国”战略建设时期(2015年至今)“健康中国”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战略主题是“共建共享、全民健康”。实现从宏观卫生制度建设向日常健康文明生活方式形塑的转变是“健康中国”战略从高屋建瓴到落地生根的题中之意

——摘编自李洁《从“制度”到“生活”:新中国70年来公共卫生政策演变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卫生政策的演变趋势。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当前我国实施“健康中国”战略的重大意义。
2023-11-27更新 | 55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六盘水市纽绅中学2024届高三11月月考历史试题
3 . [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19526月,中共中央决定在国家工作人员范围内实施公费医疗制度。该制度实行辖区管理,一般由区县政府统筹、审核和监督使用各单位的公费医疗经费。公费医疗保障的主要对象是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离退休人员,二等乙级以上革命残废军人,高校在校学生。与此同时,根据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逐步实行劳动保险制度的规定,针对城市企业职工,国家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保险条例》,确立了劳保医疗制度,以解决工人的医疗保健问题。这种初级水平的医疗保障制度使得城镇劳动者第一次真正享受到基本医疗服务的待遇。但在整个计划经济时期,我国城镇医疗保障也没有实现全覆盖,享有医保的城镇人口很可能在70%左右。

——摘编自邹长青、田月等《中国医疗保障制度发展的历史演进(19491978年)--兼论医疗保障政策史》


(1)根据材料,概括新中国医疗保障制度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新中国成立初期实施医疗保障制度的意义。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唐朝,开始出现了一系列关于污水排放和垃圾处理的法律。《唐律疏议》中记载:“其穿垣出秽污者,杖六十;出水者,勿论。主司不禁,与同罪。疏议曰:具有穿穴垣墙,以出秽污于街巷,杖六十。直出水者,无罪,主司不禁,与同罪。谓‘侵巷街’以下,主司合并禁约,不禁者与犯人同坐。”换而言之,如果随意倾泻污水或者乱扔垃圾,被武侯、不良人发现,需要面临被杖击六十的处罚。唐朝这些严苛的法律为后来的宋朝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摘编自牛素娴《两宋都城的用水及水源卫生》

材料二   按照布罗代尔的研究,在前近代时期,欧洲城市,公共卫生情况大同小异,人们一般通过排放污水管道处理污水(主要是雨水),通过清洁工处理固体垃圾。直到18世纪,巴黎、伦敦的河畔依然成为人们自由大小便的场所;城内街道无清扫街道章程,是以各街道泥淖拉杂,堆积甚多;饮水也成问题,因为居民什么东西都往河里扔。糟糕的卫生状况导致疾病尤其是传染病极易流行。19世纪前后,欧洲城市近代公共卫生事业空前发展起来。伦敦、巴黎等城市大型排污系统的建设、自来水的使用、室内抽水马桶的使用、对食品卫生的管理,使城市公共卫生得到很大改善。19世纪中叶细菌学和寄生虫学的建立,使人们开始对传染病进行积极预防。公共卫生法规的制定,使得这些城市率先实现公共卫生事业近代化。

——据何小莲《论中国公共卫生事业近代化之滥觞》整理、改编

材料三   中国常驻联合国副代表表示:海洋是全人类的共同财产,日本政府不顾国际社会质疑和反对,单方面强行启动核污染水排海,这一举动无视公共利益,公然向全世界转嫁核污染风险,极其自私自利,极其不负责任。长期以来,围绕福岛核污染水排海对海洋环境、食品安全和人类健康的影响一直存在严重关切,日方做法的正当性、合法性、安全性也一直受到广泛质疑。中方强烈敦促日方正视有关国家表达的合理关切,立即停止核污染水排海。

——摘编自“新华网”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唐代城市污水治理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世纪欧洲公共卫生情况的变化和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就中国对日本核污水排海的态度,谈谈你的认识。
2024-01-12更新 | 126次组卷 | 2卷引用:云南省三校联考备考2024届高三上学期实用性联考(五)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鸦片战争后,外国教会、租界等在华势力开展的医疗卫生活动,引起了国人见贤思齐的仿效舆论,在舆论压力和疫病流行的情况下,清廷开始着手施行卫生新政。1902年,给事中吴鸿甲奏请设立医局,得到光绪帝的准允。1905年清政府设立巡警部卫生科,1908年设立了外城官医院,开创了官办平民医院的先河。清廷虽然移植了西方卫生职能,但许多举措仍然体现着施舍性质的社会救济的特点,并且没有相应的法律制度来规范这种行为。

——摘编自修固慧《仿效与超越:中国近代卫生事业演进历程分析》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迅速做出决策,采取各种措施增进人民的健康。从1953年开始,全国省、地区、县各级卫生防疫站逐步建立。稍后,铁路系统、厂矿企业也建立了卫生防疫站。1955年,国务院发布的《传染病管理办法》是卫生防疫工作的第一个法定性文件,从而使防疫工作有法可依。1958年,国家发动全民除“四害”运动,进一步整治了环境卫生,以预防疫病传播。

——摘编自《新中国七十多年来的医疗卫生事业是如何发展的?》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晚清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晚清相比新中国医疗卫生事业的进步之处,并分析其原因。
2023-06-04更新 | 230次组卷 | 9卷引用:东北三省三校(哈师大附中、东北师大附中、辽宁省实验中学)2023届高三四模文综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古代都城的工业污水主要来自印染、造纸产业,这些水污染会引发瘟疫蔓延、疾病流行,严重威胁着人们的身体健康。在隋朝之前,古人处理生活垃圾以及污水以就地掩埋为主,慢慢的才开始有专人处理。到了唐朝,开始出现了一系列关于污水排放和垃圾处理的法律。

《唐律疏议》中记载:“其穿垣出秽污者,杖六十;出水者,勿论。主司不禁,与同罪。疏议曰:具有穿穴垣墙,以出秽污于街巷,杖六十。直出水者,无罪,主司不禁,与同罪。谓‘侵巷街’以下,主司合并禁约,不禁者与犯人同坐。”换而言之,如果随意倾泻污水或者乱扔垃圾,被武侯、不良人发现,需要面临被杖击六十的处罚。唐朝这些严苛的法律为后来的宋朝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北宋初年,朝廷制定了一系列措施予以治理工业污水。北宋真宗大中祥符八年(公元1015年)先是明令“内金水河两岸,即创置短墙遮护,不许放入浊污河水”,后又通过开小池和置斗门的方式来控制水练、过滤污水,同时还开凿了退水沟渠,将染院产生的废污水泄至宫城外的城壕中,以此减少对城内水域的直接污染。宋代政府还把对河渠的治理养护纳入到官员的考核目标中。宋代政府对环境、水源卫生保护的重视程度可见一斑。

——摘编自牛素娴《两宋都城的用水及水源卫生》

材料二   中国常驻联合国副代表表示:海洋是全人类的共同财产,日本政府不顾国际社会质疑和反对,单方面强行启动核污染水排海,这一举动无视公共利益,公然向全世界转嫁核污染风险,极其自私自利,极其不负责任。长期以来,围绕福岛核污染水排海对海洋环境、食品安全和人类健康的影响一直存在严重关切,日方做法的正当性、合法性、安全性也一直受到广泛质疑。无论日方如何辩解,都改变不了未来30年日本将把上百万吨的核污染水持续向太平洋排放的现实,都改变不了排海将对海洋环境、食品安全和人类健康造成巨大风险的事实。中方强烈敦促日方正视有关国家表达的合理关切,立即停止核污染水排海。

——摘编自新华网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古代加强城市工业污水治理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就中国对日本核污水排海的态度,谈谈你的认识。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900年后,北京饮水卫生事业发生了较大变化。早期,技术改良改善了北京饮水状况。晋升技术的进步,很多人喝上了甜水。接着,基于现代设备和化学化验的自来水公司建立起来。此时,不过,人们已从简单地以口味苦甜区分井水的好坏,北京饮水卫生进入到国家主导时期。技术进步带来的改变只是一种附带效果,而细菌理论指导的公共卫生则是一种官方的主动作为。1920年代,人们开始应用科学细菌方法检验水质。19288月,公共卫生成为政府职责之一,一方面积极建设专业公共卫生人才队伍,另一方面又大力普及科学饮水卫生知识。

——摘编自杜丽红《知识、权力与日常生活——近代北京饮水卫生制度与观念嬗变》


(1)根据材料,分析北京近代饮水卫生事业发展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北京近代饮水卫生事业发展的影响。
2023-09-23更新 | 37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鹰潭市贵溪市实验中学2023届高三三模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79-1988年中国公立医院改革进程(摘要)

时间

名称

备注


1979年
《关于加强医院经济管理管理试点工作的意见》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第一份明确提出医院经济的文件。该《意见》提出,医院试点方案与国企改革“放权让利”有一定相似性。

1981年
《关于解决医院赔本问题的报告》建议实行价格改革,对公费医疗和劳保医疗按不包括工资的成本收费,增加的开支由地方财政和企业单位负担;对城镇居民和农民的收费标准可以保持不变。
《医院经济管理暂行办法(修改稿)》进一步扩大医院财务管理自主权,调动医院职工积极性。

1984年
《关于贯彻财政部关于控制行政事业经费和企业管理费开支的通知的意见》卫生部从官方层面认可了承包制的做法,将“打破大锅饭”的改革意向写入了正式文件,特别指出“奖金发放要克服平均主义”。

1988年
《关于部属医院试行承包责任制的意见(试行)》在坚持全民所有制基础上参照两权分离原则,以承包合同的形式确定国家、医院的责权利关系。

—— 摘编自昝馨《历史的往复:1978~1992年的中国公立医院改革》


(1)中国公立医院的改革进程体现了怎样的特点?
(2)作为历史的观察者,你认为中国公立医院改革的出路在哪里?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97年卡尔·弗吕格提出传染病的飞沫传播理论,认为日常谈话和呼吸所产生的带有细菌的小水粒(飞沫)能够传播疾病。1897年,波兰医生约翰·冯·米库利兹·莱德齐发明了只有一层纱布的简式口罩,并将其首次运用于外科手术中。19101911年的中国东北地区暴发鼠疫。中国卫生防疫、检疫事业创始人伍连德经过调查后提出“必须接受并采取措施(戴口罩)以阻止肺鼠疫继发性肺炎”的主张。实际上,20世纪初的东北政治形势非常复杂,各方势力都在中国东北地区争夺抗击鼠疫的领导权,中、俄、日、美和法国的防疫人员都设计了各自的口罩。伍连德设计的防疫口罩有效阻止了鼠疫向中国内陆腹地等更广阔地域的传播。此外,“伍式口罩”的防疫功效及其成功推广也为公众在1918年大流感时期接受和广泛使用口罩减少了阻力。191811月,曾任职于北京协和医学院的H.乔斯林·史密利给《英国医学会杂志》写信表示:“戴口罩是绝对有效的防护措施。”

材料二   19501953年朝鲜战争中,中、苏、美各方围绕美国是否使用了生化武器争论不休。中国成立了爱国卫生委员会并发动了大规模的爱国卫生运动,构建起将国防和卫生运动相结合的国家卫生政策,改善卫生条件以防止传染病暴发,来挫败美国的细菌战。在辽宁安东市“除五害运动”中,5000多名工人和军人戴着纱布口罩、棉布袋和手套,拿着筷子在广阔区域内搜集可疑的昆虫和啮齿动物,交由专门的卫生人员检验处理。爱国卫生运动群众大会上演唱的歌曲《消灭细菌战》也可再现当时的场景:“消灭细菌战,捉拿细菌战犯,让美帝国主义和他们的臭虫、苍蝇、跳蚤一齐完蛋!”20世纪50年代以来,中国普通居民、军警、食品管理员、清洁工等戴棉布口罩的现象在中国非常普遍,口罩成为中国卫生现代性的标志。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刘春燕、张勇安《医学知识的发展与防疫方式的变迁:初探医用口罩的知识史》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伍式口罩”发明使用的推动因素及其对公共卫生事业的影响。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50年代中国致力于公共卫生事业的特点。
10 . 【中医学的传承与发展】

材料

历史时期阶段概况
春秋战国到汉末中医四大经典《黄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成书,标志着中医理论体系的形成。
两晋到五代医学理论无显著发展,主要是实践医学的进步和药物品种及方剂更加丰富,同时域,外医学(如印度医学)和药物(如乳香、胡椒、安息香、檀香等)传入。
宋金元时期把药理与医理结合,以思辨结合临床经验的方法,来解释药物的功效与主治。
明到清前期一方面对经典医书进行注解与再整理,另一方面创建温病学说。至此,在外感热病方面,伤寒学说与湿病学说并存,理法方药更臻完善。
晚清、民国传统中医学受到有力挑战,形成中西医并存局面。发生中医存废之争;1936年《中医条例》颁布,中医合法地位得以确认。
新中国成立初期毛主席作出关于西医学习中医的重要批示,促进中西医结合医学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1982年《宪法》第二十一条注明“国家发展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现代医药和我国传统医药”,在法律上给予中医和西医同等的地位。201771日实施第一部体现中医药特点的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为中医药的发展保驾护航。

——摘编自刘芳、罗雄等《略论中医学史》


从材料中选择至少两个阶段,提炼一个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阐述。(要求:论题明确,逻辑严密,条理清晰,史论结合)
2023-09-01更新 | 10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3年湖北省高考历史猜题卷(二)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