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交流与传播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 道试题
1 . 19世纪80年代,思想家王韬撰文说:“华夷之辨,其不在地之内外,而系于礼之有无也明矣。苟有礼也,夷可进为华;苟无礼,华则变为夷。 岂可沾沾自大,厚己以薄人哉?”王韬的主张(     
A.推动礼成为评判文明的标准B.深刻揭示了洋务运动的缺陷
C.体现了近代民族意识的转型D.是中国近代思潮嬗变的缩影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董仲舒从天出发来论仁,认为天是万物的本源,天生人并养育人,而上天要治理宇宙万物,就不能靠刑罚,而是主要靠仁德,因此宇宙万物才如此有秩序,所以天是具有仁义精神的。他在强调“仁者爱人”的基础上,提出仁爱的对象不能是“我”、自己,而必须是他人,并由此推衍出“质于爱民,以下至于鸟兽昆虫莫不爱。”

——摘编自孟维《董仲舒对先秦儒家“仁”的继承与发展》

材料二   作为影响最大的理学家,朱熹建构了以理为本原的理学体系。仁在朱熹理学中具有至关重要的地位,为天理的代名词。通过对仁的诠释,朱熹建构了一个完整的体系:仁是天理,彰显了仁之本原地位;仁是“百善之首”,突出了仁在五常乃至全部道德条目中的统领作用;不仅理清了仁之内涵,而且为“仁臻于与天地万物为一体”奠定了前提;仁者与天地万物为一体是对先秦儒家通过道德践履与天人合一的继承中,提出的仁者与天地万物为一体的新境界。

——摘编自魏义霞《朱熹对仁的诠释》

材料三   前三代,吾无论矣;后三代,汉、唐、宋是也。中间千百余年而独无是非者,岂其人无是非哉?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固未尝有是非耳。

——李贽《藏书卷》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董仲舒对先秦儒家“仁”的发展表现及其目的。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比较董仲舒、朱熹思想的异同,并谈谈从中得到的认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末清初李贽等思想家对儒学的态度并简要说明,分析比较其与近代维新派思想的关系。
3 . 儒家思想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起了重要作用。据如表内容可知,两者都
张载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横渠四句》)
顾炎武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日知录》)
A.关注“人伦物理”B.倡导心外无物
C.主张“格物致知”D.强调社会责任
2020-09-08更新 | 413次组卷 | 23卷引用:河北省邯郸市鸡泽县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