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交流与传播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 道试题
1 .

文物A: 帕特农神庙石雕,现藏于大英博物馆

文物B:刻有楔形文字《汉谟拉比法典》的玄武岩石柱,现存放于巴黎卢浮宫博物馆亚洲展览馆


文物C:中国金代磁州窑山水画瓷枕,现藏于美国大都会博物馆

文物D:西魏大统十六年《菩萨处胎经》(传世最古老的写经,中国国宝级文物),唐代传入日本,现藏于日本京都知恩院
1.按时间顺序为各文物进行排序。
出现顺序1234
文物C
2.对研究文物故乡的政治经济制度而言,以上文物中,兼具实物史料与文献史料双重性质的有(双选题)(     
A.AB.BC.CD.D
3.文物C中的山水风俗画也可以映射两宋时期的(单选题)
A.重文轻武        B.   市民文化                    C. 妥协求和
4.文物D能否对“佛教唐代时已经经由中国传入日本”观点提供支持?(判断题式选择)(     
A.能          B.不能
5.根据文物D,结合所学, 简要说说中原文明对鲜卑族政权西魏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6.为何希腊总理一提及帕特农神庙石雕,英国首相会托故取消双方的会晤?

当地时间(2023年)11月28日,希腊政府发言人表示,英国首相苏纳克在原定时间前几小时取消与希腊总理米佐塔基斯的会晤是“前所未有的”。

26日,正在英国访问的希腊总理曾表示,希望英方归还现藏于大英博物馆的希腊帕特农神庙大理石雕塑。

——摘编自《新京报》

7.你如何看待一些著名的博物馆收藏他国国宝级文物的现象?
2024-01-15更新 | 24次组卷 | 2卷引用:专题02 文化与艺术(上海15个区试卷汇编)-【好题汇编】2024年高考历史一模试题分类汇编(上海专用)
2 . 教育

19世纪读写能力的普及首先是欧洲文化史的一个进程。其源头可追溯至宗教改革时代或18世纪倾向于实用性教育的全民启蒙运动时期。精英们对读写能力普及的反应是矛盾的。一方面,开启理智的阅读和规范文化实践,对普通民众进行启蒙祛除迷信,这似乎是自上而下的文明化、现代化的实施和对民族融合的促进;另一方面,精英对大众文化解放仍存有疑虑。大众文化解放的同时,也和提高大众的社会和政治地位的要求相勾连。权力和文化拥有者的疑虑不无道理。

——摘自[德]于尔根·奥斯特哈默《世界的演变:19世纪史》


(1)概述“读写能力普及”的时代背景。你如何看待“精英们对读写能力普及的反应是矛盾的”,运用所学加以阐释说明。
要求:能够选择、组织和运用相关材料并使用相关历史术语,在正确的历史观和方法论的指导下,全面、客观地论述历史问题。

(2)依据材料,评述20世纪初对“教育”的认识

文化教育为新民主主义的,即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教育。人民政府的文化教育工作,应以提高人民文化水平,培养国家建设人才,肃清封建的、买办的、法西斯主义的思想,发展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为要紧任务。

苏维埃文化教育的总方针在于以共产主义的精神来教育广大的劳苦民众,在于使文化教育为革命战争与阶级斗争服务,在于使教育与劳动联系起来,在于使广大中国民众都成为享受文明幸福的人。

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德政工程,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

教育是一个民族最根本的事业,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倡导全党全社会树立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观念。


(3)请为上述四则不同时期的材料排序,并说明理由。
2023-03-31更新 | 236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朝阳区2023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3 . 一定程度上说,人类历史就是一部自身迁徙的历史。迁徙中的人们,在不同的时空背景下,在政治、经济和文化等层面的碰撞与交融中,留下了他们的印记。某校历史社团开展了关于“公元3-6世纪欧亚游牧部落大迁徙”的探究学习,从四个主题中寻求他们的印记。
主题一   时空的印记

(1)按时间先后,将上述四幅地图排序,正确的是(单选)(     
A.②③④①B.②③①④C.②④③①D.②①③④
(2)观察图片,将②③两幅地图的标题补充完整。
图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形势图。图③是西晋末年少数民族分布与_______________示意图。
主题二:活动的印记

(3)图文所呈现的历史研究方法是__________
(4)嘎仙洞遗址发现对于我们研究历史的重要意义是(双选)(     
A.证明了嘎仙洞是鲜卑人的发源地B.可以明晰拓跋鲜卑部的迁徙路线
C.有助于研究鲜卑族早期历史文化D.为破解鲜卑人的文字提供了帮助

主题三:文化的印记

高祖孝文皇帝,讳宏,显祖献文皇帝之长子。母曰李夫人。皇兴元年八月戊申,生于平城紫宫,神光照于室内,天地氛氲,和气充塞。……三年夏六月辛未,立为皇太子。五年秋八月丙午,即皇帝位于太华前殿,大赦,改元延兴元年。……史臣曰:……(高祖)钦明稽古,协御天人,帝王制作,朝野轨度,斟酌用舍,焕乎其有文章,海内生民咸受耳目之赐。

——《魏书·高祖纪》


(5)根据主题三的材料,制作一张介绍主人公的人物卡片。
姓名:拓跋宏
民族:鲜卑                         父母:拓跋弘、李夫人
即位时间:_______________改元年号:延兴
谥号:_______________庙号:_______________
概括功绩:_______________,推动文教兴盛。
主题四:碰撞的印记

(6)公元3到6世纪的亚欧游牧民族大迁徙,使得一些国家灭亡,也让一批新的国家先后崛起。下列史实能论证此结论的是(单选)(     
A.赫梯帝国的灭亡B.贵霜帝国的建立
C.西罗马帝国灭亡D.蒙古帝国的建立
(7)有学者说:“游牧世界对农耕世界的冲击,为历史之发展为世界史带来了不少积极的影响。首先是两者之间扩大了通道,彼此都向对方学得自己所缺的某些技术。”这说明游牧民族的迁徙(双选)(     
A.体现了文明交流双向性特征B.拉开了世界整体化进程的序幕
C.改变了欧亚大陆的政治格局D.影响了欧亚大陆区域文化发展
2023-04-14更新 | 103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金山区2023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