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特点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 道试题
1 . 吉祥图案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常以纹、谐音以及文字来表示,如下图,利用“猴”同“侯”同音,“枫”同“封”同音,以示寓意“封侯挂印”。“封侯挂印”反映了(     
   
A.中国人表达情意委婉含蓄的特点B.西周时期周天子分封诸侯的景象
C.中国古代图必有意、意必吉祥的传统D.追求身居高位、廉洁奉公的价值取向
2 . 萧公权在评价明末清初的进步思想时说: “中明以后阳明学派以反对宋明理学之桎梏而发挥自由思想,亦图冲决网罗,肃清尊古守旧之结习……然其本身所据观点与所含内容,仍自旧学中蜕化而来,终不脱前人之窠臼。”造成这一结果的主要原因是(     
A.宋明理学的长期束缚B.明清君主专制的空前加强
C.三纲五常思想的阻碍D.资本主义萌芽发展不充分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642年,意大利传教士卫匡国到达中国。1643-1650年,他游历江南诸多地方,致力学习汉文华语,阅读中华典籍舆志,对中国历史文化极富造诣。1650年,他被罗马教廷任命为杭州地区耶稣会会长。

1653年,卫匡国作为天主教耶稣会中国副教省代理人前往罗马教廷为中国礼仪辩护,最后以他的见解获胜。罗马教廷事后颁布敕令称,中国教徒的敬天祭祖尊孔等礼仪只要无碍于天主教的传播均可照旧进行。

1655年,卫匡国用西式方法绘撰、编著的《中国新地图集》在欧洲出版。这是一部完整的中国地理著述。全书内有17幅地图,中国总图一幅,直隶、山西、陕西、山东、河南、四川、湘广、江西、江南、浙江、福建、贵州、云南各一幅,此外,含日本地图一幅。该书双面印刷,还有171面志文,19面目录,可以查明包括长城在内的中国各地城关的经纬度,均按照省份和城市大小排列。在具体内容上,该书不同于中国官私地理志书偏重政治建置的风格;更好地体现了欧洲地理学所主张的综合性学科的性质。《中国新地图集》成为当时欧洲了解中国地理的必读之书,引起欧洲地理学界的重视,一经出版便被译成多种欧洲文字版本,产生了极大的反响。

——摘编自杨雨蕾《〈中国新地图集〉和十七世纪欧洲的中国地理认知》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国新地图集》出版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新地图集》的特点,并说明该地图出版的影响。
2024-03-11更新 | 114次组卷 | 2卷引用:四川省雅安市雅安中学等校联考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开学考试文综试题-高中历史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诗画二十四节气》以二十四节气为线索,精选与节气内涵和意境相符的知名古画、古诗,运用三维转二维技术,对古画进行修复与后期制作,并配以内容相符、意境美好的英文版古诗词,使古画、古诗词在新媒体技术的加持下动起来,以中外年轻受众更容易接受的动画形式,传播中国独特的节气之美、诗画之美、意境之美。

动画作品《诗画二十四节气·白露》画面之一

画:【明】唐寅《溪山渔隐图》

诗:【唐】王维《山居秋暝》

译:许渊冲

——据武宝贵《中国风动画在国际传播中的应用研究——以〈诗画二十四节气〉为例》

(1)上图展示了哪些优秀传统文化?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其价值。
(2)除了动画作品,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当代的传播还可采取哪些方式?结合材料一与所学知识,提出一个创意并说明其主旨。
2024-01-15更新 | 37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隆昌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相关要求。

材料一   它的主流是由许许多多分散存在的民族单位,经过接触、混杂、联结和融合,同时也有分裂和消亡,形成一个你来我去、我来你去,我中有你、你中有我,而又各具个性的多元统一体。中华民族这个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还有它的特色:在相当早的时期,距今三千年前,在黄河中游出现了一个若干民族集团汇集和逐步融合的核心,被称为华夏,它像滚雪球一般地越滚越大,把周围的异族吸收进了这个核心。它在拥有黄河和长江中下游的东亚平原之后,被其他民族称为汉族。汉族继续不断吸收其他民族的成分日益壮大,构成起着凝聚和联系作用的网络,奠定了这疆域内部多民族联合成的不可分割的统一体的基础,形成为一个自在的民族实体,经过民族自觉而成为中华民族。

——据费孝通《中华民族的多元一体格局》

材料二   1979-2004年深圳市人口变化趋势


注:按照深圳市统计局统计口径,2002年以前以1年为标准,居住1年以上的非户籍人口称为暂住人口,2002年以后把居住半年以上的非户籍人口称为暂住人口。

——摘自陈图深等主编《深圳人口与发展:挑战与对策》


(1)据材料一,归纳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形成过程的特点。
(2)据材料二,概括1979-2004年深圳市人口变化趋势。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该趋势形成的时代背景。
(3)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人口迁移对民族发展的积极作用。
6 . 儒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中国的人文主义文化传统中,对人的价值及尊严是十分崇尚的。儒家重视人的价值,儒学是中国文化的主流。自孔子始,便一再地强调“入世”。“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可谓知矣。”孔子自己也坚守“不语怪、力、乱、神”,把人事放在首位。“未能事人,焉能事鬼”,说明孔子具有比较强烈的非宗教意识和倾向。孔子之后,儒家也基本上是反宗教、反出世的,儒家学者都十分强调人事。儒家的《四书》,即<大学》《中庸》《论语》《孟子》,这些儒家的经典,也没有主张超世脱俗的言论,都是针对现实社会需要的。

——摘编自丁卯<政治规约与思想传播——历史视域下的解放区木刻研究(1937—1945)》

材料二   我国古代、近代历史上,与王朝兴替伴生是孔子思想的“死”与“活”,是孔子的“死去”与“活来”。比如武汉大学哲学学院彭富春教授在《死去的孔子与活着的孔子》一文中就指出:“通过对于孔子思想边界的区分,一方面,我们看到了孔子活着的思想,在一个无序的世界里建立秩序,在一个无爱的时代里宣扬仁爱;另一方面,我们也看到了他死去的思想,礼制束缚了个体的生长,仁爱限制了情感的丰富。”“一个死去的孔子只会讲《论语》中的话,一个活着的孔子则会说出我们时代的智慧箴言。”"

材料三   儒家思想在古代中国发展示意图(如下图)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影响中国古代儒家“反宗教”的历史因素。
(2)阅读材料二、三,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史实进行阐述(要求:观点明确、史实准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2022-10-20更新 | 53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遂宁市射洪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小楚同学根据冯天瑜、杨华、任放的《中国文化史》制作了“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圈分布图”,该图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中华文化圈的主要特点是
A.源远流长B.多元包容C.泾渭分明D.争霸称雄
2021-12-30更新 | 1022次组卷 | 21卷引用:四川省绵阳南山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3月月考历史试题
8 . 儒家思想是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主流,同时也对中国古代文学、科技和艺术都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古者诗三千余篇,及至孔子,去其重,取可施于礼义……三百五篇孔子皆弦歌之,以求合韶武雅颂之音。礼乐自此可得而述,以备王道,成六艺

——《史记•孔子世家》

材料二   二程说:“凡眼前无非是物,物物皆有理,如火之所以热,水之所以寒;至于君臣父子间皆是理。”所以,二程的“理”也包括自然之理。而且程朱理学不仅讲“理”,还讲“即物穷理”。这些思想对后世科技的发展影响很大。刘完素的《伤寒直格方》开头第一句便是“习医要用直格”。李时珍在《本草纲目·凡例》中也说:“(本草)虽曰医家药品,其考释性理,实吾儒格物之学。”

——摘编自乐爱国《儒家自然观对中国古代科技的影响》

材料三   下图为清代郑板桥的《墨竹图》,画中题诗为:

“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孔子以儒家的哪一主张作为标准对古诗进行了删减,并指出其主要目的。结合所学知识,文中的“诗”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中居于怎样的地位?
(2)依据材料二,概括“对后世科技的发展影响很大”的程朱理学思想有哪些?并结合所学知识举一例体现宋代所取得的科技成就。
(3)材料三中的《墨竹图》代表中国古代绘画的哪一表现形式?其突出特征是什么?
(4)综合上述材料,我们今天应如何对待以儒学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