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特点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9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阶段发展
20世纪20年代初动画片传入中国,一经面世就得到大批观众的喜爱。
1920—1930年万氏兄弟创作了中国第一部动画短片《舒振东华文打字机》后,力作不断, 反响热烈。
1931—1945年万氏兄弟拍摄了20多部短片,包括呼吁团结抗击侵略的《同胞速醒》《精诚团结》,提倡抵制日货的《血钱》《国货年》等。
1946—1956年建国初,动画创作人员发展到200多人。动画电影发展迅速, 其中《神笔》和《骄傲的将军》开启民族风格先河。
1957—1966年民族风格发扬光大,涌现出《渔童》等中国风貌的作品。
1977—1986年1978年后,全国建立了几十家动画片拍摄基地, 工作者们的热情重新高涨,动画片数量增加,在题材内容、艺术形式和制作技巧等方面,都有新探索,在国际上确立了“中国学派”的地位。
1987—2000年市场经济大潮中,动画短片产量和质量大幅下滑,国产动画未能找到发展之路, 其间只有《宝莲灯》等寥寥几部佳作。
2001年以来2004 年国家广电总局颁布《关于发展我国影视动画产业的若干意见》, 将发展动漫产业作为国家战略,截至2019年6月,已有20多部国产动画电影票房过亿元,如《大圣归来》《熊出没之原始时代》等。

——摘编自张先云《从“中国学派”到“中国风”——综观国产动画片的发展历程》

从上表中提取两条或者两条以上信息,拟定一个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自拟标题,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通畅。)
2024-03-24更新 | 147次组卷 | 5卷引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地区2024届高三下学期二模历史试题
2 . 在秦墓出土的竹简《日书》中出现最多的字依次是吉、凶、祸、福、贫、富、利、害等,几乎找不到德、仁、义等字眼,这与同为卜问吉凶祸福的周人的《易》,动辄“天德”“修身”“大义”等内容形成鲜明对比。这反映出(     
A.秦人的迷信思想衰退B.秦文化功利主义色彩
C.焚书坑儒摧残秦文化D.秦国移风易俗最彻底
3 . 相比前代,周代宗教的发展变化体现在“神”或“上帝”角色的转变方面,即由原来氏族部落专属神祇变为天下所有部落的神祇;在继承“君权神授,天命所归”的前提下提出了两个新的命题:其一是“天命靡常”、其二是获得天命的依据在于“德”。周代的这些做法(     
A.使神权与王权分离B.旨在维护天下共主合法性
C.体现家国一体理念D.发扬了儒家为政以德思想
4 . “小说”作为一种文学体裁,起源于民间故事,至宋话本基本成熟定型,明清迎来繁荣时代。下表所示为对“小说”词源的考证。据此可推知,中国古代“小说”(       

早期说法

出处

饰小说以干县令,其于大达亦远矣

《庄子》

小说家者流,盖出于稗官,街谈巷语,道听涂说者之所造也

《汉书》

A.得到官方的推崇B.题材渐趋多元化
C.起源于先秦时期D.世俗化气息强烈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5 . 中国传统音乐以宫、商、角、徵、羽为五声音阶。《史记·乐书》记载:“闻宫音,使人温舒而广大;闻商音,使人方正而好义;闻角音,使人恻隐而爱人;闻徵音,使人乐善而好施;闻羽音,使人整齐而好礼。”这一表述体现了中华文化( )
A.重视选贤任能B.尊重个性自由C.强调多元互鉴D.注重仁义道德
2023-06-30更新 | 4862次组卷 | 36卷引用:新疆巴音郭楞州且末县第一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随着夏商以来神权的逐渐被打破,民本思想成为论证政权合法性的一个坚实理由。“天命靡常”“惟德是辅”,这就要求统治者具备高尚的道德修养,为全社会树立楷模。而道德的高尚与否,在于能否施惠政于民。为此,孔子倡导“仁者爱人",提出德治的政治主张,并认为“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孟子把孔子的德治发展为仁政,主张以仁政治国御民,并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名言。荀子继承了孔、孟的民本思想,指出:“天之生民,非为君也;天之立君,以为民也。”他从社稷和民众的关系上论述了以民为本对社会稳定和政权巩固的重要性。

——摘编自孟宪霞《民本思想的来源及其现代转型》


(1)根据材料,概括先秦时期民本思想的内涵。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先秦民本思想产生的原因。
7 .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孔子“以诗书礼乐教”,在周游列国遭遇困境的情况下,仍“讲诵弦歌不衰”。孔子曾向鲁国、齐国的音乐大师学习,并有深刻的领悟力和高超的演奏技巧。史载,孔子整理的《诗》305篇,“皆弦歌之,以求合《韶》《武》《雅》《颂》之音,礼乐自此可得而述,以备王道,成六艺”。孔子强调“正音”“雅乐”,反对靡靡之音,他说:“《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又说:“恶紫之夺朱也,恶郑声之乱雅乐也,恶利口之覆邦家者。”在孔子看来,“乐教”不仅仅是声乐、器乐、歌舞等形式,而且是育人才、齐风俗,实现政治与社会理想的重要途径。“礼云礼云,玉帛云乎哉?乐云乐云,钟鼓云乎哉?”

——据《史记》等

(1)根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孔子提倡“乐教”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折孔子“乐教”思想的影响。
2023-06-10更新 | 4721次组卷 | 17卷引用:新疆巴音郭楞州且末县第一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8 . 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对大禹籍贯及治水地点提出了不同说法,有的说大禹是山东人,治水在今齐鲁一带;有的说大禹是山西人,治水始于汾河;有的说大禹是安徽人,治水在今淮河一带;有的说大禹是越族人,治水在今江浙一带。这些说法(       
A.体现了同源共祖的思想B.导致了宗法分封制崩溃
C.反映了农耕文明的扩展D.促成了统一观念的形成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汉武帝时期,董仲舒根据当时社会的需求和统治者的需要,融合道家和法家思想,对儒学进行调整和加工,从而产生了符合当时社会需要的新儒学体系,这是对先秦儒学进行的第一次改造。董仲舒指出,要促进国家稳定,就一定要完成思想的统一。董仲舒宣传了“神”“天”“天人合一”的理论,还提出了“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和“仁、义、礼、智、信"的五种行为准则,后来被称为“三纲五常”。汉武帝采纳了他的主张。之后儒学变为真正的统治思想,同时研究五经的经学也随之成为了显学。

——摘编自韩典轩《儒学的发展历程和现代转型研究》

材料二   隋唐时期的儒学倾向于经世致用,表现为经学的繁荣和对佛道思想的吸收与融合。唐代前期孔颖达等编撰的《五经正义》,将魏晋以来论说纷纭、南北分裂的经学在形式和版本上达到了统一。经学的统一和繁荣以及三教并行的思想文化背景丰富了儒学的思想资源。科举制度使得以儒学作为教育主要内容成为官学、私学的自觉选择。唐代编辑了许多普及性的儒学启蒙读物,以简约条文化的方式把儒家的经典表现出来。此外,儒学还通过各种民间途径加以弘扬,如村社制定的乡规民约等。

——摘编自刘光育《隋唐儒学发展及其特点》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代儒学的基本内涵及其历史作用。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隋唐儒学的主要特点。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在宋人的诗词中,有许多提及燕然、昆仑、天山、轮台、凉州、居延塞和贺兰山等地。这些地方自唐朝安史之乱后,先后被吐蕃、回鹘和契丹等游牧民族政权控制,到北宋范仲淹、王安石时已有300年,到南宋陆游、辛弃疾时已有450年,但这些政治文化精英对此仍念念不忘。这种现象说明(     
A.诗词传诵承载着历史文化记忆B.民族交融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
C.统一中国的文化认同穿越时空D.文化认同是实现国家统一的前提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