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特点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6 道试题
1 . 读教材P3“史料阅读”:材料反映了中国早期的什么制度?有何作用?
2024-02-22更新 | 13次组卷 | 1卷引用:第1课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特点
2 . 论述题

人类文明交流的部分史料

区域时间史料
非洲前13世纪埃及雕刻中出现赫梯战车形象
欧洲前5—前1世纪塞浦路斯、撒丁岛和马赛出现许多用腓尼基字母书写的碑文
亚洲1世纪《汉书·地理志》关于“殷道衰,箕子去朝鲜建国,教其民以田蚕织作”的记载
亚洲646年日本颁布《改新之诏》,全面学习“法式备定”的唐代制度
亚洲771年阿拉伯天文学著作《信德欣德》运用了大量的印度数字
美洲15世纪哥伦布给国王的信中提到“携带有种马、母马、骡子和其他的禽类、大麦和各种果树等”运往美洲
欧洲1750年普鲁士政府法令规定“所有王公贵族和庶民百姓要充分理解种植马铃薯的益处,并把马铃薯作为今春主要食物。”
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以“文明的交流与进步”为主题,从政治、经济、文化三个角度,进行阐释。(要求:观点明确、论据充分、逻辑清晰、史论结合)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史料一   一般通史的写法偏重于政治史,但文明包括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因为文明所包括的范围很广,文明的各种要素的发展不平衡,在综合考察的同时还必须有重点,重点就是不同时期不同的标志性文明成果。

——摘编自袁行霈等主编《中华文明史》

史料二   董仲舒从天出发来论“仁”,认为天是万物的本原,天生人并养育人,而上天要治理宇宙万物,就不能只靠刑罚,而是主要靠仁德,因此宇宙万物才如此有秩序,所以天是具有仁义精神的。他在强调“仁者爱人”的基础上,提出仁爱的对象不能是“我”、自己,而必须是他人,并由此推衍出“质于爱民,以下至于鸟兽昆虫莫不爱”。

——摘编自孟维《董仲舒对先秦儒家“仁”的继承与发展》

史料三   前三代,吾无论矣;后三代,汉、唐、宋是也。中间千百余年而独无是非者,岂其人无是非哉?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耳。

——摘编自李贽《藏书》

【探究】
(1)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华文明发展的一个高峰。根据史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该时期的标志性文明成果。
(2)根据史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董仲舒对先秦儒家“仁”的发展的表现及其目的。
(3)根据史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末清初李贽等思想家对儒学的态度并简要说明。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史料一   春秋时,孔子对西周礼乐文明进行多方面阐述,形成了儒家文化的核心思想。战国时,一大批思想家提出自己的看法和主张,成为后世思想文化发展的源头。汉武帝独尊儒术,确立儒学在中华传统文化中的正统地位。魏晋玄学兴盛,唐朝佛学繁荣,传统儒学受到挑战,也促进了儒学的创新和发展。到了宋代,儒、佛、道学说相互渗透,形成吸收佛、道思想阐释儒学的新学派——理学。宋元时期,科技、史学、文化、艺术高度繁荣。明清之际,个性解放的思想出现。清初,君主专制高度发展,文字狱愈演愈烈,禁锢了中华文化的发展。

——摘编自冯天瑜等编著《中国文化史》

史料二   在领导革命和建设中,毛泽东以科学的态度和方法对待传统文化,并从中汲取了大量的思想。青年时期,他曾寄希望于和平改良,失败后转向暴力革命,认为“……政治改良一途,可谓绝无希望。吾人惟有……另辟道路,另造环境一法”。主编《湘江评论》时,(毛泽东)强调“引入实际去研究实事和真理”,“反对脱离实际的空虚思想”。在党的七大报告中,他提出“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的著名论断。他还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为座右铭,决心要为全中国痛苦的人、全世界痛苦的人贡献自己的力量。新中国成立前夕,毛泽东要求全党:“务必要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要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摘编自吴伟锋《毛泽东与中华传统文化》【探究】

(1)根据史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华传统文化的特点。
(2)根据史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华传统文化、马克思主义与毛泽东思想的形成之间的关系。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表:汉代史书刻画的孝子形象

孝子形象出处
舜父瞽()叟盲,而舜母死,瞽叟更娶妻而生象,象傲。瞽叟爱后妻子,常欲杀舜,舜避逃;及有小过,则受罪。顺事父及后母与弟,日以笃谨(恭敬谨慎),匪有解(懈怠)……舜年二十以孝闻。三十而帝尧问可用者,四岳咸荐虞舜,曰可……于是尧乃试舜五典百官,皆治……尧老,使舜摄行天子政,巡狩[西汉]司马迁《史记·五帝本纪》
子曰:“孝哉闵子骞!人不间(非难、批评)于父母昆(兄长)弟之言”[西汉]司马迁《史记·仲尼弟子列传》
闵子骞三年之丧毕,见于孔子,孔子与之琴,使之弦,援琴而弦,切切而悲作,而曰:“先生制礼不敢过也。”孔子曰:“君子也”[西汉]刘向《说苑·修文》
从史料实证的角度对材料中“孝子”的记述加以鉴别,并结合时代背景说明汉代塑造“孝子”形象的史学功能。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清易代使得蹈虚凿空的晚明学风成为众矢之的,清初学风由玄虚而趋健实,“经世致用”蔚为风尚。以顾炎武为代表的一批知识分子全面反思和追溯明代政治经济和学术文化,对封建君权提出了尖锐的批判,设计出了各种“限君”“抑尊”的方案。他们理直气壮地主张顺应和满足作为自然人的本能要求,反对封建理学家冷酷而虚伪的禁欲主义,“天理正从人欲中见,人欲恰好处,即天理也。向无人欲,亦并无天理之可言矣”。基于“保国富民”的诉求,他们对重商主义给予了较高的评价。总之,凭借着王朝更迭的权力真空和较少顾忌的思想言论氛围,他们在痛心疾首之余,发出较多惊世骇俗之论。

——摘编自孔定芳《清初的经世致用思潮与明遗民的诉求》

材料二   战争中,中国不堪一击,高唱“经世”的知识分子在惨痛之余,不再顽固强调“内诸夏而外夷狄”,转而用理智的眼光来认识中国与诸夷,“师夷”成为一时潮流。同时,他们对顽固派将机器诬蔑为“奇技淫巧”的看法进行了批判,认为“有用之物,即奇技而非淫巧”;并以“求富”为口号,对传统的“重本抑末”政策进行否定。

——摘编自田永秀、刘斌《经世致用思想由传统向近代的转变》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清初“经世致用”思潮的内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经世致用”思想由传统向近代转变的表现及其影响。
(3)综上所述,就现代知识分子应该如何实现自身价值谈谈你的认识。
7 . 知识
特点价值
中华文化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独特的品格,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中华民族发展的的内在________、和_____
影响着中国人的_________________
推动着中国社会的________,为______________提供了可供借鉴的有益经验。
2024-01-23更新 | 24次组卷 | 1卷引用:第1课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特点 预习自测
8 . 知识点
中华文明的发展历程
远古时期—中华文明的起源时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都孕育中华文明。
春秋战国—中华文明的奠基时期_______融入华夏族,初步形成各地区、各民族共同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思想核心形成,________局面出现。
秦汉时期—中华文化的统一时期秦始皇推行________,汉武帝__________,确立_________地位,__________成为主流。
魏晋时期—中华文化的融合时期中华文化呈现出_________学说相互交融的景象。
隋唐时期—中华文化的辉煌时期______繁荣,_______受到挑战,促进了儒学的________
宋代时期—中华文化的繁荣时期儒学吸收__________阐释儒学的新学派___________形成,朱熹是_____________,强调_________,提倡_________
明清之际—中国化文化的冲突时期提倡___________的思想出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批判理学,抨击_________,倡导_________

近代时期—中华文化转型时期

向西方学习以______________成为近代中华文化的潮流。20世纪初期,______________成为中华文化追求的价值与目标,五四以后,________广泛传播,与中国实际结合,推动了__________
2024-01-23更新 | 21次组卷 | 1卷引用:第1课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特点 预习自测
9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论语》

材料二   利用精神文化对社会主体及各类社会关系进行控制是古代封建专制主义集权下一种主流控制手段。建立在秦朝废墟之上的西汉王朝不得不反思秦朝灭亡的惨痛教训,由崇黄老而尊儒术,经过一番曲折最终实施了精神控制,亦即文化控制的策略。

——刘力《董仲舒大一统帝国的社会控制思想》

材料三   朱熹认为,只有在思想意识及封建纲常伦理上家族、宗族、国家、社会同构,才能保证国家对乡村的统治形式及有效秩序,才能保持中国特有的血缘关系与地缘关系交叉合一的组织形式,使广大乡村社会亲缘政治化与政治亲缘化,使儒家维护封建纲常的价值形态获得更多更广泛的认同。

——李禹阶《朱熹的家族礼仪论与乡村控制思想》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孔子对统治者提出的要求。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董仲舒提出的建议与汉武帝采取的措施。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朱熹在人生目标、探究天理方面的主张。
2024-01-11更新 | 53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江苏省徐州市沛县汉台高级中学高二上学期学业水平合格性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23-24高三上·全国·课时练习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历史上的春秋战国时期,上接夏商周特别是西周时的礼乐文化,形成了“和而不同”的诸子百家之学,产生了不同的学派后来的中华文化都可以从诸子百家之学中找到原始的基本论点,即文化基因。汉代以后,中国历史上就逐步形成了以汉族为主的文化共同体,之所以说是以汉族为主体的文化共同体,是因为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汉族和少数民族都为祖国的疆土的开发、建设,为中华文化传承、发展做出了贡献,汉族与少教民放文化相互交流、融合、会通,构建了中华文化的家园,其中积流着民放的智思、民族的价值尺度、民族的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具有自身的特性。

——张岂之《深刻认识中华文化的历史渊源》

材料二   中国传统体育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宝库中一枝芬芳独放的奇葩,而中国古代健身术则是中国传统体育文化的核心。中国古代健身学崇尚礼仪,偏重道德伦理,主静不主动,认为人身是一个完整的小天地,人的心态如何,对于整体的损益兴衰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因此,古代养生学家们特别强调养心、养神、养性、养德,注重调摄情志,陶冶情操。同时认为,人生活于自然,更不可能离开自然环境,在人类生活的天地里,人无时无刻不在与天地自然界进行着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自古以来健身有千法,但最基本的法则是要合于自然。大道以自然为家,以无心为心。健身之术无须远求,只要在饮食、起居、行走坐卧之间,时时留意调摄,就会受益无穷。

——摘编自王德峰李福光《中国古代健身术初探》


(1)恨据材料一,概括中华文化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学知识,简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价值。
2023-12-08更新 | 118次组卷 | 3卷引用:选择性必修三第1课-实战高考2024年一轮复习全考点突破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