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特点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 道试题
1 . “沉睡三千年,一醒惊天下。”近年来,三星堆遗址考古有了重大发现,出土了黄金面具、青铜器、玉琮等大量文物。这些文物是中华文明多元一体发展模式的重要实物例证,有助于加深对成都平原与其周边地区文化关系的认识。这说明考证历史真实性最有力的依据是(     
A.考古发现B.史料记载C.文学作品D.神话传说
2022-07-07更新 | 150次组卷 | 4卷引用:广东省东莞市东华高级中学、东华松山湖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3月月考历史试题
2 . 四川三星堆遗址(约公元前2800年~前800年)出土的文物中,青铜尊、青铜鼎的造型,与中原青铜器的同类器型非常相似;作为祭祀仪仗的玉璋、玉璧、玉琮,与二里头、殷墟出土玉器几乎如出一辙。这说明(       
A.三星堆文明源于中原文明B.区域文明之间存在交流
C.蜀地文明的特色十分鲜明D.早期国家注重祭祀仪式
3 . 海龙囤文化遗产本是一座规模宏大、防御体系完备的山城。最新考古发掘表明,其被称为“新王宫”的地方实际上是一处土司衙署遗址,其中出土了大量朝廷赏赐的青花瓷器。遗址有“前殿后寝”的整体布局,又有土司建筑特点,在嘉靖、万历时期达到鼎盛,毁弃于万历年间。由此可见,这一文化遗产
A.保存了古代中国成熟的军事防御体系B.见证了元明时期“改土归流”的历史变迁
C.是中央与土司始终保持良好关系的证据D.体现了古代中国一体多元的国家管理特点
4 . 在北京通州发现的千余座古墓中,79%是战国至汉代的。在胡各庄村发掘了62座战国晚期至西汉瓮棺葬,排列有序,组合多样。在后北营村出土的骨质算筹多达26支,是古人计数的工具;还出土了一种南方人用得居多的布币。这些考古发现,有助于研究
①瓮棺葬在东北亚地区的传播路线
②战国至汉代的早期数学计算工具
③当时南方与北方文化交流的状况
④京杭运河开通后通州的城市特色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2019-02-27更新 | 78次组卷 | 3卷引用:北京市北京一零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