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特点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 道试题
1 . 湖北省云梦县睡虎地秦简与江西南昌海昏侯墓的发掘是中国秦汉考古史上的重大发现。阅读材料,完成要求。

材料一   秦简《编年记》记载:“今元年,喜傅。”“今元年”,指秦始皇元年。喜,指墓主人。《汉书·高帝纪》颜师古注:“傅,著也。言著名籍,给公家徭役也。”秦始皇元年,根据国家规定,喜已成年,进行登记,开始向国家服事徭役。喜生于秦昭王四十五年(前262年),喜傅籍时为十七岁。在秦简出现以前,人们根据《史记》和《汉书》的记载,把傅籍年龄确定在二十岁或二十三岁。

材料二   海昏侯墓出土文物包括:木牍约200版,竹简约5000枚。包括《悼亡赋》《论语》《易经》《礼记》《孝经》《医书》《五色食胜》等。孔子徒人图漆衣镜上有迄今为止所发现的最早孔子像。水稻、粟、甜瓜、梅等多种可食用植物遗存。金器478件,重量约115公斤。具有典型北方和西北风格的银质车马器“大角羊银当卢”。作为编钟架构件的鎏金青铜钩取骆驼,是长江流域较早出现的骆驼形象的文物。


(1)根据材料一,在傅籍年龄方面,你认为出土秦简与《史记》《汉书》哪个价值更高?为什么?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海昏侯墓出土文物的史料价值。
2023-06-15更新 | 94次组卷 | 2卷引用:山东省聊城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5月月考历史试题
2 . 凤(鸟)最早为东夷族的图腾。夏商及西周时,华夏族等很多部落中也流行崇拜凤(鸟),商族的神话也以为其先祖与玄鸟有关。从考古文物看,长江流域的楚墓中也出土有很多凤(鸟)图案的绣品、木雕及帛画。这反映出(     
A.古代民族关系的重要变化B.中华文明的多元一体特征
C.华夏认同观念的初步形成D.楚文化的发展具有滞后性
2022高一上·全国·专题练习
名校
3 . “沉睡三千年,一醒惊天下。”近年来,三星堆遗址考古有了重大发现,出土了黄金面具、青铜器、玉琮等大量文物。这些文物是中华文明多元一体发展模式的重要实物例证,有助于加深对成都平原与其周边地区文化关系的认识。这说明考证历史真实性最有力的依据是(     
A.考古发现B.史料记载C.文学作品D.神话传说
2022-07-07更新 | 152次组卷 | 4卷引用:广东省东莞市东华高级中学、东华松山湖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3月月考历史试题
4 . 2021年度浙江考古十大重要发现于12月26日在杭州揭晓,这些考古发现涵盖的时空范围从良渚文化时期直到明清时期,其中包含人类定居史、早期社会阶层发展状况、城墙建造、市镇经济等多方面内容。这些发现可用于说明(       
A.中华文明内涵多元且源远流长B.考古活动丰富了文明诸要素
C.文物是史料实证的唯一标准D.中华文化具有超强的兼容性
2023-06-10更新 | 79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部分校、部分地区2022-2023学年高二5月联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2023年国家文物局利用“深海勇士”号载人潜水器对南海西北陆坡沉船进行了第一次考古调查,随后发布消息:我国南海发现两处明代沉船,分别被定名为南海西北陆坡一号沉船和南海西北陆坡二号沉船,保存相对完好,时代比较明确。其中,一号沉船文物以陶瓷器为主,散落范围达上万平方米,推测数量超过十万件;二号沉船则发现大量原木(初步判断是从海外装载货物使往中国)。

          

                    南海西北陆坡一号沉船影像                           南海西北陆坡二号沉船影像

材料二下表是《中华文明史普及读本》丛书(2009年)关于中华文明的阶段划分与阶段特征:

时期政治文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
先秦从“协和万邦”到“海内一统”黄土与青铜奠基与经典
秦汉魏晋南北朝波峰与波谷恢宏与古朴经世与玄思
隋唐至明中叶创新与再造辉煌与成熟鼎盛与革新
明中叶至辛亥革命倾覆与再建传承与新变集成与转型
(1)提取材料一相关信息,说明南海西北陆坡一号二号沉船遗址对研究明朝有哪些史料价值?
(2)选择材料中任意一个时期的任意一个维度的阶段特征,运用所学知识进行阐释。(要求:标题表述简练,如“先秦·物质文明·黄土与青铜”;逻辑清晰,史实准确,形成结论。)
2023-07-06更新 | 58次组卷 | 2卷引用:湖南省怀化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6 . 据考古发现,浙江良渚、山西陶寺、陕西石峁和河南二里头等遗址均出土有大型城墙、宏伟宫殿以及精美玉器。在这些遗址的高等级墓葬中还有人殉的痕迹和随葬的大量武器。这些发现可以印证(     
A.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特点B.区域之间相互交流频繁
C.生产工具出现革命性变革D.民族交融程度大大提高
7 . 海龙囤文化遗产本是一座规模宏大、防御体系完备的山城。最新考古发掘表明,其被称为“新王宫”的地方实际上是一处土司衙署遗址,其中出土了大量朝廷赏赐的青花瓷器。遗址有“前殿后寝”的整体布局,又有土司建筑特点,在嘉靖、万历时期达到鼎盛,毁弃于万历年间。由此可见,这一文化遗产
A.保存了古代中国成熟的军事防御体系B.见证了元明时期“改土归流”的历史变迁
C.是中央与土司始终保持良好关系的证据D.体现了古代中国一体多元的国家管理特点
22-23高三下·湖南·阶段练习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两汉统治的四百余年间,蹴鞠等运动项目得到了广泛的流行与传播。汉代曾有人写了一部名为《蹴鞠》的新书,共计二十五篇,这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蹴鞠专业书籍,也是世界第一部体育专业书籍。当时的蹴鞠,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种是以对抗性比赛为主的蹴鞠,多流行于军队;另一种是以娱乐、表演为主的非对抗性的蹴鞠,主要流行于民间和宫廷。考古发现的汉代画像石中多次见到蹴鞠的图像,如河南省南阳出土的《击鼓蹴鞠图》,从其形象来看两人是边击鼓边蹴鞠。值得注意的是,汉画像石的蹴鞠图中,蹴鞠者的形象有男有女。东汉时期的李尤在《鞠城铭》中讲述了汉代蹴鞠的场地、球具、队长、裁判、比赛规则、比赛道德等问题,是今天研究汉代蹴鞠运动的重要资料。

——摘编自杨绍华《汉唐时期河洛体育文化研究》

材料二   明代的蹴鞠已经不再是朝廷宴会的表演节目,只不过是王宫贵族的一种消遣娱乐,此时蹴鞠艺人在城市里已无演出的地方,只能靠走江湖卖艺糊口。更为凄惨的是有些艺人已不是以表演技艺博得观众的赞赏,获得糊口之资,而是混在妓院里靠帮闲混碗饭吃,蹴鞠的娱乐层次下降,社会价值低下。“寒食蹴鞠”是一种民俗活动,是不限男女老少的自娱自乐活动,在明以前的节日民俗娱乐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但是在明代,“寒食蹴鞠”的民俗同样走向衰落。进入清代以后,蹴鞠这一历史悠久的汉族人民喜爱的活动,逐渐为踢毽子等运动所取代。

——摘编自李艳国《明清蹴鞠运动探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代蹴鞠运动发展的特点及兴盛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明清蹴鞠文化的变化并简析其原因。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