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特点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战国末年“侠”的称呼已经常使用,标志着武侠阶层已彻底从“士”阶层中脱离,成了一个独立的社会群体。《史记》给侠客定义为:“言必信,行必果,诺必诚”,轻生死、重义气的人。唐代传奇里很多侠客,如红线女、黄衫客等平如常人,但是若有不平事即可援助弱小,出手矫若神龙,事成立刻飘然远离,不求回报。至宋时期,侠客中逐渐开始形成团体,如梁山好汉和方腊等等,他们隐于山林,劫富济贫,崇尚“有福同享,有难同当",代表着民间对于除暴安良的渴望。明清时期,侠客们也时刻将国家与民族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时时践行着济世救厄、不图回报的精神。近代武师霍元甲,创办精武体育会,以“爱国,修身,正义,助人”作为办会宗旨,并以“不准以我之拳头加予同胞身上”为根本戒律,被武林誉为“精武精神”。后来金庸先生借小说表达了侠的最高含义:“侠之大者,为国为民”,成了侠客精神的新高度。

侠客们诚信重诺、舍己救人、见义勇为、除强济弱的伦理观念,崇尚公平正义、追求自由进步的思想价值,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社会责任感成为中国文化中的英雄形象。

——据韩云波《中国侠文化:积淀与承传》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材料整体或其中任意一点拟定一个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达清晰)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