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特点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 道试题
2023·全国·模拟预测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各种自然现象就被看作天意的表达方式,“天垂象,见吉凶”(《周易·系辞上》)表达的正是此意。《尚书·洪范》谈到国君的恶行会伴随自然界的异常现象,而《礼记·月令》则规约国君和国民每个月的行为,以求得与天地万物的和谐。

汉代董仲舒在此基础上,最早提出“天人合一”并对之进行理论阐释。他在《春秋繁露》一书中写道:“天亦有喜怒之气,哀乐之心,与人相副,以类合之,天人一也。”又言“天人之际,合而为一”。根据天人同类合一学说,董仲舒把天道当作政治原则和人伦道德的依据。

到了宋代,随着新儒家兴起,他们在继承孔孟之道的基础上,接受佛教和道教的宇宙论,进一步发扬了与“天人合一”有关的理论。宋初的周敦颐和邵雍都从《易传》得到启发,并用图录和图说来阐述他们对《易传》思想的看法。

——摘编自韩昭庆《“天人合一”中有关人与环境和谐共处的理念》

(1)根据材料,概括“天人合一”思想产生与发展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天人合一”思想的积极作用。
2023-12-05更新 | 70次组卷 | 3卷引用:202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信息卷(五)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师古人、师造化、师吾心”,是中国画的传习之道,也是伟大画师的自我成就之道。

“师古人”,要求绘画创作始终与古人相往还,与先贤共吐纳,与伟大作品相契相知,与千年传承绵延一体,这是中国艺术守正创新的根本所在。

“师造化”,一如古代伟大画师们,在绿水青山之间,领略天地造化的媸与妍,于聚散浮沉之际,感悟人间万象的常与变。他们感物兴怀,穷情写物,所以春风春鸟、秋月秋蝉、夏云暑雨、冬月祁寒,一切都能成就画意;气之动物,物之感人,一切皆可摇荡性情。

“师吾心”,画为心印,画史亦是中国人之心史。面对夏圭的《溪山清远图》,我们看到千岩竞秀、山高水长;展开许道宁的《渔父图》,我们顿感江山岑寂、地老天荒。伟大的画师们总将自己的情志化作风云万态、花草精神,将无限心事托付青史青山、野老渔樵,这也是“师吾心”的真髓所在。

结合材料,运用“探究世界的本质”相关知识,说明中国画的传习之道对绘画创作者的启示。
2024-05-18更新 | 23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华大新高考联盟名校高考预测卷文综试题-高中历史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有学者认为,中华海洋文化既具有世界海洋文化的一般特点,又具有不同于西方海洋文化的中华海洋文化传统。因此,该学者绘制了下表


中华海洋文化西方海洋文化
海洋文化主体和区域中华民族,中国。欧美
海洋文化特质和精神协和万邦、四海一家;海纳百川、开放包容;刚毅无畏、百折不挠;开拓探索、尚新图变;重利务实、吃苦耐劳;守海卫疆、死生度外;关注海洋、以海图强;敬海谢洋、人海和谐。开放开拓、冒险探索;殖民扩张、抢掠征服;自我伸张、商贸谋利;海权优先、控制海洋。
海神形象中国海神妈祖—和平之神:尊贵慈祥、解危救难、和谐宽容、充满母爱的和平女神。希腊海神波赛冬—征战之神:手持三叉戟的壮年男子。
名人名著名言“协和万邦”(《尚书·尧典》)。
“道之在天下,犹川谷之于江海”(《老子》)。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林则徐)。
“谁控制了海洋,谁就控制了世界”(西塞罗);“大海邀请人类从事征服,从事掠夺”(黑格尔);“海权即凭借海洋或者通过海洋能够使一个民族成为伟大民族的一切东西”(马汉)。
历史上的国家行为郑和下西洋的和平之旅。葡萄牙、西班牙、英国的海洋殖民扩张。
族群行为出洋华人海外谋生,安分守己,艰苦创业。北欧海盗的抢劫掠夺。
经济行为谋利思义唯利是图
海洋行为中国提出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倡议,构建海洋命运共同体。美国推行海洋霸权。

——整理自张开城《比较视野中的中华海洋文化》

依据表格信息,从中西比较的视野出发,任选角度,自拟论题,谈谈你对海洋文化的认识。(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阐述充分,史实准确)
2024-02-05更新 | 137次组卷 | 5卷引用:202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预测卷(五)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