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特点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 道试题
1 . “绿色办奥”理念在战略意义上成为2022年北京冬奥会办赛理念创新的重要内容。北京冬奥会制服装备设计灵感基于“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中华传统文化思想,将中国传统美学精髓和冰雪运动的动感韵律巧妙相融,是中国式天人和谐关系的艺术表达。这反映了(       
A.现代文化交融的趋势增强B.中华传统文化的现实意义
C.中华文化由世俗走向高雅D.中国国际地位得到了提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唐代实行三教并行政策,统治者利用儒家来巩固统治,也用佛道来安定社会;到了宋代,理学以儒家礼法、伦理为核心,充分肯定人的现实生活、道德精神的意义;乾嘉盛世的学术文化,却渐渐与政治事业宣告脱节。材料主要反映了(     
A.统治者个人好恶影响学术的地位B.儒家思想的僵化阻碍了社会进步
C.主流思想由经世转向避世的趋势D.时代发展推动了主流思想的更替
2023-08-12更新 | 235次组卷 | 18卷引用:吉林省长春市东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3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3 . 殷商时期,统治者崇拜鬼神,认为鬼神可以主宰世间一切。西周统治者则认为天命不是固定不变的,上天并不永远保佑某一个王朝的统治,只有怀保小民,才能得到天的佑护。这一变化(     
A.反映了等级秩序崩溃B.体现了民本思想进步
C.确立了宗法分封制度D.开启了民主主义先河
2023-10-21更新 | 139次组卷 | 25卷引用:吉林省长春外国语学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阶段测试历史试题
4 . 文帝“好道家之学,以为繁礼饰貌,无益于治”,景帝“不任儒者”,汉武帝即位之初,派遣特使“束帛加璧安车驷马”去迎接八十多岁的《诗经》专家申公;建元元五年(公元前136年)专置五经博士。这一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A.儒学地位的变化B.汉武帝治国思想变化
C.社会环境的变化D.董仲舒新儒学的提出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大唐开元礼·序列(下)》中规定:凡身亡者,“六品以下达于庶人称死”,关于墓田、坟高、明器等规定中均不见涉及庶人;宋高宗绍兴十二年(1142年)制定的庶民墓田法令规定:“庶人墓田,依法置方一十八步。”这一变化表明了
A.传统等级秩序的基本崩溃B.礼治秩序趋向平民化
C.唐宋政府较重视丧葬仪式D.古代丧葬制度的完善
2022-03-15更新 | 1867次组卷 | 25卷引用:吉林省通化市辉南县第六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6 . 《诗经·商颂》充分体现了殷人祭祀先祖(鬼神)时那种恭敬虔诚、谨严端肃,表现出惶畏的心理;《诗经·周颂》则渗透了强烈的伦理道德精神,颂词大多现实化、生活化了。这一变化体现了
A.王权神秘色彩的强化
B.朴素的人文主义色彩
C.宗法等级观念的淡化
D.天道与伦理完全分离
2019-05-12更新 | 2148次组卷 | 48卷引用:2020届吉林省白城市第四中学高三3月网上模拟测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据史载,《诗经》中的《国风》是劳动人民创造的,《雅》《颂》应是出自贵族之手,但后来三者被汇集成册,成为主要供上层阶级学习、唱诵的作品,所谓“不学诗、无以言”;汉代乐府诗歌成就最高的《孔雀东南飞》,却是无名氏的作品。这可以用来说明当时
A.文学发展体现社会价值观变化
B.文学作品的大众特色日益鲜明
C.文学作品折射社会阶层的分化
D.精英文学和大众文学界限模糊
8 . 孔子是无神论者,他曾说子不语怪力乱神。而董仲舒结合阴阳家学说创造性的提出:君权神授、天人感应等学说。这一变化反映了
A.董仲舒的学说背离儒家思想B.儒学已不再适应时代的要求
C.儒学适应社会发展做出调整D.孔子的思想不被当时所认可
2019-07-18更新 | 1858次组卷 | 39卷引用:吉林省长春外国语学校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