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特点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唐代实行三教并行政策,统治者利用儒家来巩固统治,也用佛道来安定社会;到了宋代,理学以儒家礼法、伦理为核心,充分肯定人的现实生活、道德精神的意义;乾嘉盛世的学术文化,却渐渐与政治事业宣告脱节。材料主要反映了(     
A.统治者个人好恶影响学术的地位B.儒家思想的僵化阻碍了社会进步
C.主流思想由经世转向避世的趋势D.时代发展推动了主流思想的更替
2023-08-12更新 | 235次组卷 | 18卷引用:选择性必修三第1课-实战高考2024年一轮复习全考点突破
2 . 关于唐诗,时人指出“江左宫商发越,贵于清绮;河朔词义贞刚,重乎气质。”“若能掇彼清音,简兹累句,各去所短,合其两长,则文质彬彬,尽善尽美矣。”材料反映当时
A.语言革新与儒学复兴相互促进B.吸收佛道文化的精髓
C.强化文道合一的政治教化功能D.南北文化整合的趋势
2020-09-18更新 | 155次组卷 | 2卷引用:第4讲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 -【备课备考通】2023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必选课件(附精选试题)
3 . “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学”。诗经、楚辞、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曾经在不同时代各领风骚。这种演变趋势,最能说明
A.城市经济日趋繁荣
B.中外文化交流加强
C.选官制度明显变化
D.民族融合逐渐加深
4 . 甲骨文中,“德”字写作“”。西周青铜器何尊铭文中,提到“惟王恭德裕天”,首次出现了带有“心”字的“德”字。这反映出西周(     
A.敬天法祖思想流行B.人文主义思想发展
C.遵循天人感应思想D.文字书写载体变化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如表为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的西学译著统计表。表格中数据变化的主要背景是(        
年份书目自然科学(含应用科学)社会科学(政治、法学类为主)
总数占比总数占比
1896年《西学书目表》259种73.6%93种26.4%
1900—1904年《译书经眼录》164种33.4%327种66.6%
A.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B.实业救国思潮的兴起
C.维新变法思潮逐渐兴起D.救亡图存探索的深入
2023-04-09更新 | 394次组卷 | 11卷引用:选择性必修三第1课-实战高考2024年一轮复习全考点突破
6 . 在秦至西汉早期,奉命装饰坟墓并为它们提供有象征意义的陈设的艺术家们从远在帝国时期之前的丰富神话中取得灵感。到了西汉末期,这类艺术创作的重点已经转到表现儒家伦理价值的方面。这一变化表明(     
A.大一统局面推动了秦汉治世的出现B.儒学上升为社会主流意识形态
C.经济的发展使儒学取代了道教神学D.秦汉的统治者治国思想较混乱
2023-08-28更新 | 132次组卷 | 3卷引用:选择性必修三第1课-实战高考2024年一轮复习全考点突破
7 . 《大唐开元礼·序列(下)》中规定:凡身亡者,“六品以下达于庶人称死”,关于墓田、坟高、明器等规定中均不见涉及庶人;宋高宗绍兴十二年(1142年)制定的庶民墓田法令规定:“庶人墓田,依法置方一十八步。”这一变化表明了
A.传统等级秩序的基本崩溃B.礼治秩序趋向平民化
C.唐宋政府较重视丧葬仪式D.古代丧葬制度的完善
2022-03-15更新 | 1867次组卷 | 25卷引用:第8课中国古代的法治与教化-【备课综合】2022-2023学年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一测试题
8 . 夏商时期,人们相信上天和鬼神;周朝时,周公提出“敬天保民”;春秋时期,孔子提倡“仁”,对鬼神采取“敬而远之”的态度。这一变化反映了
A.中华文化“人本”色彩逐渐加强B.神权政治色彩得到淡化
C.神权遭到王权冲击D.中华文化具有一定民主色彩
9 . 杨向奎先生在《宗周社会与礼乐文明》中指出:“没有周公就不会有传世的礼乐文明,没有周公就没有儒家的历史渊源;没有儒家,中国传统的文明就可能是另一种精神状态。”作者旨在说明
A.周公是中国传统文明的集大成者
B.中国文明具有一脉相承的发展特征
C.中国传统文明的核心内容不断变化
D.礼乐文明是三代文化漫长演进的产物
10 . 《诗经·商颂》充分体现了殷人祭祀先祖(鬼神)时那种恭敬虔诚、谨严端肃,表现出惶畏的心理;《诗经·周颂》则渗透了强烈的伦理道德精神,颂词大多现实化、生活化了。这一变化体现了
A.王权神秘色彩的强化
B.朴素的人文主义色彩
C.宗法等级观念的淡化
D.天道与伦理完全分离
2019-05-12更新 | 2148次组卷 | 48卷引用:第1课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特点 课时练习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