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特点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 道试题
1 . 战国至西汉时期,民间曾广泛流行“驰逐”的飞速驰车竞技项目,高速驰车亦成为许多皇室贵族的嗜好,甚至以温良谨慎著称的汉文帝也想尝试飞车疾驰的乐趣。这反映了当时(     
A.勇进精神影响社会风气B.皇帝好恶决定竞技兴衰
C.耕战结合思想深入人心D.民族交融带来文化重构
2 . 考古资料表明,距今约8000—5000年的中国各地聚落遗址外围一般有壕沟围绕,里面的房子排列整齐,中央一般为大房屋;古城遗址往往以规模宏大的宫城为中心,方正规矩;墓葬遗址也普遍排列规整。据此可知,早期中国文化的特征是(     
A.有容乃大,和谐共存B.追求秩序,稳定执中
C.祖先崇拜,以人为本D.整体思维,天人合一
3 . 康熙帝在《庭训格言》中强调,“俭约不贪,则可以养福,亦可以致寿”。时任大学士兼礼部尚书的张英在其《聪训斋语》中说:“父母之爱子,第一望其康宁,第二冀其成名,第三愿其保家。”曾国藩认为教育子侄“不在多书”,只要有《庭训格言》和《聪训斋语》就够了。这可用于说明清朝(     
A.士大夫重视家风教化B.士人强调礼法一脉相承
C.传统文化在不断更新D.俭约不贪成为社会共识
4 . 鸦片战争后,中华文化走向衰微,中国传统文化受到严峻挑战,以魏源为代表的一批先进中国人为此而不懈努力。他翻译了《海国图志》,成为近代睁眼看世界、主动发起“文化自救”的第一批人之一,其行动具有标本的意义。这反映了(     
A.中国传统文化发展面临挑战B.西学可以拯救中国传统文化
C.民族文化可用外来文化代替D.传统文化发展的内在驱动力
2023-05-23更新 | 267次组卷 | 2卷引用:天津市九校联考2023届高三下学期模拟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根据下图信息,可知(     

历史背景

轨迹一:唐宋时期

轨迹二:金元时期

(1)严峻的政治军事背景

安史之乱辽夏对宋威胁

金宋战争蒙古灭金战争

(2)进士科长期以诗赋为中心

唐至北宋中期科举长期主要以诗赋取进士

金代科举长期以词赋为主要科目

(3)排斥骈文、宣扬治道的文学复古运动

中唐至北宋“古文运动”

金末元初“古学运动”

(4)以心性之学为内核的新儒学出现并成为官学

荆公新学形成,并在北宋后期成为官学;程朱理学兴起,并在南宋获得官方承认。

“孔氏心学”出现:赵复北上后,程朱理学成规模北传,并在元中期成为官学。

A.金元思想转型与唐宋时的思想转型有共通之处
B.程朱理学发展为宋代以后主流学术是偶然现象
C.金元时期与唐宋时期的学术思想内容完全相同
D.金元时期进士科目经历了从经义到策论的历程
2023-05-21更新 | 139次组卷 | 2卷引用:天津市滨海新区2023届高三等级考模拟检测历史试题
6 . 我国早在春秋战国时就把农历九月九日作为重阳,重阳节的求寿之俗始于汉代。唐代,重阳被政府定为正式节日。宋代,重阳节朝廷拜先帝、祀三皇,普通百姓则上坟祭奠祖先,这一习俗延续至明清。1989年,我国政府将农历九月初九正式定为“中国老人节”“敬老节”。这主要说明(     
A.儒家思想渗入日常生活B.传统节日文化内涵不断丰富
C.中华传统美德源远流长D.中国历代政府推崇尊老敬老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