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特点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 道试题
1 . 西汉的《淮南子》记载“塞翁失马”的故事,比喻一时虽然受到损失,也许反而因此能得到好处,也指坏事在一定条件下可变为好事。这个哲理最符合哪个思想家的观点(  )
A.孔子B.老子C.荀子D.韩非子
2 . 《论语·八佾》记载: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文中“八佾”指供周天予使用的宫廷舞乐队规模,而季氏世代为鲁国卿。孔子言论相关的思想主张是
A.有教无类B.仁者爱人C.克己复礼D.中庸之道
2020-08-10更新 | 177次组卷 | 3卷引用:北京市第四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有学者认为,甲骨卜辞的记载反映了早期人类身处的社会历史状况和思维特征。这种自然崇拜反映的自然与人的关系以及人对社会的认识,影响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天人思想的发端与雏形。甲骨卜辞
A.反映了我国早期社会的真实状况B.促进了自然与人的和谐
C.影响了秦汉以后政治文明的走向D.推动了中华文化的成长
2019-03-18更新 | 890次组卷 | 18卷引用:【省级联考】甘肃省2019届高三第一次高考诊断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4 . “屈原有其人乎?主流观点认为:“屈原确实存在”的,依据之一是《史记屈原列传》中的记载。到了民国,以胡适为代表抛出了一个倾覆性的观点:“离骚非屈原所作,屈原这个人本就不存在。”依据是西汉之前并无关于屈原的文献记载。针对这一争鸣
A.主流观点错误,单一文献,孤证不立
B.屈原的存在与否,有待考古发掘印证
C.胡适观点还须商榷,所持依据不够充分
D.司马迁离屈原时代较近,记载比较可靠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诗经》由王室乐官制作的乐歌、公卿列士进献的诗歌及经收集、筛选的民歌构成,由周天子颁诸各国,成为通用统一的标准诗乐,从此通过各种方式流传蔓延。《诗经》的流传
A.以书面记载为主要方式
B.有利于构建文化的认同
C.维持了天下共主的地位
D.推动了平民教育的发展
2019-06-18更新 | 1027次组卷 | 24卷引用:【全国百强校】福建省厦门第一中学2019届高三最后一次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6 . 据《史记》记载:到春秋晚期留存有诗歌3000多篇,后来孔子十取其一,整理成《诗经》,就剩下了305篇。对孔子“删诗”合理的解释是,这一时期的诗歌大多
A.充满浪漫主义色彩
B.时间久远脱离现实
C.背离了传统的儒家思想观念
D.反映了未受教化的民众生活
2018-09-11更新 | 155次组卷 | 1卷引用:高三历史二轮通史复习检测:先秦时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二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