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特点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2 道试题
1 . 《新青年》上刊载的易白沙的中国旧学研究作品《述墨》一文明确提出:墨子之学“可益于国人而无余毒”,认为“扬此绝学。志士仁人,起而行之。斯国家无疆之休也”。这反映出新文化运动(       
A.继承了辛亥革命未竞事业B.号召开展救国救民的革命
C.肯定传统文化有益于国人D.绝非一贯主张全盘反传统
2024-01-06更新 | 53次组卷 | 1卷引用: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红山区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2 . 汉代董仲舒融合阴阳家、法家和黄老之学创立了新的儒学思想体系;唐代鼓励佛、道、儒“三教”自由辩论;明朝开明士大夫积极引进西学,为中国科技发展注入了新的生机。以上史实说明,中国
A.古代传统主流思想的创新性B.传统文化兼收并蓄的包容性
C.文化发展深受西学东渐影响D.文化发展延绵不绝的连续性
3 . 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我国各族人民共同创造中华文化、捍卫祖国统一、推动历史进步,形成了源远流长的“大一统”思想,汇聚成中华民族共同体。历史证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国家统一之基、民族团结之本、精神力量之魂。积极培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A.是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的根本途径B.是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C.有利于维护和发展统一的多民族国家D.有利于确保少数民族享有高度自治权
4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早在先秦时期,中国就已经有了天下的观念,这种观念并不是在地理空间上的无限延展,而是基于当时地理知识所及的有限认知。梁启超认为“中国地形,平原磅礴,阨塞交通,其势自趋于统一。”董仲舒认为天是宇宙主宰,人受命于天,天下人要服从天之子的统治,疆域上实行天下一统。随着思想一统的实现,政治一统和天下一统作为理想为历代王朝所追求。但这种观念随着辽、金、蒙古等政权的崛起而遭受挑战,所以以朱熹为代表的理学家们继承和发展了“夷夏之辨”观念,主张用文化来区分华夏和夷狄,以至于19世纪以前的日本、朝鲜和越南等国在仰慕和学习中国文化后以“小中华”自居。

古代天下观意识形态化的同时,封建王朝对其还设计了一系列具体制度。……清朝统治者通过祭祀历代帝王以表达天下为公,祭祀孔子以尊崇儒学,恩赐满洲王公表明统治根基,恩赐外藩王公表明领有天下,免征浮粮、增加科举名额表明重民。从秦汉到宋,中原王朝与“夷狄”几乎一直维持在“礼”的范围内,如汉宣帝接见匈奴呼韩邪单于时,大臣们认为应以君臣之礼来对待,而汉宣帝则认为应待以客礼,此后基本作为定例。随着后世王朝对天下进一步有效管理的诉求增加,对边疆和藩属国都颁布了相关律令进行管理和控制。此外,汉代设置西域都护府、护羌校尉等官职管理西域和其它边疆地区,唐代安西、安南、安东、安北等都护府的建立进一步强化了对这些地区的管理。清朝更是在边疆地区设置了将军、都统和大臣等进行管辖。但对于传统疆土概念以外的地区,往往视其为“绝域”,即使一些部落主动内附或归顺,也会因为恪守传统天下观的理念而予以拒绝。

——摘编自吕文利《中国古代天下观的意识形态建构及其制度实践》


(1)根据材料概括中国古代天下观形成的原因,并指出其在制度实践上的表现。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中国古代天下观。
2021-08-04更新 | 158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南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在中国的传统节日中,春节迎新,清明节踏青,端午节挂艾草,中秋节赏月,重阳节登高。这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所蕴含的思想是
A.天人感应B.天人合一C.敬天保民D.厚德载物
2021-07-16更新 | 463次组卷 | 16卷引用:山东省济南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6 . 钱穆说:“中国文化,表现在中国已往全部历史过程中,除却历史,无从谈文化。我们应从全部历史之客观方面来指陈中国文化之真相。”他意在强调
A.文化形成是多种因素的综合B.要从历史发展中认识中国文化
C.中国文化的发展具有复杂性D.应明白中国文化内涵的丰富性
7 . 据下表能够推断出
   史书中关于经济政策的部分记述

A.利益矛盾是古代社会的主要矛盾B.“不与民争利”的思想已经产生
C.统治者的经济政策面临两难境地D.实行高薪养廉方能缓和社会矛盾
2021-07-11更新 | 267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怀化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5000多年的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创造了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春秋战国时期,面对礼崩乐坏的局面,孔子对西周礼乐文明进行多方面阐述,形成了儒家文化的思想核心。到战国时期,一大批思想家著书立说,提出自己的看法和主张,“百家争鸣”局面出现。这一时期思想文化大放异彩,成为后世思想文化的源头。

——摘编自张岂之《中国思想史》上卷等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思想的文化内涵,并分析这些主张产生的时代背景。

材料二   在数千年的历史进程中,中华文化形成了独特的品格。各民族共同创造的中华文化,博大精深,领域广阔。两汉之际,来自印度的佛教传入中国,经魏晋南北朝到宋明的融合,以儒家学说为核心兼容佛教和道教的宋明理学形成。中国建塔艺术源于佛教,又融入了中国传统建筑特色,创造出具有中国特色的佛教建筑。中华文化还是世界上唯一一个绵延不绝,传承至今的文化,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摘编自选择性必修三《文化交流与传播》


(2)根据材料二,概括中国文化的历史特点及价值。

材料三   公元前4世纪一公元3世纪,汉字传入朝鲜半岛、日本列岛和东南亚地区

3——5世纪,儒学在东南亚地区传播

7世纪,日本大化改新以唐朝为蓝本

8世纪,中国的造纸术传入中亚、西亚和欧洲

15世纪,郑和下西洋

16世纪到18世纪,欧洲出现“中国热”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等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华文化的世界影响。
2021-07-07更新 | 183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自贡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历史时期发展状况
春秋战国许多游戏活动孕育而生。《战国策》载:"临淄之中七……其民无不吹字、鼓瑟、击筑、弹琴、斗鸡、走火、六博、踏鞠者。”文中所提到的“斗鸡”“走犬”“六博”“踏鞠"等都是当时社会上非常盛行的游戏活动。
西汉前期体育、游戏和娱乐活动十分盛行。“文景之治”时期,有些地方出现了“里有俗,党有场,康庄驰逐,穷巷蹋鞠"的热闹景象。民间下棋也蔚然成风,至于骑竹马、荡秋千、放风筝,更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六朝时期七月十五孟兰盆会的出现为后来逐渐形成的中元节放河灯游戏奠定了基础。炼丹术的盛行促使了火药的发明,从而为放爆竹游戏的广泛传播提供了重要的物质条件。北人南迁使打秋千、踩高跷等游戏传到了江南等地,斗百草游戏也从荆楚一带传播到其他区域。
唐宋时期各种娱乐活动得到了极大的丰富和完善。许多传统游戏,诸如荡秋千、放风筝、疏鞠、拔河、射箭、走马、游猎、丰草等,都在大江南北广为流行。而一些新兴的游戏,如马球、象棋、般子戏、叶子戏等也得到了迅速普及。

——据吕逸《中国古代儿童游戏研究》整理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任意选取一个或多个历史时期,提炼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阐述。(要求:论证充分,史实准确,表述清晰)
2021-06-26更新 | 298次组卷 | 6卷引用:河南省新乡市名校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10 . 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认为,在近6000年的人类历史上,出现过26个文明形态,但是只有中华文化是延续至今而且从未中断过的文化,就世界范围而论,中国古代文化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化之一,唯有中华文化表现出最顽强的生命延续力。下列不属于“中华文化是延续至今而且从未中断过的文化"原因的是
A.汉字在书写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明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B.中华民族有重视总结历史经验,重视保存历史资料的传统
C.中华文化是世界上最优秀的文化,从未受到外族文化影响
D.中华文化所特有的包容性,能做到既博采众长又兼收并蓄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