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特点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2 道试题
1 . 《新青年》上刊载的易白沙的中国旧学研究作品《述墨》一文明确提出:墨子之学“可益于国人而无余毒”,认为“扬此绝学。志士仁人,起而行之。斯国家无疆之休也”。这反映出新文化运动(       
A.继承了辛亥革命未竞事业B.号召开展救国救民的革命
C.肯定传统文化有益于国人D.绝非一贯主张全盘反传统
2024-01-06更新 | 53次组卷 | 1卷引用: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红山区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2 . 1902年,梁启超在《新民丛报》上发文,最早使用了“中华民族”一词,指代汉族;辛亥革命后,黄兴等发起组建“中华民族大同会”“以联合汉满蒙回藏五大民族”;1940年7月,毛泽东为《美洲华侨日报》创刊题词:“起来,为中华民族的独立自由而奋斗到底。”由此可见,“中华民族”内涵的转变(     
A.与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相关B.反映中国近代化的发展历程
C.适应不同阶级的政治考量D.体现了对外抗争的逐步胜利
2023-08-29更新 | 201次组卷 | 5卷引用:湖南省株洲市第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3 . 《五行志》将各种灾害和怪异纳入经学解说范畴,以灾异言人事,以天道说治道。中国古代25部正史中,有18部修纂了志书,其中有13部修撰了《五行志》。这反映了在古代(     
A.阴阳五行学说影响国家治理B.政府重视对自然灾害的研究
C.鬼神论深刻影响史书的修纂D.儒学深刻影响官方意识形态
2023-08-14更新 | 336次组卷 | 3卷引用:广东省广州市广东仲元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4 . 根据史籍的记载,“中秋”一词最早出现在《周礼》一书中。中秋始终承载着月圆人团圆、平安阖家欢的朴素观念。“团圆”的寓意主要反映了(     
A.民间传说在古代影响很大B.中华民族的文化心理认同
C.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D.宗法观念一直没有改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以血亲为基础的埋葬制度、礼制及精神信仰、祖先崇拜及祭祀礼仪,与血缘组织密切相关的家族政治,构成了中国早期文明的底色,且最终完成对中国早期区域文明整合的主体还是中原文明。首先是位于中原腹地的二里头文化(夏朝文明)强势勃兴,随后雄踞大中原的商周文明又接力扩展。东周时期列国争雄,同时又蕴含着强烈的统一趋势,文化上反倒有深度的互动交融。秦汉帝国则完成了中国八大核心文化区的政治统一,并持续扩展到周边更广大的一些区域,文化上也日益趋同,奠定了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格局的基础。

——摘编自戴向明《中国史前社会的阶段性变化及早期国家的形成》

材料二 汉承秦制。汉代统治者继续开疆拓土,经过不断的开拓和经营,汉朝建立了一个东起东海、西到巴尔喀什湖、南抵南海、北至贝加尔湖,由多民族共同组成的统一国家。刘邦建汉后,实行无为而治。后随着中央集权的进一步加强,在叔孙通、陆贾等人的劝谏下,逐渐重视儒家思想。至汉武帝时,最终采纳董仲舒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秦朝统一多民族国家建立后,其辖境内民族统称为“秦人”。汉朝建立后,国力不断强盛。在与匈奴、诸羌、西南夷、百越和西域诸国进行交往的过程中,各邻国和邻族逐渐称汉王朝的使者为“汉使”。到东汉时,汉民族已有“汉人”之称。

——摘编自段红云《秦汉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对中国各民族形成与发展的意义》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早期文明发展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成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秦汉时期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建立与发展的影响。
6 . 明清两朝,“临川四梦”、藏戏,壮剧、伺剧等都形成并发展起来,同时也出现了以纳兰性德为代表的许多少数民族文学家、据考证,曹雪芹祖籍是满洲正白旗,尹纳希创作的泣江亭等作品,也是当时蒙古族的优秀文学作品。这一现象的出现
A.推动了民间世俗文学的发展B.体现了文学作品形态的转变
C.提升了戏剧小说社会感染力D.丰富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
7 . 元初中止了科举,实行以“出身”“功勋”为主的铨选方式。这一方式促使很多习儒者不得不投身民间成为”民众儒师”,进而使儒学更多地影响了民众的价值观和宗族观。这反映了
A.正统思想再受挑战B.科举制度开始异化
C.儒家思想的哲理化D.儒学社会化的加强
2022-01-03更新 | 174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名校联盟2021-2022学年高一12月月考历史试题
8 . 汉代董仲舒融合阴阳家、法家和黄老之学创立了新的儒学思想体系;唐代鼓励佛、道、儒“三教”自由辩论;明朝开明士大夫积极引进西学,为中国科技发展注入了新的生机。以上史实说明,中国
A.古代传统主流思想的创新性B.传统文化兼收并蓄的包容性
C.文化发展深受西学东渐影响D.文化发展延绵不绝的连续性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富含“仁”“爱”“和”的优秀基因。孔子说,“泛爱众,能亲仁”“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老子主张“见素抱朴”“道法自然”;孟子主张“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孙子反对战争,他说“百战百胜,非善之善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墨翟更为博爱,他提出要“兼相爱,交相利”。习近平多次赞誉的明代思想家王阳明主张“天下一家”,“圣人之心,以天地万物为一体,其视天下之人,无外内远近。……天下之人,皆相视如一家之亲”。这些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得以传承和繁荣的精神支柱,也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想渊源。

——摘编自冯颜利、唐庆《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深刻内涵与时代价值》

材料二   文化多样性是世界文化的基本特征。当今世界,有200多个国家和地区,2500多个民族,6000多种语言。不同历史文化背景的人们,共同创造了丰富多彩的世界。然而,在经济全球化和社会信息化过程中,文化多样性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各国都在努力维护自己的文化特性,维系自己的文化根脉。

——摘自张海鹏、徐蓝《中外历史纲要(下)》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华文化的精神内涵并分析其历史作用。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我们该如何应对世界文化多样性的挑战。
2021-12-04更新 | 159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郴州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选择考)
10 . 语言和文字是交流的媒介,也是文明传承的纽带。古代世界各国、各民族的文字都具有独特性,构成了世界文明的多样性和丰富性。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部分古代文字分布示意图



部分汉字演变示意图



(1)上述古文字透露了中国古代文明的哪些信息?
(2)这些古文字有的流传至今,有的消失了。任选一种文字,查找资料,探究其流传或消失的原因。
(3)有人说,文字是一个民族最深沉的记忆。结合汉字历史,简要谈谈你对上述观点的理解。
2021-11-30更新 | 136次组卷 | 1卷引用:《中外历史纲要下册》地图册-专题探究1古代文字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