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特点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 道试题
1 . 语言和文字是交流的媒介,也是文明传承的纽带。古代世界各国、各民族的文字都具有独特性,构成了世界文明的多样性和丰富性。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部分古代文字分布示意图



部分汉字演变示意图



(1)上述古文字透露了中国古代文明的哪些信息?
(2)这些古文字有的流传至今,有的消失了。任选一种文字,查找资料,探究其流传或消失的原因。
(3)有人说,文字是一个民族最深沉的记忆。结合汉字历史,简要谈谈你对上述观点的理解。
2021-11-30更新 | 136次组卷 | 1卷引用:《中外历史纲要下册》地图册-专题探究1古代文字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传统文化精神要义,主要分为三个方面,首先是刚健有为、天人协调的精神,这是民族精神的内核,是教人们在面对苦难时要保有自强不息的精神品质。其次,在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中,人是中心,强调的是先做人后做事,这种思想在当前素质教育之中也是有所体现的。最后,中国传统文化精神强调的是牺牲与奉献,家是人们避风的港湾,父母之爱与民族之爱是有着异曲同工之妙的,受这种价值观的影响使得民族的向心力与凝聚力十分强大,也正是这种文化才会使得中国人心中始终怀有落叶归根、血浓于水、尊老爱幼、厚德载物的认知。

——摘编自张应杭《中国传统文化概论》

材料二   五四运动是影响中国民族传统文化精神发展的重要事件。作为传播新思想、新文化、新知识的伟大思想启蒙运动,五四运动通过继承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坚守转化的价值根基,开启马克思主义与传统文化的对话为转化确定前进方向,以民主科学冲破封建主义思想桎梏赋予转化时代特征,推动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为转化提供领导力量,开辟中国社会发展新阶段为转化提供现实支撑,充分体现了五四时期传统文化转化的创造性。进一步深入理解和思考五四运动对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应紧紧围绕革命性这个核心问题来深化。

——摘编自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特点并分析其成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五四运动推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精神创造性转化的表现,并分析其背景。
2021-10-10更新 | 1413次组卷 | 34卷引用:河南省周口市郸城县第一高级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21-22高三上·湖北恩施·开学考试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中华武术是一种体育运动,是一种国粹,是一种优秀的传统文化。中华武术强调武技与武德同时修炼,《左传·宣公十二年》提出习武者要具备“七德”:“止戈为武……夫武,禁暴、戢兵、保大、定功、安民、和众、丰财者也。故使子孙无忘其章……武有七德,我无一焉,何以示子孙?”这说明中华武术
A.内涵偏重武德B.技击水平领先C.蕴含家国情怀D.群众基础深厚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儒家人文精神的积极内涵

强烈的人本精神孔子的人本关切不仅是把人当作人看,尊重人格,而且注重如何做人,关怀人的内在道德修养。孟子坚持国家管理要以天下人民的生存生活为念,修行仁德,实现仁政。
以求道、得道为快乐的精神孔、孟虽都肯定心理、生理的快乐体验,但重心逐渐转向精神的、道德的、理性的层面,追求乐道和“乐心”。乐道和“乐心”,就是要塑造真善美和合境界,这是乐道精神所追求的终极境界。
中庸以及和合精神关于人与自然的关系,既高扬人的能动性,又强调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必要性。关于人际、群际之和,孔子强调“和为贵”。在治理国家方面,主张“善人为邦”,“宽猛相济”以实现政通人和。对国与国之间的争端,反对擅动干戈;认为“天下一家”,“四海之内皆兄弟”。
笃行精神孔子主张听言观行,重视对行为的考察,“君子不以言举人”,选拔人才不能只听言。孔子看到了言与行、知与行的冲突,主张转知为行、知行统一的笃行精神。

——摘编自黄玮《论儒家人文精神及其现代价值》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材料整体或其中任意一点拟定一个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达清晰。)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明清时期,“善书”在民间广为流行,这类书籍多由士绅编撰,内容侧重倡导忠孝友悌、济急救危、受辱不怨,戒饬攻诘宗亲、凌逼孤寡等,以奉劝世人“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善书”的流行
A.确立了理学思想的主导地位B.强化了社会主流的价值观
C.阻碍了官方意识形态的推广D.冲击了儒家经典的神圣性
2021-06-08更新 | 17814次组卷 | 137卷引用:2021年全国乙卷文综历史试题
20-21高二下·山东潍坊·期中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6 . 在历史上,每当国家民族危难之际,总有一批仁人志土舍生取义,慷慨赴国难。“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闻鸡起舞”的祖逖、“不辱君命持节牧羊”的苏武等均为其中的典范。这反映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内涵是
A.建功立业B.知常达变C.精忠报国D.孝悌忠信
2021-06-06更新 | 699次组卷 | 18卷引用:2020-2021学年高二历史同步单元AB卷-选择性必修3-期中检测卷(A卷)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某学校历史学习社团组织辩论会,主题是“先秦儒家思想对近代中国经济产生的影响”

序号主张来源
1“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论语·班也》
2“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论语·里仁》
3“民无信不立”“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论语·颜渊》《论语·为政》
4“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礼记》
5“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富有之谓大业,日新之谓盛德”《易经》
6“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中庸》
7苟日新,日日断,又日新”《礼记.大学》
8“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论语·子张》
请你作为正方或反方的代表,从表格中提取至少2则相互关联的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中国近代史相关史实予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融合关联信息,史论结合,表述成文。)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领域西方近代文化东方传统文化(以中国作为代表)
人与自然关系人类中心,人与自然存在主客体二分的关系天人合一,人与自然共同构成生命统一体
世界观对自然的机械性和数学性的
分析-综合方法
把宇宙视为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任何组成部分都被看作是整个关系网络的一个部分,不能孤立出来。
行为方式强调实验作用的人为性、计划性,将自然改造为人造物提倡“无为”,以有机的整体论的方式与自然打交道,顺其自然
伦理征服自然,建构主奴关系无伤害原则,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转引自佘正荣《“天人合一”:重建人与自然和谐关系的灵感源泉》


提取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信息,自拟一个论题,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围绕该论题进行阐释。(要求:表述成文,史论结合,论述充分,逻辑清晰。)
2021-05-25更新 | 638次组卷 | 5卷引用:江苏省扬州市2021届高三5月调研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20世纪初,晚清政府引进资产阶级法律思想和制度,以外国法律制度为蓝本,起草制定了一大批新的法律法规。直到1906年,清政府在内忧为患的重压下,为了配合立宪改革,采用资本主义国家的司法原则,改革官制。1910年,清政府通过《大清刑事民事诉讼法》草案,第一次在中国历史上规定了辩护和律师制度。191127日,清政府颁行《法院编制法》,这是清末制定并公布生效的各级审判机关组织法,完全否定了中国传统的审判诉讼制度。还通过了《各级审判厅试办章程》《大理院审判编制法》《刑事诉讼律草案》《民事诉讼律草案》等多部近代法典,清末司法体制转型过程中所留下的经验和教训影响深远。

——摘编自春杨《论清末中国司法体制的转型及其历史启示》

材料二   1949年至1956年,新中国法制建设经历了由“破”到“立”的特殊历史时期。人民政府在司法改革中肃清了司法队伍中的主观主义和官僚主义作风。在惩治贪污和镇压反革命斗争中采取了教惩结合、严打慎刑、宽严相济、详查区分的原则。1952年,掀起的司法改革运动实现了对旧法观点和旧司法作风的有力批判,实现了司法领域指导思想、工作方法、机构性质的全面转型。

——摘编自刘莹《新中国成立初期法制建设思想及启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清末司法改革的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建国初期司法改革的原因。
20-21高二上·浙江丽水·阶段练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安徽西递慈善堂有一刻于明朝初年的“孝”字,该字的上半部分左右两侧分别呈现猴头和慈妇的头像,表达了不孝会由人变猴的意蕴。这说明孝敬父母(     
A.只是公民的道德义务B.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C.一定要付出代价D.就是要顺从父母的意愿
2021-05-15更新 | 156次组卷 | 3卷引用:2021年高二历史暑假作业(统编版)-作业03文化交流与传播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