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内蒙古巴彦淖尔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第四次学业诊断检测历史试题
内蒙古 高二 阶段练习 2024-05-25 14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文化交流与传播、世界史 、中国古代史 、中国近现代史 、经济史(旧)、文化史(旧)

一、单选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1. 习近平同志强调,要坚持把生态文明宣传教育纳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弘扬生态文明价值观,引导人们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这体现了(       
A.敬天保民B.以人为本C.厚德载物D.天人合一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2. 越南人阮攸于清嘉庆年间出使中国时,接触到中国的古典文学,并对当时流行的“才子书”很感兴趣,其中就有《金云翘传》。由于这部作品所反映的社会现实与当时越南的社会状况极为相似,因此,阮攸回国后借用中国《金云翘传》的题材,创作出以自己的坎坷遭遇为主的《金云翘传》。这可用于说明(       
A.中华文化对周边国家的辐射B.世界文化发展具有多样性的特征
C.中越文化在互鉴中不断发展D.中国与东南亚国家联系不断加强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3. 世界上最早的完整史诗《吉尔伽美什》最初是由苏美尔人创造,以英雄吉尔伽美什的经历体现出个人奋斗和对其超越的渴望。两河流域的神明显带有更多的人性,女神会爱上吉尔伽美什,神和普通人一样会有喜怒哀乐,会有嫉恨等不光彩的心思。据此可知,该史诗(     
A.代表古代世界文明的最高成就B.兼具文学和历史学研究的价值
C.体现人们崇尚英雄的社会风貌D.折射出西亚神权力量至高无上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4. 9世纪,阿拉伯帝国建立智慧宫,对从各地搜集来的几百种古希腊哲学、科学著作的原本和手抄本进行翻译、整理并收藏。12世纪末,东征的十字军攻陷托莱多城时发现大量阿拉伯文的古希腊著作。据此可知,阿拉伯帝国(     
A.保存传播了欧洲古典文化B.引领世界文化发展潮流
C.促进了伊斯兰文化的繁荣D.推动了文艺复兴的发展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5. 日耳曼人南下与罗马帝国接触的过程中,军事首领号召青年跟随他参加战斗,组成亲兵队。官兵之间不仅有宗法、伦理上的主从关系,还有“战利品共同分配”。日耳曼人建立法兰克王国之初,国王按照“战利品共同分配”的传统将土地分赠给他的亲兵们,强化了二者之间权利与义务的关系。这说明(     
A.民族大迁徙推动欧洲社会变迁B.封君封臣制度渗透了契约理念
C.民族交融决定欧洲的历史走向D.日耳曼移民强化封建等级制度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6. 恩格斯曾说:“在希腊哲学的多种多样的形式中,差不多可以找到以后各种观点的胚胎、萌芽。因此,如果理论自然科学想要追溯自己今天一般原理发生和发展的历史,它也不得不回到希腊人那里去。”以下观点与此一致的是(     
A.古代各地域文化相互交流交融B.希腊人独立创造了欧洲文化
C.欧洲文化是一种跨区域的文化D.现代欧洲的文化发端于希腊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7. 玛雅人在天文历法方面的成就令人惊叹,促使这方面高度发展的原因之一,是由于祭司层亲自掌握。他们负责日测气象,夜观天文,制订历法,决定重大农业活动时间。历法越精确,剥削来源越牢靠。据此推断,古代玛雅祭司层重视历法的主要原因是(     
A.宗教神学观念影响B.关注民生保证农时C.压榨民众维护统治D.营造王权神授氛围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8. 公元五至八世纪,神道教吸收中国儒家与佛教学说后,渐渐形成较为完整的体系,从简单的对地方神灵的崇拜,到富有政治意义的对太阳女神(天照大神)和皇室的敬仰,一直是日本人对政府和社会的重心。据此可知(       
A.日本消极学习外来文化B.儒教和佛教在日本完成了本土化
C.儒教和佛教不受日本人欢迎D.日本学习外来文化服务于本土文化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9. 古印度早期佛教依据其“四姓缘起论”,提出四姓中刹帝利居首位,第二位是婆罗门,作为四姓之末的首陀罗与其他三姓并不存在隶属关系。由此可推知,古印度早期佛教(     
A.解决了印度尖锐的社会矛盾B.一定程度上冲击了种姓制度
C.使社会阶层的流动不再受阻D.提出了人人平等的政治诉求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10. 北魏时期,曾有一大批具有较高文化素养的南士流亡北方,如柳远“时有文咏,为肃宗挽郎”,其堂弟柳谐亦“颇有文学”。这些南士的创作逐步被北魏王公贵族所欣赏、学习,如南士袁跃“言辞甚美”,清河王“(元)怿之文表多出于跃”。据此可知,南北朝时期(     
A.南方地区文化水平普遍较高B.少数民族政权封建化进程加快
C.北方社会经济秩序得到恢复D.人口迁徙促进了文化交往认同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名校
11. 公元3-5世纪,日耳曼人向罗马帝国腹地的持续迁移彻底终结了西罗马帝国的统治。但这一时期,也是高卢的巴高达运动、北非的阿哥尼斯特运动及奴隶起义连续地、反复地上演的时期。这说明日耳曼人的迁徙(     
A.是罗马灭亡决定性因素B.揭开了西欧封建化序幕
C.催化了西欧政局的变动D.以吸收罗马文化为目的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12. 有学者认为,中国传统精神文化“是以荟萃先民智慧的《易经》为源头,以交融互补的儒、道两家义化为主干,兼取墨、法以及佛教等诸家思想融汇于一炉的多成分、多层次的有机复合体”。该学者意在强调中国传统精神文化(     
A.蕴含传统美德B.包容众家所长C.拥有悠久历史D.生命力强大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13. 1868 年,在华工聚集的澳大利亚本迪戈市,有三分之二的华工选择与中国国内的女子结婚。在1871年前,90%以上的华工生活在矿区,到1881年虽然矿产枯竭,但这一比例仍高达65%。这反映出当时澳大利亚(     
A.移民文化认同面临挑战B.华人聚集区是中国社会的延伸
C.排华风潮阻断族群融合D.华工成为采矿业的主要劳动力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14. 据统计,1790年,加拿大仅有大约25万名移民,其中以法国人为主;而到了1860年,已有超过300万名爱尔兰人、苏格兰人和英格兰人(大多以英语为母语)迁居于此。当时的这一变化(     
A.促进了新人种的形成B.提升了城市人口数量
C.引发了拉美独立运动D.推动了社会文化重构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15. 1815年以后,英国政府改变长期以来防止人口外流的政策,鼓励向海外殖民地移民。殖民地地广人稀,急需大批劳动力弥补其人口自然增长率的不足以发展自身的经济,殖民地敞开大门迎接英国的移民。19世纪英国移民是美国外来移民中一个有着独特经历和贡献的群体。他们拥有美国工业建设和经济发展亟需的先进技术和革新理念,并努力将这些技术和理念付诸实践。这表明,这一时期的英国移民(       
A.加剧了世界局势动荡B.巩固了世界殖民体系
C.推动了美国经济发展D.促进了族群文化认同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16. 美国学者亨廷顿认为,由于来自拉丁美洲和亚洲的移民新浪潮、学术界和政界流行的多文化主义和多样性理论和美国社会中出现了拉美裔化的倾向等原因,导致美国国民特性出现了一定的危机。其旨在说明(     
A.拉美裔和亚裔在美国族群中的比例增大B.多文化主义理论冲击了美国的国家特性
C.美国的霸权地位日益受到冲击D.美国社会的文化认同面临挑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17. 在新加坡,除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基督教、兴都教、耆那教、锡克教等各大教派外,还有古老的犹太教、拜火教,也有华族新创的“儒、佛、道”三教合一和“儒、道、释、耶、回”五教合一的宗教。对此解读合理的是(     
A.新加坡政府鼓励发展宗教文化B.宗教是新加坡发展的动力
C.华族是新加坡最具影响的族群D.移民推动新加坡文化多元
2024-05-25更新 | 23次组卷 | 1卷引用:内蒙古巴彦淖尔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第四次学业诊断检测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18. 下表所示为1945年和2019年联合国难民署和欧洲部分国家统计局公布的难民来源排名情况。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1945年难民主要来源国2019年难民主要来源国
国家(地区)数量(万人)占国际难民比例(%)国家(地区)数量(万人)占国际难民比例(%)
苏联72013.8叙利亚6709.4
法国420 8.1阿富汗2703.8
波兰2705.2南苏丹2303.2
A.联合国在救助难民中处主体地位B.两极格局瓦解后中东地区难民问题较为突出
C.难民问题是人类面临的永恒问题D.霸权主义始终是造成难民问题的最主要因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19. 新中国成立后,云南昭通出土了汉代的“蜀郡铁插”、中原地区的博山陶炉,云南昆明出土了五铢钱、中原铜镜等汉代实物。《史记》《汉书》等文献记载了巴蜀商人如卓氏、程氏等冶铁铸器倾销云南。由此可以证实,汉代(     
A.西南地区与中原的经济交往密切B.云南地区的农耕生产十分发达
C.丝绸之路开通推动西南地区开发D.郡县制度在西南地区普遍推行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20. 中国毛驴因体小却善负重成为国人的生产工具与审美对象,唐朝之前对其少有负面评价。波斯所产大驴在中亚及西方文化中常以“高声狂叫”而戏剧性地吓倒敌人,是倔强与愚蠢的象征。中唐以后,柳宗元塑造的“庞然大物”、使“虎大骇”的“黔之驴”逐渐成为国人眼中主要的驴形象。这反映出唐朝时期(   
A.丝路交流促进文化交融B.佛教传入改变物种形象
C.生产发展减少畜力依赖D.文学创作决定审美取向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21. 据下表信息,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汉明帝)遣使至大月氏国,写取佛经四十二章。
近代西方探险家斯坦因等曾在罗布泊至敦煌古道上,发现公元1世纪的粟特文佛经。
据季羡林考证,汉地最早的佛经皆不是直接译自梵文,而是经过中亚古代语言,特别是吐火罗语的媒介。
A.佛教经由丝绸之路传播到中国B.汉代没有与印度建立直接联系
C.欧亚商贸和文化交流较为频繁D.中华文化具有开放性和包容性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