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甘肃省环县第五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甘肃 高二 期中 2024-05-16 11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文化史(旧)、中国古代史 、经济史(旧)、经济与社会生活、文化交流与传播、世界史 、中国近现代史

一、单选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真题 名校
1. 老子认为,“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孔子则说,“不学礼,无以立”,要“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这反映出,当时他们
A.反思西周的礼乐文化B.迎合封建贵族政治诉求
C.主张维护夏商周制度D.得到统治者的积极支持
2021-06-13更新 | 16566次组卷 | 129卷引用:2021年全国甲卷文综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名校
2. 中国在宋代至清代的历史进程中有过三次商业革命:第一次是宋代商业革命,第二次是明清商业革命,第三次是近代商业革命。下列表述中属于明清商业革命的是
A.海上丝绸之路开辟B.城市盛行整齐划一的坊市制
C.商帮兴盛D.茶馆、酒楼常常营业到天亮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4. 李宗辉在《中国近代习俗的变化》中写道,汽车轮船火车逐渐代替了马车,轿子,人们出行一下子由“乡人”变成了“国人”,“男女杂坐不以为嫌”,据此可知
A.传统交通工具在近代中国消失B.近代交通改变了农村的落后
C.近代交通冲击了人们落后观念D.西方文明遭到国人强烈抵制
2021-04-01更新 | 928次组卷 | 31卷引用:山东省滨州市2016-2017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名校
5. 轮船、火车等交通工具传入中国,对中国近代社会产生的影响有( )
①促进了人口流动、信息交流               ②客观上推动了中国近代化进程
③便利了列强进一步掠夺中国               ④减缓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的进程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④D.①②③④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6. 有学者认为:在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之前,享有中国商品对贫穷的欧洲人来说几乎是可望而不可及;在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以后,美洲的白银为欧洲提供了中国唯一可以接受的交换物,中国因此成为世界第一大商品出口地。来自中国的丝绸和瓷器,其精良的制作工艺对欧洲人来说堪称神品。用丝、瓷、茶换白银的贸易持续了数百年,穿梭在东西方之间的大帆船拉开了全球化的序幕。由此可知(     
A.新航路开辟后世界各地间的贸易没有了阻碍
B.世界贸易中心由大西洋沿岸转到太平洋沿岸
C.大帆船贸易是世界市场初步形成的主要原因
D.一个围绕白银输入中国的贸易网络逐渐形成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7. 世界银行报告显示,共建“一带一路”使参与方贸易增加4.1%,吸引外资增加5%,使低收入国家GDP增加3.4%。2015—2030年,760万人将因此摆脱绝对贫困,3200万人将摆脱中度贫困。这些数据充分表明我国(     
A.积极融入区域经济集团化B.开始参与全球治理体系建设
C.致力于与发展中国家合作D.为全球共同发展增添新动力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8. 14世纪,意大利暴发黑死病,造成大量人口死亡。当时,那些看似权威和正统的部门,尤其是教会,开始失去人们的信任。在黑死病面前,面对人们的拷问,看似严密而又坚固的信仰堡垒开始变得不堪一击。据此可知,瘟疫的暴发(       
A.摧毁了天主教会的精神权威B.有利于人文主义思想的产生
C.推动了近代医学体系的建立D.加速了欧洲的宗教改革进程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9. 2015年,屠呦呦获得诺贝尔奖,这被认为是中医的荣誉。与西医使用抗生素抑制病毒细菌相比,中医一贯注重阴阳平衡、天人合一。这反映出中医的特点是(     
A.与农业文明密切相关B.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C.重视理论概括和抽象D.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理论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10. 据统计,为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2020 年全国各地和解放军部队共出动346支医疗队、4.26万名医务人员和965名公共卫生人员进入湖北省,超过 19个省区市与湖北各市州建立了对口帮扶关系。这体现了我国(     
A.医疗保障体系建设的奇迹B.现代医疗卫生体系的作用
C.医疗机构服务职能的扩大D.加大医疗扶贫力度的举措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真题 名校
11. 西汉初期,道家学说兼采阴阳、儒、墨、名、法各家学说的精髓;后来董仲舒的儒家学说也吸收阴阳五行、法、道等各种思想。促成当时学术思想上呈现这种特征的主要因素是
A.王国势力强大B.百家争鸣局面的延续
C.现实统治需要D.兼收并蓄的文化政策
2019-06-08更新 | 14886次组卷 | 208卷引用:2019年全国统一高考文科综合历史试卷 (新课标Ⅱ)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真题 名校
12. 春秋战国时期民本思想的主要内涵有:在人与自然关系方面,突出人的地位;在社会关系方面,强调民的作用。下列观点中,对应两者的是
A.“齐物”;“逍遥”
B.“天行有常”;“仁政”
C.“法古无过,循礼无邪”;“非攻”
D.“制天命而用之”;“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2021-01-09更新 | 6455次组卷 | 73卷引用:浙江省2021年1月普通高校招生选考科目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13. 万历后期至明末,耶稣会士输入中国的西学中科学技术占了大部分,如天文、历算、物理、地理、火器铸造技术、水利、建筑、地图测绘等。传教士介绍的光学知识和望远镜曾震惊了当时的中国学术界。该现象表明(     
A.新航路开辟推动中西物质文化交流B.中国传统古典科技遭受到巨大冲击
C.西学传入有利于开拓中国人的视野D.中国经济社会转型的因素大大增加
2024-02-21更新 | 1440次组卷 | 26卷引用:湖北省黄冈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14. 《国语·晋语》载:“公食贡,大夫食邑,士食田,庶人食力,工商食官。”对“工商食官”理解正确的是(     
A.体现了工商皆本国策B.官府的财政收入来自工商业
C.工商业受官府的控制D.手工产品无偿供给百姓使用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15. 习近平同志强调,要坚持把生态文明宣传教育纳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弘扬生态文明价值观,引导人们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这体现了(       
A.敬天保民B.以人为本C.厚德载物D.天人合一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16. 有学者指出,如果说,无视欧洲人创造古希腊—罗马—拜占庭文化的作用和在近代欧洲文艺复兴、文化启蒙与产业革命时期对全人类文化所做出的伟大贡献是何等荒谬;那么,无视东方各民族人民—中国人……以及阿拉伯人对古代和中世纪文化所做出的伟大贡献,也同样是荒谬的。该学者的主张(     
A.折射出世界各民族开放的对外政策B.旨在以国际的视野来看待人类文明
C.印证了古代亚欧统治疆域不断扩大D.肯定世界文化多样性及其历史作用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17. 万里茶道是17世纪末至20世纪初,继丝绸之路之后在欧亚大陆兴起的又一条重要国际商道。它南起中国福建武夷山,延伸至俄罗斯圣彼得堡,全长1.3万公里,是历史上跨越陆地距离最长的商贸通道。万里茶道(     
A.推动了日耳曼人不断向西迁徙B.与“草原丝绸之路”路线一致
C.便利了中俄间的物质文化交流D.依托于明王朝的朝贡贸易体制
2024-01-20更新 | 795次组卷 | 20卷引用:北京市昌平区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18.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坚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提高城市规划、建设、治理水平,加快转变超大特大城市发展方式,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这反映了我国(     
A.城市建设以经济效益为基础B.基础设施建设技术世界领先
C.城市化进程中社会问题突出D.以人民为中心推进城市建设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19. 有学者指出,儒家贵民,法家尊君。儒家以人民为政治之本体,法家以君主为政治之本体。就此以观二家之异,正如泾渭殊流,入目可辨。下列选项中,体现“法家尊君”思想的主张是(     
A.“贤者举而上之,富而贵之,以为官长”
B.“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
C.“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
D.“君人者,隆礼尊贤而王,重法爱民而霸,好利多诈而危”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20. 天水麻辣烫吸引了全国各地游客,也让麦积山厚重的佛教文化生动的展现在世人面前,尤其是栩栩如生的“东方微笑”小沙弥造像让人产生浓厚兴趣,无数游客来此打卡,一度门票售罄。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A.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由不同地域文化兼容、互补而博大精深
B.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自成一种重人生、讲入世的人文传统
C.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体现出了惩恶扬善、仁爱忠孝的伦理观念
D.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外来文化兼容并蓄、长期并存、形成文化认同

二、材料分析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名校
21. 城市化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社会进步的重要表现。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清明上河图》

材料二   18—19世纪中期英国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例(%)

年代

1750

1801

1851

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例

21.0

27.5

51.0

——摘自谷延方《重评圈地运动与英国城市化》

材料三   考察建国以来中国城市化进程,总的看来,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一)1949—1957年,是城市化起步发展阶段;(二)1958—1965年,是城市化的不稳定发展时期;(三)1966—1978年,是城市化停止发展时期;(四)1978年至今,是城市化的稳定快速发展时期。

——国家统计局《新中国50年系列分析报告之三》

请回答:
(1)从经济的角度   ,结合材料一图片和所学知识概括宋代城市商业发展的特点。
(2)据材料二指出近代英国城市化的发展趋势和问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城市化发展的主要因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我国城市化进程中第(一)(四)阶段得到发展的主要原因。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22. 材料一   《周易》载“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做人不可不讲正气、气节;认为“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孔子把为真理、为国家、为民族牺牲视为最大的“仁”,即所谓“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同时孔子强调“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尚书》主张“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北宋范仲淹发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感叹,南宋文天祥留下了“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千古名句。顾炎武大声疾呼“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经过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形成了独特的品格,承载着中华民族的精神追求。

——摘编自朱西周《中华民族精神的历史演变与时代价值》

(1)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中体现出的基本内涵。

材料二     中国传统文化虽然从秦汉时期开始形成封建的大一统文化,董仲舒所倡导的“独尊儒术”又把统一性推向极致,但这并不意味着中国传统文化只有单一的内容。事实上,中国传统文化是多样性的统一,正如汉宣帝所说的:吾家治国之道,霸王道杂之。中国传统文化的连续性在世界文化史上是独一无二的。中国古代历经战争动乱、社会分裂和王朝更替,而中国文化并未中断自己的传统,而是在继承已有成果的基础上,不断获取发展的新动力。仅就先秦而论,从周人对前代的维新,到孔子对周礼的重新解释;从孟子对孔子思想的深化发展,到荀子对先秦百家争鸣的总结与融合,就表现为一个连续性与变革性的过程。鸦片战争后,中国文化步入近代,迈进从旧向新、从传统向现代的艰难转型,也呈现出连续性和变革性的统一。

——摘编自张应杭、蔡海榕《中国传统文化概论》

(2)阅读材料,提炼一个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观点,并结合中国古代史知识进行阐述。(要求:表述成文,叙述完整,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言之有理)
2024-05-16更新 | 8次组卷 | 1卷引用:甘肃省环县第五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试卷分析

整体难度:适中
考查范围:文化史(旧)、中国古代史 、经济史(旧)、经济与社会生活、文化交流与传播、世界史 、中国近现代史

试卷题型(共 22题)

题型
数量
单选题
20
材料分析题
2

试卷难度

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
对应题号
1
文化史(旧)
2
中国古代史
3
经济史(旧)
2,3,4,5,21
4
经济与社会生活
5
文化交流与传播
6
世界史
7
中国近现代史

细目表分析 导出

题号 难度系数 详细知识点 备注
一、单选题
10.65道家  老子的主张单题
20.85明清的商业 单题
30.85海禁政策和闭关锁国政策  清末农民起义与闭关锁国 单题
40.65动荡中变化的社会生活单题
50.85铁路和公路事业的发展单题
60.65世界市场与商业贸易单题
70.6520世纪以来人类的经济与生活单题
80.65欧洲文化的形成单题
90.65现代医疗卫生体系与社会生活单题
100.65现代医疗卫生体系与社会生活单题
110.65儒学成为正统单题
120.65儒家单题
130.65中华文化的世界意义单题
140.65古代的商业贸易单题
150.65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特点单题
160.65文艺复兴 单题
170.65近代以来的世界贸易与文化交流的扩展单题
180.65近代以来的城市化进程单题
190.65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特点单题
200.65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特点  中华文化的世界意义单题
二、材料分析题
210.65工业革命的特点和影响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20.65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特点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