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经济史(旧) >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 两次工业革命 > 第一次工业革命 > 工业革命的特点和影响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496 题号:8494906
城市化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社会进步的重要表现。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清明上河图》

材料二   18—19世纪中期英国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例(%)

年代

1750

1801

1851

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例

21.0

27.5

51.0

——摘自谷延方《重评圈地运动与英国城市化》

材料三   考察建国以来中国城市化进程,总的看来,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一)1949—1957年,是城市化起步发展阶段;(二)1958—1965年,是城市化的不稳定发展时期;(三)1966—1978年,是城市化停止发展时期;(四)1978年至今,是城市化的稳定快速发展时期。

——国家统计局《新中国50年系列分析报告之三》

请回答:
(1)从经济的角度   ,结合材料一图片和所学知识概括宋代城市商业发展的特点。
(2)据材料二指出近代英国城市化的发展趋势和问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城市化发展的主要因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我国城市化进程中第(一)(四)阶段得到发展的主要原因。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1】近代以来,大国的兴衰深刻影响着世界经济的发展态势,阅读以下材料:

材料一   公元1500年是人类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因为它标志着地区自治和全球统一之间冲突的开端。在这以前,不存在任何冲突,因为根本就没有全球的联系,遑论全球统一。……由于欧洲人在这一全球历史运动中处以领先地位,所以正是他们支配了这个刚刚联成一体的世界。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英国人在1846年着手制订一项系统的自由贸易政策,紧跟着其他国家也采取了同样的行动。经济活动处于普遍的自由主义环境里,在这种环境下,商业被认为应该不受政治国家限制,因而经济活动依然主要是国家性和全球性的。一个名副其实的世界市场业已创立起来。货币、劳务、金钱、资本和民间往来,差不多不再顾及国界。

——帕尔默《工业革命:变革世界的引擎》

材料三   电灯的发明和电力系统的应用,使美国率先开启了电气时代,并由此率先进入了第二次工业革命,在资本主义世界的竞争中,美国很快取代了英国的领先地位,以领头羊的姿态走在了世界前列,正是在电气时代,美国经济后来居上。在20世纪后半叶,又是美国率先开创了信息革命,使美国得以再次走在前列,并保持其领先的优势。

——摘编自《大国崛起:美利坚后发制人称霸世界》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这一“重要转折点”相关的历史事件?并从世界市场发展的角度指出其历史意义。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846年英国着手制定“自由贸易”政策的原因是什么?这种政策的推行有利于英国形成怎样的国际地位?
(3)据材料三说明“美国经济后来居上”的主要原因,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它对世界市场的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结合上述材料概括影响大国兴衰的主要因素。
2019-06-14更新 | 118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考古材料证明,玉米最早是在美洲培育出来的。……清嘉庆年间大面积种植玉米,到鸦片战争前已在中国大部分地区引种而居杂粮之首。玉米等作物的引进与大面积种植,大大缓解了18世纪中叶到19世纪中叶中国因人口大幅度增长而带来的巨大粮食压力。

——摘编自《通向现代世界的500年》

材料三火车、轮船、电报等新式交通用具和电讯器材的出现,把世界各地的生产、流通和消费紧紧联结在一起……轮船的不断更新,使航速大大提高,欧美航程从42天缩短为5天,从伦敦到加尔各答也由3个月减为18天……有线电报、电话和无线电报的普及,使世界通讯网络得以形成。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写出上面两图所示生产工具的名称。并指出其共同优点。

(2)据材料二,概括玉米的传入对中国的影响。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玉米在世界范围内传播的主要途径。

(3)根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说明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发展的影响。

2017-08-07更新 | 43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世纪的历史,特别是欧洲史,可以说是英国工业革命造成了三个进步的历史潮流,就是自由主义、社会主义、民族主义。按照国际史学界的说法, 自由主义是指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与革命;社会主义是指工人运动与社会主义运动;民族主义是指民族振兴与复兴和民族独立运动。
材料二   两次工业革命发明成果一览表
时间
发明者
国别
发明成就
1733年
凯伊
英国
飞梭
1765年
哈格里夫斯
英国
手摇纺纱机
1769年
阿克莱特
英国
水力纺纱机
1779年
克隆普顿
英国
骡机
1785年
卡特莱特
英国
水力织布机
1793年
伊莱·惠特尼
美国
轧棉机
1782年
瓦特
英国
联动式蒸汽机
1807年
富尔顿
美国
汽船
1814年
史蒂芬孙
英国
蒸汽机车
1866年
西门子
德国
发电机
1870年
格拉姆
德国
电动机
1887年
狄塞尔
德国
柴油机
1867年
诺贝尔
瑞典
炸药
1885年
卡尔 ·本茨
戴姆勒
德国
汽车
1903年
莱特兄弟
美国
飞机
1837年
莫尔斯
美国
有线电报
1876年
贝尔
美国
电话机
1896年
马可尼
意大利
无线电报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工业革命与三股进步潮流之间的关系。
(2)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与第一次工业革命相比,第二次工业革命有哪些特点?
2016-11-27更新 | 159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