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文化史(旧) >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 主要思想流派 > 儒家
题型:论述题 难度:0.4 引用次数:632 题号:1385360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儒家人文精神的积极内涵

强烈的人本精神孔子的人本关切不仅是把人当作人看,尊重人格,而且注重如何做人,关怀人的内在道德修养。孟子坚持国家管理要以天下人民的生存生活为念,修行仁德,实现仁政。
以求道、得道为快乐的精神孔、孟虽都肯定心理、生理的快乐体验,但重心逐渐转向精神的、道德的、理性的层面,追求乐道和“乐心”。乐道和“乐心”,就是要塑造真善美和合境界,这是乐道精神所追求的终极境界。
中庸以及和合精神关于人与自然的关系,既高扬人的能动性,又强调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必要性。关于人际、群际之和,孔子强调“和为贵”。在治理国家方面,主张“善人为邦”,“宽猛相济”以实现政通人和。对国与国之间的争端,反对擅动干戈;认为“天下一家”,“四海之内皆兄弟”。
笃行精神孔子主张听言观行,重视对行为的考察,“君子不以言举人”,选拔人才不能只听言。孔子看到了言与行、知与行的冲突,主张转知为行、知行统一的笃行精神。

——摘编自黄玮《论儒家人文精神及其现代价值》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材料整体或其中任意一点拟定一个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达清晰。)

相似题推荐

论述题 | 较难 (0.4)
【推荐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关于儒家思想对传统文化的影响,以下两种现点(见下表)颇具代表性

观点一注重道德、礼教,仁义:主张以礼治国和以德治国,主张“因材施教”,“有教无类”等教学方法,在教学上注重人与人之间的个性差异
观点二过分强调集体的作用,而忽视了人的个性:提倡三纲五常,三从四德,重男轻女:阻碍了文化的发展与进步

——摘编自马津瑾《试析儒家思想对传统文化的影响研究》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两种观点有何局限,并就儒家思想对传统文化的影响谈谈你的看法。
2022-02-21更新 | 144次组卷
论述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我们文化的优点,到底在哪里呢?

(一)我们的文化,最为廓然而大公。我们是以世界大同为主义的。我们的终极目的,在 于平天下,治国只是中间的一个阶段,也可说是平天下的一种手段。所以我们对于人家,总是尽诱掖提携之责,从没有压迫榨取之事。人家自然愿意和我们亲近,都归向我们来。

(二)我们最崇尚德化,而鄙薄以力服人。所以最注重道德伦理。政治管束的力量,虽较 松懈,社会团结的力量,却极坚强。所以基础极为稳固。

(三)从智识方面论:我们最普遍的观念为易,我们大家所公认为最适当的手段是中庸。 我们不论什么人,从没有认环境为固定不变的,所以我们最不固执。

——摘编自吕思勉《初中标准教本・本国史)》(1935年版)


结合中国史知识,评析材料中的观点(任意一点或整体,也可自拟论题),得出结论。(要 求:结论不能重复材料中观点,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2020-02-20更新 | 375次组卷
论述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具体而言,中华传统文明至少有以下一些主要特征:

一是以农耕文明为主轴,以草原游牧文明与山林农牧文明为两翼,并借助商业和手工业予以维系的复合型文明。

二是以君主官僚国家政权体系为主轴,以血缘网络与地缘网络为两翼,并借助众多经济共同体及文化上高度认同而予以强化的大一统文明。

三是尊德性,崇礼义,重教化,尚君子,以伦理为本位的泛道德主义文明。

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三大文明特征的长期存在支撑和保障了千年中华帝国的有效治理和体系的存续。

——摘编自姜又华(中华文明从传统向现代轿型反其路径的独制性》


从材料中提炼出一个观点(或结论)运用所学知识加以论证。(要求不能照抄材料原文,要做到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论从史出。)
2020-04-25更新 | 303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