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特点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9 道试题
1 . 《新青年》上刊载的易白沙的中国旧学研究作品《述墨》一文明确提出:墨子之学“可益于国人而无余毒”,认为“扬此绝学。志士仁人,起而行之。斯国家无疆之休也”。这反映出新文化运动(       
A.继承了辛亥革命未竞事业B.号召开展救国救民的革命
C.肯定传统文化有益于国人D.绝非一贯主张全盘反传统
2024-01-06更新 | 53次组卷 | 1卷引用: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红山区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2 . 1902年,梁启超在《新民丛报》上发文,最早使用了“中华民族”一词,指代汉族;辛亥革命后,黄兴等发起组建“中华民族大同会”“以联合汉满蒙回藏五大民族”;1940年7月,毛泽东为《美洲华侨日报》创刊题词:“起来,为中华民族的独立自由而奋斗到底。”由此可见,“中华民族”内涵的转变(     
A.与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相关B.反映中国近代化的发展历程
C.适应不同阶级的政治考量D.体现了对外抗争的逐步胜利
2023-08-29更新 | 208次组卷 | 5卷引用:湖南省株洲市第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3 . 《五行志》将各种灾害和怪异纳入经学解说范畴,以灾异言人事,以天道说治道。中国古代25部正史中,有18部修纂了志书,其中有13部修撰了《五行志》。这反映了在古代(     
A.阴阳五行学说影响国家治理B.政府重视对自然灾害的研究
C.鬼神论深刻影响史书的修纂D.儒学深刻影响官方意识形态
2023-08-14更新 | 343次组卷 | 4卷引用:广东省广州市广东仲元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4 . 根据史籍的记载,“中秋”一词最早出现在《周礼》一书中。中秋始终承载着月圆人团圆、平安阖家欢的朴素观念。“团圆”的寓意主要反映了(     
A.民间传说在古代影响很大B.中华民族的文化心理认同
C.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D.宗法观念一直没有改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明清两朝,“临川四梦”、藏戏,壮剧、伺剧等都形成并发展起来,同时也出现了以纳兰性德为代表的许多少数民族文学家、据考证,曹雪芹祖籍是满洲正白旗,尹纳希创作的泣江亭等作品,也是当时蒙古族的优秀文学作品。这一现象的出现
A.推动了民间世俗文学的发展B.体现了文学作品形态的转变
C.提升了戏剧小说社会感染力D.丰富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
6 . 元初中止了科举,实行以“出身”“功勋”为主的铨选方式。这一方式促使很多习儒者不得不投身民间成为”民众儒师”,进而使儒学更多地影响了民众的价值观和宗族观。这反映了
A.正统思想再受挑战B.科举制度开始异化
C.儒家思想的哲理化D.儒学社会化的加强
2022-01-03更新 | 174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名校联盟2021-2022学年高一12月月考历史试题
7 . 汉代董仲舒融合阴阳家、法家和黄老之学创立了新的儒学思想体系;唐代鼓励佛、道、儒“三教”自由辩论;明朝开明士大夫积极引进西学,为中国科技发展注入了新的生机。以上史实说明,中国
A.古代传统主流思想的创新性B.传统文化兼收并蓄的包容性
C.文化发展深受西学东渐影响D.文化发展延绵不绝的连续性
8 . 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我国各族人民共同创造中华文化、捍卫祖国统一、推动历史进步,形成了源远流长的“大一统”思想,汇聚成中华民族共同体。历史证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国家统一之基、民族团结之本、精神力量之魂。积极培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A.是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的根本途径B.是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C.有利于维护和发展统一的多民族国家D.有利于确保少数民族享有高度自治权
9 . “夫死从子”是古代女子“三从四德”的道德行为规范之一,但母亲对于儿子的权威无论在先秦抑或后世都是一定程度存在的。据《郑武夫人规孺子》记载,郑武夫人武姜在夫君死后对其子郑庄公仍有着相当大的权威。这种现象
A.源于生育与抚养基础上的先天伦常B.表明男尊女卑的男权话语体系式微
C.体现了宗法制度下的血缘纽带关系D.意味着中国古代妇女地位逐渐提高
2021-11-21更新 | 552次组卷 | 5卷引用:湖南省长沙市湖南师大附中2022届高三上学期月考(三)历史试题
10 . 研究发现,距今大约5000年,人类普遍遭遇洪灾,中外应对策略有所不同。如果我们从大禹治水和诺亚方舟故事中提炼关键词,那么大禹治水可以被概括为治、堵、败、疏、成,而诺亚方舟则可以概括为逃、淘汰、选择、拯救。据此推断最准确的是)
A.中国自古崇尚科学精神B.西方自古缺乏进取精神
C.中国文化讲究和谐相处D.西方文化崇尚理性法治
2021-10-11更新 | 1073次组卷 | 25卷引用:山东省2022届高三10月山东学情联考历史试题(C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