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华文化的世界意义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0 道试题
1 . 18世纪的日本画家铃木春信以“五常”(“仁、义、礼、智、信”)为主题绘制了一系列浮世绘。下图所示为其中之一的《智》,展现了一个年纪略长的女子,手把手地教年幼的小姑娘写字的场景。这反映了当时日本(       
   
A.女性的社会地位较高B.儒学伦理的社会影响
C.科举制带动向学风气D.天皇推动了文化专制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有学者认为,中国人发明的火药武器传入欧洲后,“枪炮既摧毁了欧洲古城堡的封建割据,也打开了世界每一角落的大门。”“火器的出现促进了人们对弹道学的研究,而这方面的研究是近代力学的基础工作。”由此可知,火药武器的使用对欧洲的影响有(     
①有利于民族国家的形成       ②推动了欧洲国家的海外殖民扩张
③加快了欧洲科学技术发展   ④导致欧洲形成王权与教权并立的局面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2023-05-28更新 | 678次组卷 | 4卷引用:浙江省宁波市镇海中学2023届高三5月选考模拟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魏晋南北朝时,经过统治者的大力提倡,佛教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当时的门阀士族以及皇亲贵戚大多信奉佛教。梁武帝在天监三年(504)宣布“唯佛一道,是为正道”,佛教几乎成了国教。其主要原因是(     
A.儒家思想走向衰落B.佛教适应了当时社会发展的需要
C.门阀士族为了巩固权力D.佛教有来世观念,得到了人们的广泛认同
2023-05-22更新 | 364次组卷 | 4卷引用:湖南省长沙市四大名校2023届高三下学期高考冲刺(六)历史试题
4 . 明代徐光启认为战争要靠实力决胜,重视西洋火器的研究、制造和使用。他在通州、昌平等地督练新军期间,曾采用西法制造火器军械,以提高明军的御敌能力。这(     
A.反映出边防形势异常严峻B.体现了西学东渐的影响
C.折射出经世致用理念盛行D.实践了中体西用的思想
5 . 下图为“汉委(倭)奴国王”金印及印文。此印曾由中国赐给倭国使臣,在1784年出土于日本,现藏于日本福冈市博物馆。该印反映出(     
A.汉朝通向日本的海上通道已经打通
B.倭国使臣回国后推动日本实行大化改新
C.中华文化在与外来文化的交流中不断发展
D.日本已在汉字的基础上创造出了本国文字
2023-05-09更新 | 124次组卷 | 3卷引用:浙江省杭州市钱塘联盟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6 . 据《新唐书·东夷列传》记载,日本使节在觐见皇帝后,大部分被安排进国子监学习,衣食住行等所有费用均由唐朝政府提供,学成后再返回日本,日本僧人则多在长安各大寺院寻师求法,如空海便在长安的青龙寺学习,这一时期的中日交流(     
A.推动了中国印刷技术的外传B.造就了东南亚文化圈的繁荣
C.有利于古代日本社会的变革D.导致日本中央集权体制瓦解
2023-05-07更新 | 1546次组卷 | 22卷引用:北京市通州区2023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格致”原指中国传统道德修养的重要方法。近代《清会典》载“凡格致之学有七”,“一曰力学,二曰水学,三曰声学,四曰气学,五曰火学(即热学),六曰光学,七曰电学。”这一变化(     
A.推动了中国传统儒学近代化B.标志物理学在中国的诞生
C.是“西学东渐”的必由之路D.为引进西方科技创造条件
2023·浙江·模拟预测
8 . 阅读如表“宋与高丽(朝鲜半岛)的官方贸易”。该史料可直接用于说明(        
贸易物品
宋—高丽
贸易物品
高丽—宋
礼服、金银器、漆器、乐器、祭器、丝织品、茶、酒、药物、佛戏、书籍马匹、盔甲、铜器、御衣、幞头、金银器、绫罗等织物、纸、器仗、弓箭、螺钿器、松子、香油、参
A.陆上丝绸之路在宋时仍有优势B.朝贡贸易的政治色彩浓厚
C.高丽热衷于吸收学习中华文化D.宋与高丽经济的互补性弱
2023-05-02更新 | 364次组卷 | 4卷引用:浙江省名校联盟2023届高三新高考研究卷(二)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1583年,意大利人利玛窦来到中国,他于1599年记述了“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这一说法,据说这是首个记录、传播这句话的西方人。利玛窦在华期间的活动(     
A.推动了启蒙思想的广泛传播B.掀起了学习西方科技的潮流
C.为中国传统科技带来新知识D.得到士大夫阶层的普遍认同
10 . “乡约”是中国古代为维持地方秩序而订的礼仪与约法。16世纪朝鲜士林领袖赵光祖根据《周礼》制作《乡约》,与此同时,朝鲜著名的朱子学者李珥仿照朱熹《增损吕氏乡约》制定《西原乡约》和《海州乡约》,而“乡约”这一关键词在《韩国文集丛刊》中出现过955次之多。这一现象说明(     
A.朝鲜的社会治理受中华文化影响B.乡约是朝鲜社会治理的主要手段
C.儒学得到了朝鲜社会的普遍认同D.朝鲜与中国文化相同的历史渊源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