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华文化的世界意义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0 道试题
1 . 启蒙运动时期的法国百科全书派认为,自儒家学派出现后,主导中国人思维的便是文人团体所宣传的无神论学说,这些文人把世间万象归因于自然,世界起源于“混沌”,物质的基础是“理”“气”“太极”。百科全书派的上述言论意在(     
A.传播儒家的理性精神B.借助中华文化抨击教权主义
C.促进中西方文化交流D.肯定中华文化的世界影响力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据《三国史记·高句丽本纪》记载,公元372年,高句丽“立太学,教育子弟”,讲授儒家经典“五经”。这主要说明(     
A.朝鲜深受中华文化影响B.中国史籍关注周边发展
C.三国时期儒家思想发展D.中国强化对高句丽统治
2023-04-22更新 | 233次组卷 | 5卷引用:海南省海口市2023届高三一模(暨下期期中)历史试题
3 . 下表所示为古代越南地区发生的部分重要事件。这可用来说明(     
11070年,李圣宗在京师升龙(今河内)创建文庙以祀孔子
21076年,李仁宗在升龙建立国子监,以作为皇太子及文职官员学习儒学的处所
A.儒家学说在越南获得独尊地位B.中华文化圈在隋唐时期已经形成
C.传统儒家文化对越南影响较大D.越南受教育的社会阶层不断扩大
4 . 明清之际的思想家方以智认为“泰西质测(自然科学)颇精”,可以为我所用。其与传教士汤若望交往频繁,多次探讨天文学,并提出“质测即藏通几(哲学)”的哲学观。同时期黄宗羲撰写的《授时历故》等多部科学著作,也大量地吸收了西方科学知识。这反映出明清之际(     
A.中学未能突破传统窠臼B.西方科技受到士大夫普遍认可
C.中西方文化的全面融合D.经世致用与西学东渐相互影响
2023-04-15更新 | 1325次组卷 | 11卷引用:山西省运城市2023届高三二模文综历史试题
5 . 德国文豪歌德在比较中西文学后说:“当中国人已拥有小说的时候,我们的祖先还正在树林里生活呢。”其实在16世纪前后,也就是欧洲文艺复兴的鼎盛时期,在欧洲社会风靡的是中华文化。材料表明(     
A.欧洲文艺复兴的动力源于中国文化B.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和传播力强
C.16世纪前后中国文化开始向外输出D.中国传统文化的意蕴胜于外国文化
6 . 据日本701年颁布的《大宝律令》和757年实施的《养老律令》可知,奈良时代在中央设立了大学,并在各地方设立了国学,从大学推荐而来的称“举人”,从国学推荐而来的称“贡人”。在圣德太子拟定的《十七条宪法》中,出现了“和为贵”上不礼而下非齐“信是义本”等内容。这说明(     
A.中华文化对日本的影响较大B.古代日本未形成本土文化
C.儒学是两国交往的主要内容D.中日两国间商贸往来频繁
22-23高二下·江苏南通·阶段练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7 . 唐朝时,日本僧人在研习佛法教义时产生的一些悬而未决的问题,会派遣请益僧和留学僧,向中国僧人请求决疑释难。每次提问的数量不一,多则达三十问,少则仅有六问,回答的内容繁简有别。这反映了(     
A.中日文化在互鉴中发展B.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C.日本深受唐朝文化影响D.日本佛教实现本土化
2023-03-20更新 | 320次组卷 | 4卷引用:江苏省南通市如皋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月考(一)历史试题
8 . 法隆寺位于日本奈良,据传始建于607年,历遭焚毁,屡屡重建。法隆寺是佛教木结构寺庙,其建筑风格是南北朝时期的建筑式样。工匠多是百济人。据此可知(     
A.法隆寺是日本神道文化典型代表B.法隆寺是大化改新的成果
C.直接交往是中日交往的主要方式D.日本建筑受中国文化影响
9 . 3-5世纪,儒学在东亚和东南亚等地区流行。隋唐以后,朝鲜、日本等国的各级学校把儒学经典作为教科书,儒学成为官学。儒学的向外传播(     
A.说明中国是世界文化中心B.源于儒学的强大吸引力
C.源于开放兼容的文化政策D.增强了各地的民族认同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源氏物语》引用了数量相当可观的中国诗词,作者在152个重要的情节中融入了131处节选于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的诗句。书中仅引用的白居易的诗歌就多达90多处。而白居易最重要的作品《长恨歌》几乎贯穿于整个小说中。由此表明(     
A.《源氏物语》是一部诗歌总集B.《源氏物语》作者曾久居长安
C.《源氏物语》是研究中日文化交流的重要参考依据D.《源氏物语》取材于中国故事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